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動靜


“立春”的動靜


作者 馬佔順

大約在十多天前,張炳吉會長髮來一條微信,打開一看內容是這樣的 “中午,我搬開院子裡的一塊石頭,豁然看到一支悄然待出的嫩芽。原來,雖處嚴冬它卻在醞釀著走向春天的準備。冷的極點是暖的開端,願朋友保重,滿懷希望,迎接春天!”

今天 “立春”了,這春天邁著穩健的步伐真的來到我們每個人的面前。

我想這春天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春天,應該是殘雪消融以後,大自然開始萌發生命的時候。這時,雖然冰雪還封著大地,寒氣還未退去,但春的味道開始慢慢地淡淡散發出來,讓我有一種勃發的感覺,有一種如小草一樣偷偷窺春的感覺。

——春天,一切生命會在這個季節裡開始舒展。我會看到最先知春鵝黃的枝椏,枝頭上孕育的飽飽花蕾;我會聽到院子裡嘰嘰喳喳鳥兒們的歌唱;還有家門口前小溪的潺潺流淌,蘆葦中黑黝黝的小蝌蚪搖著尾巴急切找媽媽的身影。

這,都在我眼前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春天畫卷!

春天的雪,應該是綿綿的、飄飄的。早晨出門行走在帶著春意的雪地上,心中的爽快就如邁進了梨花萬千朵的梨園。

沐浴著春雨行走在林間小道上,會讓自己的心情飛向不著邊的太空。這春雨會輕輕地撫摸著大地,小聲的呼喚著綠色,在我都不知不覺的時候,它就悄悄地匯成了小河。

春天的味道:清新、芬芳、迷人!是小草、枝芽、泥土的味道,是大地復甦的味道!

天地輪換,星辰週轉。一晃又是一個春天。剛剛度過了寒冬的考驗。我想再有百十來天,就要迎接“立夏”的太陽!日子是不是過得太快了,年輪是不是轉的太猛了?現在我總是這樣的感到。

也許已是老年,不再有春的年少,也許人遇古稀,不會再有夢的來到。

可我想,是不是能像偉人毛澤東說的那樣:“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呢”?是不是能像共產主義戰士雷鋒那樣有點“釘子精神”呢?是不是還能像中國女排那樣積攢些“拼搏精神”呢?有了這三樣,我想春天會永遠傍在自己身邊。

在百花滿園裡,夏天是枝繁葉茂的季節,可沒有春天的雛形哪來蟬鳴鳥叫?秋天才是收穫的季節,可沒有春天的孕育哪來秋天的累累碩果呀?冬天的肅殺讓我沉浸在悶氣、低沉的氛圍之中,只有春天才能讓冰雪融化!

我愛的春天不是暮春而是仲春前。這個時候,百花會次第開放,春色滿園,各種花兒散發著自己特有的芬芳,它們爭奇鬥豔把自己最美的花朵,呈現在我的眼前。讓我喜歡這朵又惦記著那朵,讓我的心整天花花著。

不是嗎?桃樹在花瓣凋落後開始蘊育果實,紅杏也慢慢的顯露她稚嫩的臉龐,槐花一大串一大串的散發著誘人的花香,金黃的小棗花會讓勤勞的蜜蜂日日“加班”。

不是嗎?鳥兒們的歡笑奏起了春的和鳴。大喜鵲最會煽情,春天裡總是讓我感到喜事連連;布穀鳥清脆的鳴叫,讓山谷裡的野花刷刷的開放。

我以為,在這個迷人的春季,漫遊於大自然的懷抱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後海邊的綠柳,總是讓我回憶起老北京的春天:天空中那成群的鴿子慢慢地掠過,隊伍中發出悅耳的哨聲;水中的魚兒們擺動著雙手,與同伴們嬉戲玩鬧.它們親吻著水面,那雙充滿好奇的眼睛彷彿想看看水面以外的世界;路邊的迎春揮舞著綠嫩的枝條最早呈獻給人們是那顆金子般的心!

衚衕裡的歡聲笑語最早出自那還在呀呀學語的褓襁之中,那粉紅的臉蛋似桃花一般水靈;一隊隊揹著書包的小學生,排著隊嘰嘰喳喳的來到校門口,似一朵朵花蕾撲向他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姥爺)奶奶(姥姥)的胸懷。

久違的記憶有的已經模糊了,我真想寫封信把兒時的記憶請回來。為現在的我唱一首《讓我們蕩起雙槳》,哼一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來一段《小松樹》的舞蹈,演一場《小燕子》的節目。

我記得這就是春天啊!

在初春的大地上,找一塊小草剛剛冒頭的草地,輕輕地邁進去席地而坐,閉目而思,我會感覺到那大地蘊藏的生命力,那即將噴薄而出的各種嫣麗,那是一種讓我心曠神怡的遐意。

由此讓我看到男女老少們,在春天的這個季節裡,個個精神煥發,洋溢著春的氣息。兒童們就是祖國的花蕾,含苞欲放;青少年就是生機勃發的楊柳,阿娜多姿;中年人就如參天的大樹,已是祖國的棟樑;已邁入老年人群的我,也甩掉自身的臃腫,愉快地走進大自然!

行走在詩意般的春天裡,我想起了出自南朝梁蕭繹《纂要》裡的“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警句。我知道這句話是中國勞動人民在千百年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條經驗。它強調了春在一年四季中所佔的重要位置。意指一年的計劃要在春天考慮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開頭就要抓緊。

由此又讓我想到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們,對春的讚美詩句更是比比皆是。人們還將人的年輕時期稱為“青春”,歌頌春的創造力,強調春的寶貴。

我想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也像四季的輪迴,開始創業的時候就好比初春季節,春天策劃著秋季的收穫,春天策劃著創業的開始。

到大自然裡去品味春的氣息,會給我增添無窮的力量,給我帶來了希望和美好。

我會在春天播下了希望的種子,等待著秋的收穫。

春天真是太美了。然,它的美是含蓄的、羞澀的、高雅的;它的美又是自然的、真實的,灑脫的!

2020年2月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