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只是短期衝擊“科技創新”主線不會改變

受疫情衝擊,春節大假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大盤出現大幅下挫,超過3000股跌停。然而一日暴跌後大盤快速進入反彈趨勢當中,波動開始加大。對於後市,業內多家券商表示,由於疫情存在不確定性,大盤走勢或存在震盪可能。但整體來看,短期擾動並不改變A股中長期向好的趨勢。

■本報記者 林珂

華創證券:後續需關注疫情發展

2月市場核心問題還是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的消化。通過對比2003年“非典”疫情,我們認為2003非典疫情後,股市所面臨的是盈利和估值雙重壓力,當前經濟處於企穩回升前期,貨幣政策仍處於寬鬆趨勢中,在疫情影響下,也會有盈利壓力的影響,但也可能引致貨幣政策寬鬆進程的加速,形成估值與盈利的反向對沖作用。從DDM模型思維看:盈利層面,當前疫情與2003年非典疫情相比嚴重程度略弱但持續時間可能略長;利率和流動性層面,2003年是遲滯了貨幣政策收緊節奏,而當前是可能加速了這一節奏;風險偏好層面,當前疫情相較2003年對投資者心理衝擊要相對更小。實際上,在當前中美經貿談判進行的背景下,更傾向認為疫情的發生階段內會對中美雙方矛盾氣氛形成一定緩和,例如對於第一階段協議相關條款的執行情況具有了諒解必要和條件。

風險偏好將受到抑制,疫情對於復工、消費的基本面衝擊,對於前期強勢板塊估值的衝擊,都將對市場產生影響,後續需關注疫情發展。預計行情將分為三個階段展開:市場風險偏好衝擊,市場整體估值承壓,階段內重點關注醫療保健、公用事業等防禦屬性;短期情緒釋放後,隨後疫情緩和,市場預期轉向政策放鬆引導,行情有望重回科技股佔優風格,重點關注5G、消費電子、半導體、新能源;隨著寬鬆預期升溫及兌現,前一階段估值受到衝擊的金融、地產、汽車、交運、消費等於經濟強復甦關係較弱,但具有相對估值優勢板塊有望得到市場青睞。當前整體機會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以醫藥生物、快遞為主的受益疫情行業,二是以公用事業為主防禦性行業,三是基本邏輯未受疫情影響的通信、計算機等科技行業。

招商證券:指數回調空間不大

如果疫情在元宵節前後未得到有效遏制,其負面影響將可能超過非典疫情。主要是:一方面考慮到中國經濟結構已較當年已明顯變化,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消費需求和服務業是當前中國經濟的壓艙石;另一方面,疫情發生於中國經濟下行週期,這可能會放大疫情所引起的負面影響。預計最不利的情況1季度GDP增速將跌至5%左右。

從策略角度來看,新冠肺炎疫情是當前影響市場偏好的關鍵變量。根據對各方專家意見的彙總,最早2月6日之前可能會出現確診人數的高峰,如果確診人數高峰過去,市場情緒將會緩和。此外,治癒率提升、特效藥和疫苗研發成功、非高齡和無既往病史群體死亡率保持較低水平,也有助於情緒緩和。疫情高峰衝擊後,市場關注點將會回到經濟受到影響的程度和政策對沖措施的出臺。從中期的角度看,由於當前利率水平較低,流動性較為充裕,指數大幅回調的空間並不是很大。

由於疫情演繹的不確定性,佈局思路主要是以下三個方向。第一,醫藥醫療器械。在疫情尚未緩解之前,成為避險板塊;第二,TMT(計算機、傳媒、電子、通信)。由於目前科技仍處在上行週期,景氣度仍在上行週期。由於疫情的影響,未來一段時間“宅消費”,例如遊戲,在線影視,在線教育、消費電子等將保持高景氣。同時,本次疫情的教訓會在未來對醫療信息化、遠程教育、在線辦公、工業互聯網、無人工廠、無人駕駛產生正面推動;第三,金融地產汽車。2020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保持一定量的增長和就業率的穩定非常關鍵。面對疫情的衝擊,政策有必要更加積極。一旦疫情有所緩解,市場關注點將會更加聚焦政策的發力點。

銀河證券:當下市場、政策更優

新冠疫情對經濟和資本市場造成衝擊。此次新冠疫情與2003年非典疫情在對經濟的影響層面有相似之處,但當下政策、投資、及市場環境更優。因此,整體上疫情雖對A股產生短期擾動,但逐漸消化後,中長期走勢仍受益於逆週期調控政策託底及流動性寬鬆。

