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備考小技巧:從邏輯關係中探究材料本質

申論備考小技巧:從邏輯關係中探究材料本質

申論作答,“材料為王”,理應成為申論作答的核心理念。因此,掌握科學高效的材料閱讀能力,在申論學習中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細心的考生會發現,近年來的申論材料呈現出一種非常明顯的趨勢,即材料的邏輯關係更加靈活,且難以理解。以前那種藉助材料首句和尾句直接定位要點,提取答案的“三板斧”已經很難適應當下的材料形式了。另一方面,嚴謹的文字材料一定有其內在的邏輯脈絡,我們不能因為邏輯的複雜而忽略邏輯關係的重要性,越是複雜的材料,越是要藉助邏輯關係去對其進行梳理,從而精準解讀。

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藉助邏輯關聯詞,找出其背後的邏輯關係,如表示總結的“總之”,“因此”,表示因果的“根源”“折射出”,表示並列的“同時”“另外”等。藉助這些邏輯關係,我們一方面可以對材料背後的意思進行體悟,一方面,也能夠找取到相關的要點關鍵詞,形成答案。以2019國考副省級材料4第三段材料為例:

人在鄉村中,最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薰陶。“人在自然中”,真正地“腳踏大地,仰望星空”,這本身就是一個最基本、最重要、最理想的生存狀態,同時也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理想的教育狀態。別的不說,單是在鄉居生活中能夠每天“按時看日出”(這是作家福樓拜提出的一個著名的生命命題),就足以使我們感悟生命的意義,盡享生命的歡樂了。梭羅曾因看早晨的陽光,而產生“黎明的感覺”,即每天都以新的眼光,以一種新鮮感去重新觀察、重新發現已經司空見慣的生活,從而獲得新生。作家M說,在大自然中,“體驗陽光,體驗美,體驗幸福,體驗純淨,體驗溫馨,體驗柔情,體驗思念和懷想,這樣的精神生活,這樣的心理空間,實在太有魅力”。正是在大自然中,我們成為一個“精神明亮的人”,這才是一個健康的人。

在該段落中,我們抓住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別的不說”,該詞有“舉例說明前文”的意思,可知,後面所舉的例子時為了說明“人才自然中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理想的生存狀態和教育狀態”的觀點,也從側面說明,後面的例子中,體現出了“生存狀態”和“教育狀態”。在最後一句中,“正是在大自然中”,呼應開頭,對前文進行了總結。因此,本段是非常典型的“總-分-總”關係。意在說明“在鄉村中感受到大自然的薰陶,讓我們成為精神明亮的人,健康的人”。而中間內容,就是大自然的薰陶對我們的作用,即讓我們迴歸“生存狀態”和“教育狀態”。

可見,材料的邏輯關係對於理解材料內容,形成整體認識非常重要,我們在梳理材料的過程中,要有這樣的意識,把材料內容以體系化,框架性的思維去進行理解,方能在材料閱讀方面胸有成竹,穩操勝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