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老家豐縣的年味

還有四天,就要過年了。

不過,對於我來說,我最喜歡我家鄉農村的冬天了,也最喜歡在俺莊上過年。

“年,有啥過頭啊,花錢不說,還挺累人的。”小時候,總聽大人們這麼說。說歸說,一莊上的小孩都盼著過年,大人們於是開始操辦著年,在我們那裡,最主要的是要做好以下幾件重要的事。


我們老家豐縣的年味

過年

首先,要極早地操辦年貨。由於大家手裡都不寬敞,一般要提前幾個月就開始了,比如早些日子買些能擱的東西,比如紅芋等,可能有的讀者會問,為什麼要提前準備紅芋呢?一是便宜,二是每年過年,都要提前把發饃饃、糰子、菜饃饃等提前包好,過年啦,總是有客(讀KEI)來,當時,家裡都沒有,但總要備些白麵饃饃,讓客吃。當然,由於吃飯是一起吃,裡面也會放幾個糰子,自己吃。小時候,一過年,我最不喜歡吃糰子了,主要是因為餡子是紅芋煮熟後搗碎粘粘的,然後用棒子麵(學名:玉米)包上,在案板上,滾成圓的,出鍋時,黃黃的。若從現在看來,這糰子好吃,主要應歸因於好久不吃,然而在我小時候,棒子麵還是主食,再加上紅芋面,唉,一黃一黑,讓人一看見就煩心。大人沒有辦法,小孩沒有辦法,只好如此了。

其次,走親戚的禮物也要準備。我們那裡走親戚有兩個主要節點,一是八月十五,一是過年拜年。作為少(讀SHAO四音)的,也可以理解為晚輩的,過年時,要給老一輩的拜年,買點果子、油條啥的,看看老年人生活得咋樣,最主要的要叩頭,一般叩三個,老年人一般會說:“來啦,就是了,你看看,甭叩(方言讀KE)啦,你都三十多了,讓小孩子叩就行了。”就這樣,你便進入了老年人的心裡。“你看看嶽莊的你姑姑家的小水過年來了,還帶了四斤果子,我回了一半,到過十五的時候,你要去看看,千萬別忘了。”老年人會再三囑咐著他的孩子。如果小孩子確實抽不開空,老年人自己也會去。這就是承諾,這就是親情,這就是我們的鄉情。


我們老家豐縣的年味

蒸發饃饃


通過提前一樣樣地準備,快到過年時,家裡面,差什麼就一目瞭然。母親料理家裡,就是這樣,做什麼事情,都是提前計劃。

今天坐在南方一隅,一直在想“究竟什麼是年味呢?”年味,應是一種夾雜情感在內的回憶。比如一說起糰子,眼前立馬浮現出母親包糰子的情形,從洗乾淨紅芋、再煮熟、再搗成漿糊狀、和麵、再包成糰子、放入鍋裡蒸、出鍋。每一個環節,我都記憶猶新,父親拉著風箱,黃黃的糰子在“呱嗒呱嗒”的風箱聲中,終於出鍋了。

棒子麵的糰子,在我的眼裡最不好,更不要說吃了。

每年過年,父母都會把發饃饃、菜饃饃和糰子一齊蒸,好幾鍋,今天想來,該是多累啊,自己當時就是無法理解大人,只想著自己一個人,就是想著吃發饃饃,而且天天吃更好。但是蒸饃的順序都是先蒸糰子,有時候糰子餡也放點紅豆或紅棗,引我們吃,可是,我從不上當。排第二齣鍋的是菜饃饃,按正常猜,有的讀者肯定是說肉餡的,一講到菜饃饃,我也不大想吃,原因在於餡子都是紅蘿蔔、青菜葉子、大白菜等,肉的也有,很少很少,輪不到自己吃,父母都是把僅有的幾個肉餡的菜饃饃和發饃饃留給客人吃。於是,我找到了規律,要想吃肉餡的菜饃饃和發饃饃,就到親戚家去吃。所以,一到過年走親戚,我都是踴躍報名,年初二去哪裡、年初三去哪裡,一般十五頭裡,我都是在走親戚。父母也落得個高興,也安排我,這十幾天,是我最開心的日子,雖然走得路多,累些,但也有收穫,一不要拉風箱,二能吃到豬肉還有發饃饃,三是能掙到袋子錢。


我們老家豐縣的年味

過年走親戚


每年春節,家裡蒸的發饃饃很少。母親都是把菜饃饃和發饃饃放進一個籃子裡掛得好高,要想偷點吃,都困難。從年二十幾到年後十五前後,這些發饃饃才能吃完。天氣一暖,有時候,放不了那麼長時間,就有可能會長不子(黴),也不捨得扔,畢竟是白麵的,我最喜歡吃了。這就是生活,這就是味道,對於父母親的思念都深藏在記憶裡,年,是一個引子,將我的記憶閘門一下子打開。

說起過年,還有一件事,在此文裡要說一下。

客到家裡來拜年,炒的菜要有豬肉,但是都是生產隊裡分點豬肉,到集上也根本沒錢買上些豬肉。如果將二斤豬肉分到客人來的幾頓飯裡呢。這除了感恩父母外,還是感謝我們鄉村的冬天。

北方的冬天,出奇的冷。那時的莊上,都是矮房子,北風一吹,整個莊子都感到那種鑽心的清冷。

父母有著他們的辦法,這也是一代代人傳下來的。把豬肉煮熟,用鹽一醃,放入鹽罐子裡,客人來時,就切上幾片肉,再放些豆牙子、細粉、海帶等入鍋一飩,就行了。

回憶中夾雜情感,即是我追求的味道;情感融入回憶長河,即是對未來的追求。

還有四天,就要過年了。

我還是最喜歡我那家鄉的年。

2020年1月1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