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節省防護服堅持不喝水 12篇日記中的“疫線”天使

為節省防護服堅持不喝水 12篇日記中的“疫線”天使

2月4日下午,瑞安又有7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出院,該市定點醫院累計治癒10例。在一聲聲“謝謝”的背後,有一群默默堅守的“白衣天使”。

戰“疫”打響後,瑞安市人民醫院的280位護士放棄休假,主動請戰。有人新婚,有人孩子僅3個月,有人老公長期臥病在床……她們毅然把自己和家人隔離,奮戰在抗疫一線。為節省防護資源,她們值班期間堅持不喝水,雙手因為一天要洗幾十次變得發白。

感染科護士長高悠婷用手機寫了12篇日記,記錄下一個個感人的片段。她說,寫日記是為了記錄這段艱辛的歲月。但我們要分享的,是這280位護士帶給我們的感動。

請戰

她給3個月大的孩子提前斷奶

2月5日,在連續上班14天后,僅休息了一天,高悠婷就又回到了隔離病房。吃飯的間隙,她把手機備忘錄上的日記發給了記者。

“下午收到護理部通知,讓我統計一下休假中的護士,看看誰願意回來繼續上班。居然所有的護士都說要回來。”1月28日,高悠婷在日記中寫道。

為節省防護服堅持不喝水 12篇日記中的“疫線”天使

此時,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已整整一週,患者數量日增。瑞安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夏時春告訴記者,為了每一位患者得到精心治療,他們全面落實‘一人一專管、一人一護理、一人一方案’,做到24小時全天候陪護照管。

人手不夠,醫院不得不打起了在休假的護士主意。報名的護士,每個名字高悠婷都很熟悉。

快到退休年齡的李雯雯,老公長期臥病在床,需要有人護理。考慮到她的實際情況,醫院想讓她不用投入這場戰役,可她卻堅決參戰。戴蓓婷,孩子才3個多月大,嗷嗷待哺。她說不想當逃兵,義無反顧提前斷奶,告別襁褓中的寶貝。

“還有新婚的文如,孩子只有兩三歲的麗敏、一帆、小陸、小苗,還有體質虛弱的大苗、丹丹……”高悠婷說,她們難道不害怕這場疫情嗎?她們難道不想念孩子,不想家嗎?但是她們有一份責任和擔當。

為節省防護服堅持不喝水 12篇日記中的“疫線”天使

堅守

為節省防護服堅持不喝水

瑞安市人民醫院按照傳染病醫院的標準,在該院瑞祥院區感染樓設置了房間57個、病床159張。進入隔離病房,每位醫護人員都要全副武裝,穿防護服,戴口罩、眼罩。高悠婷說,穿和脫特別麻煩,要10來分鐘,小心翼翼,“衣服外側可能被汙染,不能碰到。”

為節省防護服堅持不喝水 12篇日記中的“疫線”天使

瑞安市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賈秀眉告訴記者,防護物資緊張,必須保證核心區人員使用。尤其防護服是一次性的,為了省一件防護服,所有護士6小時的班值下來都不敢喝水。

1月26日,高悠婷在日記中寫道,“早上先去藥房為醫生護士領了眼藥水、乳果糖、思若思等……長時間缺水,導致一些人便秘、眼睛乾澀。”

但更令人痛苦的是壓瘡。“連續多天的防護口罩戴下來,有幾個一線護士的臉頰、鼻樑被勒出了壓瘡,疼痛難忍。”護理部和壓瘡質控小組連夜制定解決方案,既要解決壓瘡問題,又要保證安全密閉、不漏氣。最後決定使用水膠體敷貼,壓瘡問題才大大緩解。

為節省防護服堅持不喝水 12篇日記中的“疫線”天使

壓瘡

在隔離留觀病房,有些病人覺得自己被關起來了,不能理解,甚至辱罵護士。護士只能一遍遍地耐心解釋。有一次,年輕護士金琪瑤偷偷地哭了。高悠婷心疼得跟著流淚,她反而過來安慰:“阿長,是我還不夠強大,我會慢慢成長的。”

曙光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1月27日,高悠婷寫道,“我明天也要去賓館隔離,深怕把病毒帶給他和女兒,看老公不捨的眼神,思緒萬千……”

瑞安市人民醫院租用了附近的兩個賓館、140個房間,給醫護人員充當“隔離”場所。這既保證了醫護人員的休息,也是為她們的家人著想。

忙碌之餘,難免想家。高悠婷的女兒不時發信息來安慰她,“累到想哭時不見我發消息打電話肯定很失落吧。我的媽媽還沒堅強到無堅不摧,她也只是第一次當大人。”“媽媽辛苦了,真的辛苦了!很遺憾我不能成為你身邊的戰友,但我和爸爸一定永遠是你最堅實的後盾。”看著女兒懂事的話,高悠婷一次次熱淚盈眶。

為節省防護服堅持不喝水 12篇日記中的“疫線”天使

最讓她感到欣喜的,是病房裡傳來的一個個好消息:

1月29日,“這兩天發熱門診病人明顯有所減少,讓人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心裡也寬慰了點。”

1月30日,“有三個第一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癒出院。”2月4日,又有7名確診患者治癒出院。

“看著病人出院時開心的笑容,覺得一切付出及辛苦都是值得的。”高悠婷說,其實只要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疫情並不可怕。

為節省防護服堅持不喝水 12篇日記中的“疫線”天使

7位確診患者出院 項樂茹 攝

記者 甘凌峰 通訊員 高振千 孫偉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