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廣發銀行資管部總經理陳芳:成熟應對疫情陣痛、構築產品“安全邊際”三問三答解構廣發理財轉型全景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近期,股市波動較大,投資者投資行為明顯分化。

“對於非專業資金及個人投資者,我們建議直接參與資本市場的比例小一些,而更多地通過選擇合適的資管產品,藉助機構投資者的專業性介入,儘可能不被‘割韭菜’,從而分享未來資本市場的成長”,廣發銀行資管部總經理陳芳如此建議。

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銀行理財如何預判後市走向,把握配置和交易性機會,在產品端構築安全邊際和盈利引擎,對包括散戶在內的投資人意義重大。

陳芳日前接受了上證報專訪,她將疫情帶來的影響定位為“短期陣痛”,稱銀行理財作為專業投資者會成熟應對。

陳芳表示:在投資端,廣發資管堅持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理念,發揮機構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穩定器作用;在產品端,廣發資管秉持“安全邊際”的研發理念,在充分理解客戶風險承擔和投資目標的基礎上,注重產品週期與投資週期相匹配,注重提升夏普比,力求為客戶獲取穩健回報。

談後市預判——長期趨勢不改

上證報記者:疫情對宏觀經濟會怎樣,您如何看待後市走向?

陳芳: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重質量發展的基本面。

本次疫情的爆發對短期經濟運行產生了影響,但疫情有較清晰的參考案例和出清路徑,不確定性相對可控。雖對消費、投資和出口形成一定影響,但不會改變中長期的經濟增長因素。中長期而言,本輪疫情過後關於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等方面的共識會強化,有利於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

隨著疫情的緩解,預計後三季度經濟將出現小幅回暖,長期經濟趨勢未變。央行貨幣政策預計維持穩健偏松的基調,配合財政政策發力,中國經濟平穩增長可期。

隨著節後首個交易日市場擔憂的集中釋放,其後市場指數強勁反彈,可以認為短期情緒基本兌現。若疫情能在較短時期內基本穩定,後續經濟有望企穩,市場將重回震盪向上通道。2020年是實現兩個“翻一番”的最後一年,穩增長是首要目標,政策託底基建、減稅降費效果逐步顯現、地產後週期韌性仍在、汽車消費有望企穩、貿易環境或將改善。

談產品配置——聚焦“低波動、絕對收益”策略,擇優佈局科技、醫藥、低估值板塊

上證報記者:廣發理財目前產品配置策略如何,是否會擇時調高權益類配置比重?

陳芳:廣發理財投資端一直聚焦“低波動、絕對收益”策略。我們將基於多資產佈局和股債相關性原則,做好戰術資產配置的再平衡。在市場低位時,加強對中長期看好的權益類資產的配置,獲取較高的風險調整後收益。

面對風險溢價偏離創造的Alpha機會,我們配置方向上,擇優佈局科技、醫藥、低估值板塊,積極把握產業格局變遷機會。從疫情長期影響而言,關注催生的新零售轉型(到家業務、生鮮電商)、5G落地應用場景(在線遊戲、高清視頻、在線教育、遠程辦公、遠程醫療)等。

在產品端,我們注重“安全邊際、提升客戶體驗”理念。以我們一款偏股混合策略產品“幸福股舞”為例,它定位是擇時對沖產品,策略是“進可攻退可守”,夏普比超過1.5%。這隻產品首發是在2018年底2019年初資本市場底部區域,今年2月3日市場大跌時,剛好其中一期產品開放,贖回名額當日即補缺,資金實現了淨申購。這說明我們的策略獲得了客戶認可,而這部分日漸成熟的投資者在市場的相對低點佈局,有望獲得更加豐厚的投資收益。

除了上面說的偏股混合策略產品“幸福股舞”外,我們還在股債策略結合的“固收+”產品上做了佈局,去年末推出“固收+”公募淨值產品“幸福低波(冬系列)”,採取“波動控制、週期擇時”策略,1年定開,首期募集即突破40億。近期市場波動對淨值影響較小,目前已累積了一定安全墊。接下來我們還將擇機推出“幸福低波(春系列)”,權益類配置控制在20%以內,力求把握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機會。

談資管新規下的轉型——淨值型理財產品體系基本搭建、規模實現較快增長

上證報記者:請大概介紹一下資管新規發佈後,廣發理財的淨值化轉型節奏。另外,在有可能延期的過渡期內,廣發理財又將如何構築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陳芳: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全面落地後,淨值型理財產品全面對標其他類型資管機構的淨值產品,全行業的零售客戶爭奪愈發激烈。

在產品佈局上我們會立足“差異化”定位,通過合理的策略安排,打造“讓客戶放心、讓渠道省心”的以絕對收益型為主的產品體系,適時推出不同市場環境下性價比好的產品。

目前淨值化產品體系已基本成型,規模實現較快增長。除銀行傳統的固收類淨值產品外,我們在2018年股市單邊下跌行情推出偏量化混合策略專戶產品“幸福衍綿”,定位是市場中性產品,策略“積小勝為大勝”,年化收益超過12%、夏普比超過2.5;2019年在美國降息及人民幣匯率“破7”前,推出2年期封閉公募美元債淨值產品“幸福美滿”,策略“分散配置、穩定收息”,年化收益率也超過9%。

未來,隨著監管出臺現金管理類理財新規,該類產品投向、久期、偏離度等將更加規範,預計收益率將向貨基趨同,在替代產品上會適時推出3-6個月定開式短債產品,滿足客戶短期理財需求。

銀行理財體量龐大,改造很難一蹴而就。因此在可能延長的過渡期內,我們一方面繼續按照監管要求積極推進淨值化產品的轉型,另一方面穩妥壓降預期收益型產品,當然也會結合市場、客戶需求統籌推進。

新市場競爭態勢下,脫穎而出的資管機構一定是能夠充分理解客戶風險承擔和投資目標,獲取穩健收益的機構,也是產品佈局能夠創造性引領投資者風險收益偏好的機構。(劉筱攸)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