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肺炎“神藥”背後...

過去的一個月,新冠疫情的蔓延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截止到今天早上,新冠肺炎的確診人數為28060例。

美國肺炎“神藥”背後...

​面對每日上漲的確診人數,針對疫情的特效藥也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最近被大家熱議的“特效藥”瑞德西韋,已正式開始臨床實驗。

美國肺炎“神藥”背後...

​01.為什麼是瑞德西韋?

2月1日,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了一篇論文,介紹了美國首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在接受吉利德在研藥物瑞德西韋作為同情用藥進行試驗性治療後,病情出現了迅速緩解。

這猶如黑夜中的一絲光,一時萬眾矚目“神藥”瑞德西韋何時可以用於臨床。

作為一款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和大多數抗病毒藥物類似,大多是針對病毒生存週期中至關重要的一些蛋白開發出來的,而各種病毒其實有一些蛋白是類似的,所以就可能會出現一些歪打正著的事情發生。在體外試驗中,瑞德西韋對多種病毒有抑制作用,包括埃博拉病毒、冠狀病毒、丙肝病毒、HIV病毒等。

其實,早在1月24日,一名認證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遺傳學博士”的網友在知乎上就表示,這次源自於武漢的新型肺炎可以嘗試用吉利德的瑞德西韋來治療。

美國肺炎“神藥”背後...

​但其實這款新藥還沒有在任何一個國家獲得批准上市,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進一步檢驗。

據悉,瑞德西韋已於2月4日運到國內,由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牽頭,在武漢地區開展臨床實驗,用瑞德西韋來治療新型肺炎。

美國肺炎“神藥”背後...

​02.年營收221億美元的傳奇公司

很多人因為瑞德西韋而開始關注其背後的公司吉利德,這家制藥公司不像那些歷史悠久的製藥公司,成立於1987年,才有30幾年的歷史,但這家公司頗具傳奇色彩,竟能在短短几十年成為全球前十的製藥公司,年營收221億美元,它做到了哪幾點?

首先,注重研發。

據瞭解,吉利德在全球的員工有9000多人。但在9000多人的團隊中,有近一半是科學家,銷售團隊的佔比很小。並且在吉利德的全部支出中,有一半的資金是用於研發的,2019年前9個月,吉利德的研發投入就高達72.07億美元(將近505億人民幣)。這是其他藥企難以想象的。也正是如此,吉利德才能不斷推出新藥產品。32年研發出了28種創新藥。

美國肺炎“神藥”背後...

(IDEA Pharma 2019年醫藥創新指數排行榜)

​而在這點上我國的藥企更喜歡在營銷上下功夫,之前有人在統計了主營業務是藥品生產的198家中國上市藥企後發現,很多企業2017年的銷售費用大幅增加,最高增幅達890.81%,近80家企業的銷售費用佔總營收的30%以上。

其中個別企業的銷售費用佔比甚至達到60%以上,這意味著這些企業每1元的收入中,就有6毛砸向銷售。

其次,專注!再專注!

在1998年,吉利德終止了和葛蘭素史克的合作,同時,把“反義”藥的知識產權賣給了Ionis Pharmaceuticals,將腫瘤業務賣給OSI pharma。專注做抗病毒藥物。

如今,吉利德主要生產和研發針對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各類傳染病的藥物。

一般而言,藥企在研製出熱賣的新藥後,往往會選擇延後該藥品的更迭,以便讓這款新藥為企業賺取更多的利潤。而吉利德則“一反常態”,在2014至2017年連續成功研發並上市了在2013年推出其首款丙肝藥物,隨後四年持續更迭,到2017年連續上市了四款針對丙肝的藥品。

對此,高盛集團於2018年4月10日發表了一篇生物科技分析報告,其分析員公開表示,可以治癒患者的藥物並不利於長期利潤。該報告以吉利德科學的丙肝療法為例。

另外在艾滋病治療領域,吉利德有Atripla、Truvada、Biktarvy等近10款藥。

它更是擊敗葛蘭素史克、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強生等巨頭,在全球艾滋病藥物市場佔據了50%以上的份額。

美國肺炎“神藥”背後...

(全球抗HIV病毒藥物市場)

第三,資本的助推

吉利德剛開始的幾年,日子非常慘淡,根本掙不到錢,沒有營收,只能幫著別人搞研發,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

燒錢,大把大把地燒錢,燒錢找方向。

所以它的融資就沒有停過:因為創始人奧丹搞風投出身的,最初是一筆200萬美金的風投資金,然後又拿到了1000萬美金的融資,接近著又是一筆2000萬美金的融資,最後又上市圈了4200萬美金……

結果一燒就是8年,熬到1995年,吉利德終於熬出了一款新藥——Vistide,雖然這款藥連成本都收不回來,但資本市場一片振奮,於是公司又從資本市場融了2.5億美金回來。

1999年,吉利德蛇吞象,以5.5億美金的價格收購了另一家藥企NeXstar pharma之後,獲得了NeXstar pharma旗下兩款重量級新藥,第一次實現了營收破億美金。從此開啟了它的併購之路。

美國肺炎“神藥”背後...

​03.危機重重的吉利德

然而近年來,其主打的丙肝藥受到無法打開亞洲市場、政府控費,以及仿製藥衝擊,銷售每況愈下;外加公司本身原研藥藥物儲備不足的困擾,吉利德逐漸顯出頹勢,2017年掉出top 10榜單。

在同一年,吉利德轉頭下注CAR-T市場,斥資119億美元併購Kite,這家公司是開發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可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瘤)的龍頭之一,擁有抗癌藥物Yescarta,想借此進入抗癌領域。但吉利德這次沒能重現2011年神話,Kite在高價收購後低產出,並沒有達到理想中的營收效果。

危機接踵而至,2019年吉利德頗為重視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藥物在三期臨床宣告失敗,業績連續不及預期。

但近年來吉利德的營業收入逐年下降,2016年-2018年其數據表現為304億美元、261億美元和221億美元,同比下降比例分別為6.7%、14.1%和15.3%。今年2月4日,吉利德公佈2019年業績,全年總收入224.49億美元,同比增長1.5%。

美國肺炎“神藥”背後...

​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藥企巨頭似乎正慢慢滑入泥淖,但新冠疫情好像為其帶來一絲轉機。但其能不能通過臨床實驗,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