對於A股後市的走勢將分階段進行判斷:第一階段(2020年2月3日到“拐點”),目前新冠疫情還未緩和,不僅是受情緒影響的風險偏好下行進而導致估值下調,部分板塊更是面臨基本面下行的壓力,疊加當前估值不處於低位,前期市場表現較優,獲利盤壓力較大,預計A股短期仍將面臨慣性回落的壓力。行業方面,推薦配置金融、網絡遊戲、線上培訓、及疫情相關的板塊及個股,逢低佈局成長性主線,迴避製造業、週期性、消費性等人群密集型產業。

第二階段,當疫情高峰期過後,市場將進入消化恢復期,受益於新增病例為零或是有效藥物成功研發等拐點指示型事件的催化,投資者情緒會強勢反彈,估值上修或將帶動A股反彈至疫情開始前的點位。行業方面,推薦配置景氣度向上的成長性主線如半導體、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等以及受疫情影響的超跌板塊如餐飲旅遊、交通運輸、商貿零售、影視娛樂,行情的持續性取決於其自身景氣度。因春節假期屬消費旺季,雖然疫情過後消費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復甦,但像酒店、餐飲、旅遊、交通運輸等存在單位人流量上限的行業後期較難以回補損失,而食品、紡服等零售板塊整體受影響會相對較小。

華金證券:衝擊後迎來佈局時點

2003 年 SARS 疫情期間和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所處的經濟背景和政策防控背景有明顯差異。第一,所處經濟週期有明顯差異:2003年上行, 2020 年 向 下 承 壓 ;第二,所處物價區間有明顯差異:2003 年低位,2020 年高位;第三,疫情展開速度和針對疫情采取的防控措施有明顯差異。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受影響人數可能超過SARS時期;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期間,政府在疫情發展中前期的防控和干預力度是更強的。

預計疫情造成的恐慌短期將衝擊市場,但中長期或不會改變市場向好趨勢。本週行情在週一大跌後迅速開啟反彈,連續收陽及資金和產業資本積極介入讓市場信心得以恢復。後市方面,假設以SARS期間短期衝擊幅度8%為測算依據,中期來看,可能疫情期間的調整幅度或在12%左右。當然,需要指出,SARS期間A股恐慌時間開始於4月中旬,而截至5月初,疫情拐點出現,市場恐慌時間相對短暫;而比較而言,本次疫情拐點時點尚難以判斷,對於A股的影響程度可能有所差異。但相對明朗的是,根據目前最悲觀預測,本輪疫情拐點時間或出現在2月下旬,總體上本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續時間或短於SARS疫情。根據2003年A股市場和恆生指數市場經驗,在SARS疫情出現拐點之後市場調整週期逐漸結束。因此,傾向於認為短期快速的恐慌衝擊之後,伴隨經濟對沖政策可能出臺,市場或迎來較佳佈局時點。

長城證券:殺跌追漲均不可取

由於疫情可能反覆,需要對情緒節奏和疫情走勢精準把握,稍有不慎容易亂了步伐,恐慌中殺跌和貪婪中追漲都是不可取的。雖然目前新冠病毒傳播能力強於流感,但是特效藥研製可能比sars更快,一方面病例數出現拐點,另一方面治療方式精準化、常態化。而市場將可能提前消化預期,此時將迎來一個階段性的低點。

行業配置方面,首先、消費板塊受疫情短期衝擊影響最大,衝擊最大行業為休閒服務、交通運輸、食品飲料、影視傳媒等。疫情出現緩和跡象時(每日新增確診人數開始出現下降),這些行業均存在反彈機會。可以考慮二季度往後逐步逢低佈局餐飲、酒店、電影等相關行業上市公司。

第二、短期衝擊不改全年“科技創新”行情主線,推薦和疫情相關性較弱的新能源、5G產業鏈、新能源汽車、遊戲,半導體等細分方向。

第三、2020年成長科技板塊業績大概率將延續優勢。同時,這波疫情讓看到醫療行業和政務的不足,互聯網+對經濟的改造能力有較大空間,建議關注互聯+醫療教育、電子政務、雲計算等細分板塊。

