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夜雨寄北》魅力所在:在时空的转换之中,收获人间的温情

作为晚唐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李商隐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尤其是这首著名的《夜雨寄北》,今天我们读来再简单不过,甚至其中还有很多重复的字眼。但即便如此,这28个字就构筑了一个新奇的世界,甚至还有着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魅力所在:在时空的转换之中,收获人间的温情

​而这种魅力的成就,就在于诗作中的时空穿越和融合。

从第一句开始“君问归期未有期”,地点就包含了两处的空间,还有两重的时间。君问归期,显然是在家乡妻子写信,从空间上来看是从北向南的穿越,也就是妻子所在的长安以及李商隐所在的巴蜀之地。从时间上来看是从过去到现在,过去是妻子写信的时间,而现在是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间。

时间和空间的穿越都融合在此时此地,李商隐给出的答案是“未有期”。这当然隐含了对方的失望,也隐含了诗人本人的惆怅。

李商隐《夜雨寄北》魅力所在:在时空的转换之中,收获人间的温情

​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写的是李商隐所看到的场景,同时也是诗人虚化的场景。从实景的角度来讲,点出了诗人此时此刻写信的时间和地点。但是从虚写上来讲,涨秋池毕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诗人更倾向于用虚化的语言来承接均君问归期未有期的那种伤感。

第三句何当共剪西窗烛,是诗人心中勾勒的对未来的期盼的图画,同样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的穿越。从空间上来讲是从南向北,从诗人所在的巴蜀之地,到两人团聚的长安之地。从时间上来讲,是从现在到将来,是从现在诗人写诗的时间到将来两人团聚的时间。

李商隐《夜雨寄北》魅力所在:在时空的转换之中,收获人间的温情

​“烛”,同样寄托的是一个夜晚,和千万当中的巴山夜雨能够呼应。也只有在这样静谧的夜晚,诗人的情感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抒发,也只有在这样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寒冷夜晚,他才能真切地体会到烛火所带来的温暖。

所以今后一句的到来也就是水到渠成了。却话巴山夜雨时,其实也隐含了一场的穿越。就是从将来穿越到此时此刻。将来相遇的时刻,穿越到此时此刻两人的彼此思念。从将来两人相遇的地点,穿越到此时此刻的巴山夜雨。

李商隐《夜雨寄北》魅力所在:在时空的转换之中,收获人间的温情

​28字古诗却轮番的穿越,时间空间的频繁转换,都服务于诗人情感的最温柔表达。唐诗虽然字数很少,但是把这份深情传达得非常从容,诗人的功力可见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