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慢性病者預防臨時指南

  一、加強慢性病自我管理

  1.按醫生要求治療和管理已有的慢性病。備齊藥物、按時服藥、密切觀察所患慢性病的症狀變化和病情進展,加強與醫生的聯繫。

  2.高血壓患者應每天測量血壓。若出現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意識改變、劇烈頭痛或頭暈、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眼痛、心悸、胸悶等危急情況之一時,請及時聯繫醫生或到醫院就診。

  3.糖尿病患者應自我監測血糖和血壓。若出現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意識或行為改變、或有其他的突發異常情況,如視力突然驟降等狀況,請及時聯繫醫生或到醫院就診。

  4.合理營養。儘量做到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多食蔬菜水果,兼食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進食有規律,七八分飽。少吃油膩、高鹽、煙燻和醃製肉製品。

  5.遵醫囑適量運動。慢性病患者根據身體狀況選擇適當的鍛鍊方式,一般建議每週5-7天、每天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的運動。運動應循序漸進,疫情時期避免到人多的地方生活儘量居家鍛鍊。可適當開展戶外運動,在開闊通風環境進行,儘量不參加集體項目,注意曬太陽。

  6.保持樂觀積極心態。對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要恐懼,做好必要的防護。以自己喜愛、可行的方式如聽音樂、唱歌、跳舞、微信聯絡親友等方式放鬆心情。

  二、採取嚴格的預防措施

  1.減少聚集性活動。儘量避免去疾病流行地區和人員密集地方,不去售賣活體動物(禽類、海產品、野生動物)的市場;減少走親訪友和聚餐,儘量在家休息。

  2.外出必須佩戴口罩。外出去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3.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不用手捂,用手肘衣物遮住口鼻。

  4.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居室勤開窗,經常通風;家庭成員不公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潔,勤洗勤曬衣被;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扔到有蓋的垃圾箱內。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少油少鹽,多吃蔬菜水果,不食用野生動物(即野味);適量運動,提高自身免疫;戒菸戒酒;做好心理調適,正確看待疫情,多陪伴家人。

  6.健康監測與就醫。主動做好個人和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包括體溫測量和症狀觀察;若出現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噁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痠痛等可疑症狀時,不要驚慌,立即告知社區醫生,按要求到就近定點醫療機構及時就醫。

  1.疫情流行期間,慢性病患者儘量減少去醫院次數。病情穩定時不去或少去醫院,病情有變化時,優先選擇家庭醫生或與原就診醫生聯繫,可採用遠程和線上醫療諮詢;必須去醫院時做好就醫前準備,以及就醫途中和就醫時的防護。

  2.就醫前做好預約和準備。選擇能滿足就醫需求的就近醫療機構。必須去醫院就診或治療者,提前網上或電話瞭解就診醫院情況和看病流程,做好預約,減少就診時間和就診科室;儘量避免去人流量大的醫院、避免去發熱門診、急診等科室就診;減少陪同就診人員。

  3.就診途中患者和家屬做好防護。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私家車和出租車,必要時打開車窗保持通風;注意防寒保暖;要全程佩戴醫用口罩或N95口罩;觸摸公共設備之後,避免用手接觸口眼鼻並及時、規範洗手或消毒(可攜帶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溼巾)。

  4.慢性病患者要規範就醫。儘可能減少在醫院的逗留時間。患者就醫,檢查和取藥時,儘量保持與人的距離至少1米;少觸碰醫院內的設施和物品並及時洗手消毒;聽從醫生安排只做必須的檢查和治療,其它項目和操作可以擇期或延後;儘量選擇居家治療,諮詢醫生並掌握自身慢性病用藥及居家治療注意事項;如需住院,遵守醫院隔離消毒等制度,除必要外出檢查治療外,不離開病房。

  5.就醫後的及時處理和科學應對。患者和家屬返家後立即更換衣服,及時正確處理帶過的口罩和手套;規範洗手、面部等暴露部位,儘快清洗或消毒衣物;對私家車內相關物品表面進行消毒;就醫後儘量減少外出活動、避免接觸其他人,做好自我觀察。


(原文鏈接:http://www.shenyang.gov.cn/html/SY/158003176462476/158000601629564/158000601629580/7646247663666413.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