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心理熱線的醫護偏少,心理專家:抗疫時期要學會宣洩壓力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開始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和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開設了兩部24小時電話,為醫護人員和市民提供心理諮詢。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2月7日瞭解到,諮詢電話平均每天接到近百名市民來電,但主動來電的醫護人員較少。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高級心理諮詢師、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會長肖勁松表示,在抗擊疫情的緊張工作和高壓環境下,醫護人員很容易出現負面情緒,需要學會宣洩壓力。待疫情好轉,社會中“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心理問題將逐漸凸顯。屆時,中南醫院將組成“心理康復團”,為需要心理干預、指導的醫護人員和市民提供諮詢、診療。

打心理热线的医护偏少,心理专家:抗疫时期要学会宣泄压力

肖勁松在接聽心理熱線。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圖

撥打心理熱線的醫護人員偏少

1月23日,武漢市封城第一天,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和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開設了兩部24小時電話,為醫護人員和市民提供心理諮詢,並通過網絡進行宣傳。

肖勁松表示,醫護人員承受著抗擊疫情的重大責任,面對大量患者,每天不僅要進行高負荷工作,還要面臨被病毒感染的風險,容易出現焦躁、抑鬱等負面情緒,需要專業人士進行疏導和排解。

據統計,兩部諮詢電話平均每天接到近百名市民來電,其中大部分市民認為自己具有疑似症狀進行諮詢,而主動致電的醫護人員人數較少。

“電話開通以來,每天最多接到四五個醫護人員來電,這比我預想的要少很多。”肖勁松分析,一方面,大部分一線醫護人員工作節奏非常緊張,幾乎沒有完全放鬆的時間,客觀上掩蓋了心理上的負能量;另一方面,有些醫護人員面對高壓時,習慣性選擇硬扛。這兩方面因素都不利於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

2月7日,李文亮醫生去世,讓許多醫護人員們悲痛不已。“我們醫院有醫生給我打電話,說自己忍不住想哭。我告訴她,想哭就大聲哭出來,這樣對你有好處。”肖勁松建議,醫護人員不妨把積累的負能量發洩出來,平復之後,再收拾行裝繼續前行。

疫情好轉時心理問題或將凸顯

肖勁松透露,有些醫護人員感染新冠病毒後,又把病毒傳染給家人,因此心懷負罪感;加上隔離治療時,認為自己不被需要,因此精神狀態非常消極。“醫護人員和市民都是受害者,大可不必過於自責。”他稱,心理壓力過大不利於身體的康復。

疫情發生以來,多支醫療應急救援隊伍支援武漢的方艙醫院。肖勁松表示,他已向醫院領導請示,將對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團體心理治療等簡單培訓,幫助醫護人員掌握一定的緩解患者心理壓力的方法,減少患者入住後焦慮、緊張的情緒。

肖勁松分析,待到新冠病毒疫情好轉時,社會中“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心理問題將逐漸凸顯。他表示,中南醫院神經內科、護理部、保健科等科室70餘名心理工作人員將組成“心理康復團”,屆時為需要心理干預、指導的醫護人員和市民提供諮詢、診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