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逆行者”——記市第二人民醫院(逸揮醫院)隔離病區的醫護工作者

□汕尾日報記者 溫雪瑩

通訊員 張建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來勢兇猛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市第二人民醫院(汕尾逸揮基金醫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於“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部署,積極行動、科學施救,以實際行動踐行責任擔當。該院廣大醫護人員主動請纓,志願加入到醫院隔離病區一線工作,參加疫情防控戰鬥。

在隔離區工作,需要每天與病人在一起,面臨被感染風險增大,個人生活作息受到極大限制,但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廣大醫護人員仍爭相請戰,奔赴抗疫一線,他們是最美“逆行者”、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記者在該院採訪時,他們紛紛表示,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力以赴、勇於擔當,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我是黨員,我先上”

該院的蘇長就醫生平常是一個謙虛低調的人,但這次主動請纓的理由卻說得很“高調”。“我經歷過‘非典’戰役,在急診科、重症監護室、全科醫學科等不同的崗位歷練過,對急危重症患者的搶救治療有豐富的臨床實戰經驗,我不上,還有誰能上呢?”“我家裡有 8 兄弟,家裡人都非常支持我進入隔離病區工作,我既然選擇這份職業,救死扶傷就是我的使命,疫情嚴峻,我是黨員,我先上。”就這樣,蘇醫生第一個確定進入到隔離病區工作,他也是隔離病區醫護團隊中年紀最大的一位,同時受命擔任隔離病區臨時黨支部書記。

樂觀心態感染同事

“救死扶傷是醫務人員的天職。當疫情來臨,我們應該勇敢站出來,能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幫助病人,也算是堅守我們醫者初心和使命。春節,雖然不能跟家人團聚慶祝,但我一點都不後悔,春節年年有,團聚的機會有的是。”該院主治醫師蔡正哲知道隔離病區在徵召醫務人員時,第一時間向醫院提出申請,志願進入病區工作。他進入隔離病區工作以來,表現非常積極,他經常和病區的戰友們說,“只要我們做好自我防護,規範操作,完全是沒有問題的。大家齊心協力,眾志成城,陰霾終會過去,這場阻擊戰我們一定會打贏的。”蔡正哲醫生樂觀的情緒感染了隔離區內的其他醫務人員,慢慢地,大家也就不再那麼緊張了。

醫護夫婦心存大愛

在戰“疫”一線上,有一對特殊的夫妻“戰友”,他們就是該院的吳騰南醫生和鄭海燕護士。這次疫情來臨,他們攜手共進,同戰疫情,用實際行動踐行醫者初心和使命。吳騰南是臨床一線醫生,在內科三區工作,他深知在隔離病區工作的艱辛及風險,他不但沒有反對妻子鄭海燕進入隔離區,而且是讚許,並全力支持。他們家中除了年長的父母,還有 2 位年幼的小孩需要照顧,小的孩子1 歲多,大的也才 6 歲,但面對疫情,他們選擇了大愛,在把小孩託付給父母后,他們都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無私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形象在他們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臨危受命舍小家顧大家

“穿著連體防護服,戴著護目鏡、鞋套、口罩、手套,確實非常不舒服,非常悶熱,呼吸也不那麼順暢,而且一工作就差不多要 6 個小時,中間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真是難為我們這些護士姐妹了。但是,這些我們都忍住了。只有保護好我們自己,有健康的身體,我們才有能力去救治需要幫助的病人。”該院主管護師王秀婷道出了護士姐妹們的心聲。她原是急診科護士長,此次臨危受命擔任隔離病區的護士長,雖然她家中尚有年幼的小孩需要照顧,家庭需要她,但為了戰勝疫情,她舍小家為大家,毫不猶豫接受這份艱鉅的任務,簡單安排了家裡的事情後就全情投入到工作中。在這次隔離區任務中,醫護人員面對最大的困難就是需要穿著厚厚的隔離衣、防護服,避免上廁所。接班前,他們都自覺地少喝水少吃飯,甚至已經準備好穿上紙尿褲上班了。王護士長告訴記者,“這雖然辛苦,但只要大家平安,病人康復,我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我們希望疫情早點過去,這樣我們就可以放心喝水、吃飯,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想怎麼吃就怎麼吃,這該有多好啊。”

80、90後成為抗疫一線主力軍

進入隔離病區工作的醫護人員中,還有幾位是90後。其中一位叫曾淑靜的護士特別引起了記者的注意,2003 年“非典”時,曾淑靜還在上小學,那時候,醫務人員高大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她的腦海裡,她現在已經成為一名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戰士,她感到興奮和自豪,表示決不辱使命。得知醫院在徵召赴湖北武漢醫療隊員時,她又一次站出來,第一時間向醫院黨委請戰,隨時準備支援湖北武漢災區。該院還有一位叫張舒曼的護士,她告訴記者,這次進入隔離病區工作,家人是非常支持的,除了囑咐她要做好自身防護外,更多的是囑咐她要好好工作。

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該院主動請纓奮戰在隔離病區中的醫護人員還有很多很多,其中有呂遠、柯生輝、孫玉紅、王詩茵、湯安妮、葉小君、黃秀花等,他們脫下白大褂時是一名普通的民眾,是別人家的孩子、丈夫、妻子、父親、母親,但穿上“戰衣”,他們就是患者的希望和依靠。他們是新時代抗疫抗災中最可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