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一線:防護服內外的溫柔

2 月6日記者在通城縣人民醫院在感染性疾病科一區看到:有這一群人,她們走路輕、說話細、操作穩、護理精,也許你看不清她們的臉,只看到厚厚的防護服裡面那一個個靈動的身影:為“新冠患者”做霧化吸入、打針、發藥、吸痰、拍背各種護理操作,每項操作都在與患者零距離接觸。

通城一線:防護服內外的溫柔

感染一區9床,鄧某某在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後,一時難以接受,內心充滿了孤獨與絕望。管床護士章瑾發現後,多次與患者耐心的溝通及細緻的心理輔導,在章瑾護士不間斷細心的開導下,患者慢慢打開了心結,漸漸變得開朗起來。護士章瑾這樣說:“我們不僅要協助醫師治好患者身上的病,更要治好患者心裡的病”

通城一線:防護服內外的溫柔

在剛成立病區的時候,年輕的黨員護士胡泊主動請纓,如願成為“隔離病房”的護士。她說:“我是一名黨員,我必須先上!” 於是她還把年僅4歲的孩子送到了父母家中。孩子哭著說:“是不是我不乖,你不要我了?”擦乾淚水,親了親寶貝的臉暗暗地掰開孩子緊攥著自己衣襟的小手,回到了醫院。

通城一線:防護服內外的溫柔

有的“新冠肺炎”患者脾氣急躁,情緒極不穩定,這對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之即來不能有片刻耽誤。而感染一區護理人員少,工作量大,醫療物資緊缺,為了密切觀察病人的病變情況,安撫病人的情緒,節省醫療物質,護士吳琪就儘量少喝水,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她們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每天身穿防護服站在隔離病房裡,不吃不喝,兩腳都出現了浮腫,身上的衣服因為汗水溼了又幹,幹了又溼。工作一整天的工作後,因長時間戴口罩,鼻樑及臉頰都被壓出來深深的勒痕來。吳琪說:“病人急躁的心態我能理解,他們只是這會兒病了,等他們出院,心態也就好了,我們受點委屈沒什麼,再說少上一次廁所就能節省一套防護服了。”

護士長李林生,自“感染一區”成立以來,就一直忙碌在一線,十餘天未曾回過一次家,年過五旬的她精準的管理著科室運轉,沒出過任何差錯。

目前通城縣確診的“新冠肺炎”大部分都收治在感染一區,是名副其實的戰鬥一線,而科室的護士更是一線中的一線。

通城一線:防護服內外的溫柔

感染一區護士長李林生說:“我想對所有病人說,我們一定會盡全部的力量去護理你們,請不要放棄希望,一定要吃好喝好,提高免疫力。只要我們不倒下,你們就不會孤單,堅強起來,加油!”

(咸寧臺記者 馮新洲 通城臺記者 習水文 通訊員 但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