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風景畫的詩意探索——柯羅《莫特楓丹的回憶》


歐洲風景畫的詩意探索——柯羅《莫特楓丹的回憶》

  中國畫歷來追求精神層面的藝術創作,“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成為眾所周知的中國畫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其實,作為藝術審美的另一載體——歐洲風景畫,也同樣有著對詩意的理解和追求。無論是中國山水畫,還是西歐風景畫,都試圖通過對詩意的理想式追求和挖掘表現,展現不同時代的文化內涵,以及所達到的人文精神高度。相對於當下頻頻出現的一味強化視覺效果,有意淡化繪畫文學性的各種論調,繼續挖掘“詩情畫意”這一審美內涵和表現,猶覺可貴。


歐洲風景畫的詩意探索——柯羅《莫特楓丹的回憶》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詩與畫關係,是構成中國山水詩畫獨有的審美現象,也是衡量文人畫藝術成熟與否的標準之一。由蘇東坡推出的這一理論學說,及這一理想式的藝術境象,在其發展過程中漸漸形成了一種共識,好像只有是以水墨語言表現的中國山水畫風格,才可以完美地體現蘇東坡這一理論學說。而這一學說,竟成為世人對東方藝術固有的一種感覺和印象。


歐洲風景畫的詩意探索——柯羅《莫特楓丹的回憶》

  其實,作為藝術審美的另一載體——歐洲風景畫,也有同樣對詩意的理解和追求。只是我們在為自己水墨畫的獨特性取得驕人成就而自鳴得意的時候,難免忽略了別人同樣的努力這一客觀事實——風景畫也應表現出詩意的審美內涵。


歐洲風景畫的詩意探索——柯羅《莫特楓丹的回憶》

  歐洲風景畫的詩意探索

  17世紀,歐洲繪畫開始從過去為宗教或貴族服務的工具當中解脫之後,逐漸轉入到以抒發人性內心世界的表達層面為主。畫家在與自然世界的對話當中,發掘風景畫的表現奧妙,追尋一種新的表達語言,比如通過對風景畫的探索去一一體現對詩意的表達。這時的風景畫,才真正由以往只是簡單地作為人物畫背景或某一局部而獨立為一個繪畫載體。


歐洲風景畫的詩意探索——柯羅《莫特楓丹的回憶》

  藉助對大自然景物的表現所形成的藝術語言,人們終於看到了除肖像畫、靜物畫和宗教題材以外,一種能夠直達藝術心靈、展現藝術手法多樣性的繪畫載體。而且與大量歷史主題創作不同的是,在構思構圖及技法方面,風景畫自有它的一番表現天地,這如同東方的中國人物畫與山水畫關係,各具內涵而有所不同。


歐洲風景畫的詩意探索——柯羅《莫特楓丹的回憶》

  正如人們看到的,一幅優秀的人物畫創作,只有在準確地表現出人物之傳神關係之後,才能基本構成其生動感人的藝術畫面。那麼,風景畫家在表達藝術神韻的時候,是從哪方面入手呢?顯然,相比於人物造型規律,自然界某些形態可能更容易捕捉表達,不過,在藝術傳情方面,更需要藝術家對每一幅風景畫那一塊塊筆觸的正確理解和把握,對詩意的一種深入淺出的勾勒和妙不可言的描繪。


歐洲風景畫的詩意探索——柯羅《莫特楓丹的回憶》

  雖然,19世紀法國印象派準確捕捉到光影與自然界的色彩關係,以其活潑鮮跳的筆觸變化引人注目,改變長期以來陳舊灰暗得如死水一潭的調子,但是,僅靠其漂亮的色彩層次及熱情歡快的畫面,還是無法達到像柯羅那樣富有詩情畫意的風景畫內涵,那是一種妙不可言的感覺。因為在這些畫裡,有一種能直逼人類內心情感的東西——如夢幻般的藝術情調——詩意的表現。通過這一佈局表現,柯羅把一種樸素輕靈般的筆法,以色調柔和得就彷彿被一層銀灰紗幕般籠罩著的畫面,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帶有感傷色彩和淺淺入夢的詩情畫意來。(作者:待核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