照顧好自己,為“大家”也為“小家”

鍾南山院士最新呼籲:全國人民已經熬過第一個14天,接下來大家繼續按兵不動。第二個隔離期從2月7日開始,如果新增減少,疫情才算是控制住了。他表示目前拐點尚未到來。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呼籲:大家再隔離14天,悶死病毒!

為什麼我們要繼續居家隔離呢?因為之前大家一致在擔憂的狡猾的B很快會全部現身了。

我們把現在的人群分為四類:A、B、C、D。

A有武漢接觸史的,目前500萬人,分散在全國各地,容易找出來,現在已經找出來很多了。

A在旅途中遇到過素未平生絕不認識的B,A不知道B的存在,B也不知道A的存在 。

A到達目的地後接觸了C,無論接觸了多少個C,這些C都容易找到,官方已經對他們隔離了。

D是居家沒有外出的安全市民。

現在最大的隱患是B,根本就找不到,沒有人知道誰是B,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B。

D要出門,就有碰到B的可能性,自己也就是B了。

因此現在每個人相互隔離的目的就是用時間來篩選B,潛伏期兩週,兩週之內,B紛紛發病,水落石出。直到所有的B都發完病,並隔離治療,疫情才能結束。

因此現在所有措施都是減少新B的產生。

經過第一個週期的隔離,A和C都顯現出來了,部分B也發病了,第二個隔離週期,餘下的B就快要出現了。這時候,D不出門,就可以避免接觸B,這樣就會從根源上杜絕了二次傳染。

大家熬一熬,忍一忍,如果只是醫護人員在奮鬥,這場戰是打不贏的,整個疫情仍然將會維持一段時間。

所以張文宏進一步表示:“現在開始每個人都是‘戰士’,你在家裡不是隔離,是在戰鬥啊!你覺得很悶嗎?病毒也要被你‘悶死’了,‘悶’兩個禮拜。希望大家在返城後在特定的點待兩週,學生待在家裡好好做功課,上班族待在家裡或單位好好工作,我們必須依靠‘悶’的政策,來‘悶’住病毒。”“如果全社會都動員起來,‘悶’住病毒,就是為社會做貢獻,我們離戰勝疫情的節點就更近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