第四、基建作為經濟託底的主要手段,其重要性在當前的環境下進一步凸顯,建議關注工程設備、水泥、建築等相關行業。

第五、建議配置部分新消費,如在線辦公、遊戲、泛娛樂等。

平安證券:緊密跟蹤疫情變化

2020年一季度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帶來明顯的衝擊,對消費、投資和外貿三方面均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考慮到此次疫情的突發性和全國應對措施的廣泛性,整體評估疫情對消費服務業影響最大,尤其是交通、旅遊、餐飲、電影等行業短期衝擊尤甚,生產和貿易領域也將因為開工的延遲和人員流動的下降有所影響。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可能會在5.0%上下。

對於股市來看,是風險和機遇的博弈。當前股票市場受到短期衝擊在所難免,預計此次疫情對市場的短期衝擊幅度在5%-8%。市場將出現短期避險情緒上升,部分上市公司基本面受損等負面因素的衝擊。中長期來看股票市場面臨2020年的黃金坑機會,第一,2020年貨幣政策的寬鬆力度可能高於之前市場的預期;第二,無風險利率下行帶來市場估值提升的機會;第三,資本市場改革推動A股中長期發展;第四,市場改革和開放帶來中長期資金的持續流入。當然此次疫情的衝擊無疑壓低了2020年A股市場的整體投資回報水平,市場短期衝擊的變化需要緊密跟蹤疫情變化的情況,如疫情緩解緩慢則市場負面影響延長。市場結構上,短期可關注直接受益的醫藥行業、遊戲產業及線上服務業等,中長期來看高景氣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5G產業鏈、電子行業、計算機行業、生物醫藥等新興製造業仍將維持強勢。

國盛證券:科技股仍是主線

從中長期來看,疫情影響僅是擾動,疫情平抑後,市場仍將回歸自身邏輯,政策持續寬鬆+逆週期調節強化+中長期資金持續入市下,看好市場繼續向上。

科技成長將率先走出調整、再起風雲。隨著疫情逐步緩和,預計風險偏好將進入修復期,市場可能將走出黃金坑迎來反彈,並且結構或將成為決定超額收益水平的重點。三重驅動力將引領科技成長率先走出調整:第一,風險偏好驅動:參考2003年非典疫情,當疫情緩和市場反彈時,風險偏好是行情主線,TMT成為反彈主力,漲幅遠超大盤。當本次疫情進入緩和期後,風險偏好修復同樣將引領科技成長獲取顯著超額收益。第二,流動性環境驅動。近期監管持續釋放暖意,明確對實體及資本市場市場的呵護。流動性充裕之下,科技成長板塊也更為受益。

第三、景氣度驅動。在基本面上,科技成長同樣具備較強支撐和景氣度優勢。由此得出結論:雖然當前A股市場正遭遇劇烈調整,但展望後市,指數正在出現黃金坑。從風險溢價的角度,已然進入中長期安全邊際非常高的區域。而當疫情緩解市場反彈時,中短期重點在結構,科技成長將率先走出調整引領反彈。

粵開證券:再創新低概率較小

受疫情因素擾動,A股鼠年開市後指數不免下挫,從市場調整的時間節奏上在2月底學生返程高峰前後,擾動或將得到更為有效的控制,二級市場所受到的衝擊也將逐漸消退,市場有望迎來好轉。

進入到3月,市場預計底部整固後或迎來一定反彈,而4月份又是一季報公佈的密集階段,一季報業績承壓或將導致股指面臨一定壓力。但指數再創新低的概率較小,主要考慮到屆時兩會的召開有望釋放一定的政策利好,經濟的短暫衝擊將在逆週期政策之下形成相應的對沖。

短期大盤快速下跌消化利空,市場超跌反而為投資者帶來了中期機會,中長期將給予投資者戰略配置A股的黃金期。從資金方面也看到了一些積極因素,雖然鼠年首個交易日市場出現波動,然而北上資金全天大額淨買入,這反映出來外資對於中國市場依舊看好,藉助短期波動機會搶籌。從中長期來看,短期調整將給與投資者逢低佈局的機會。建議投資者把握好市場演繹的節奏、及行業輪動下的投資機會。短期關注線上文娛、疫情相關醫藥板塊;疫情緩解期可適度關注超跌板塊的反彈機會,重點關注具備安全邊際的消費板塊;在疫情影響淡化之後,市場有望迴歸本身的運行邏輯,前期強勢的科技股仍是全年的景氣主線。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