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能治病?你為此要付出什麼?


在麻省理工學院進行的一項新研究中,健康研究員提出使用實時手機數據跟蹤和遏制重大疾病突發。


不幸的是,研究人員在獲取這些數據時遇到了一些障礙,如對隱私的擔憂、缺乏與數據相關的法律。


今年早些時候,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準備要看看他們是否能通過觀察通勤路線來對疾病在城市中的傳播方式做出合理預測。


通過與新加坡電信公司合作,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成功獲取了2011年起 4個月的匿名手機定位數據。


他們要追蹤的是2013年爆發的登革熱,這是一種通過蚊子傳播的病毒,症狀表現為頭痛、肌肉疼痛和嘔吐。


研究人員猜測這種疾病在城市的傳播路徑和人們手機的移動路徑是一致的。


手機上能治病?你為此要付出什麼?


他們將自己的預測與2013年和2014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進行了對比,該數據記錄了兩年間的病例數量,他們發現模型準確估計了疾病的發展軌跡。


該研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能研究登革熱在城市和城鎮等小範圍內的傳播模式。通常,研究人員會在更廣泛的層面上研究疾病——如州和國家的範圍。但智能手機數據使研究人員和科學家能看到人們如何接觸環境以及他人的更詳細信息。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的研究員Emanuele Massaro是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他說:“這一數據在緊急情況下真的很有用。”他認為“科學家、非政府組織和政治決策者們”應該更廣泛地獲取手機數據,以便他們能更容易地遏制疾病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