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浙江商會分秒必爭、不惜代價、齊心協力共抗“疫”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鮑筱蘭

上海報道《病毒無情,浙裡有愛——致全體浙商的抗擊疫情倡議書》,這是上海市浙江商會1月26日公眾號上發出的倡議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大家的心,上海市浙江商會快速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倡導各會員企業及其黨組織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商會的聯絡、協調和組織作用,在疫情應急響應的形勢下,商會分秒必爭、不惜代價、齊心協力共抗疫情。

倡議書號召,全體浙商弘揚浙商扶危濟貧的優良傳統,行動起來,急籌防護物資,馳援武漢。商會公益基金開啟捐贈物資和捐款通道,統一安排物資和款項用於各地的疫情救援。上海市浙江商會黨委也通過黨建聯席會、書記之家等平臺,向各148家會員企業黨組織發出了為疫情防控戰役盡一份力的號召。從正月初一起,商會公眾微信號開始發送浙商企業參與抗疫戰役的各種信息,每天5-6篇宣傳報道,截至2月6 日,共發送信息7 0 餘篇,及時傳播浙商善舉,也為其他會員企業參與抗疫行動提供了參考和借鑑。

阿里巴巴、復星、均瑤等企業作為上海市浙江商會中的領頭羊,在各自的領域全力以赴,不僅捐款,更是運用企業自身的資源、行業優勢,在抗疫戰役中發揮了前鋒作用。自除夕之夜起開啟復星全球物資調配計劃,動員復星全球合作的夥伴 ,用4天時間,把來自英國、葡萄牙、德國等地鎖定的33萬套口罩和27套防護服運至國內。復星基金會更是聯手騰訊等企業,發揮復星團隊在全球抗疫物資採買方面專業、高效、能做到點對點迅速支援一線的優勢,在1月底前,從海外購得各類醫療物資90餘萬件送至全國疫情嚴重的地區。2月3日,復星醫藥診斷板塊的科研人員牽頭研製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已順利完成研發,目前正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申請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

困難中,有人勇立潮頭,就有更多的緊隨其上。

拼速度,上海市浙江商會在全國引領了“浙商速度”。從1月23日起,短短几天時間,浙商企業以第一時間馳援武漢。1月23日圓通速遞發佈告客戶書,啟動配合疫情防控的多項措施,25日宣佈免費為武漢地區運送救援物資,並優先向公益機構、醫療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有組織的救援團體開放; 1月24日申通快遞的4名優秀駕駛員從年夜飯的飯桌上趕赴一線,出車把近40噸的蔬菜、肉類等生活必需品從重慶運至武漢; 1月26日,紅杉資本緊急籌措的醫療專用物資16萬件直接投遞至籌建中的火神山醫院;1月26 日,盛旺實業280萬、中梁控股200萬現金即刻捐出。景林資產第一時間向湖北捐贈1000萬元,同時聯合其他企業從韓國採購340萬個醫用口罩以及其它防護用品分別於1月30日、31日由專機運抵武漢。截至2月6 日,根據上海市浙江商會內部不完全統計,共有96 家浙商企業為抗疫戰役捐錢、捐物,總計金額15 億元以上。

拼資源,上海市浙江商會在全世界各個國家引發了“全球採購”。全球接力,浙商們各顯神通紛紛行動起來。截至1月27日,均瑤集團已全球採購1000萬元抗疫物資運抵國內,將不設上限繼續採購,所購全部物資用於捐贈給滬浙鄂等地的醫療機構。1月31日富春集團都充分調動自身各類資源,聯合多方力量從印尼、新加坡等地加急採購6萬多件醫用防護品捐贈浙江。正泰集團全球採購醫用防護物資逾100萬美元定點捐贈醫療機構。2月2日,金杜律師事務所、金杜公益基金會從韓國、日本採購了6.2噸的醫用等級醫療物資(含一萬兩千多件醫用防護服)成功入境併火速運往湖北。據不完全統計,此次全球採購行動共有杉杉集團、青山實業、廣微控股等大約有三十多家企業自覺加入,有一 千多萬件醫療防護用品源源不斷從海外購入後捐助到國內各個疫情嚴重的省市。

拼服務,上海市浙江商會在全國打響了優質的“浙商品牌”。在交通物流服務方面,“三通一達”即圓通、申通、中通和韻達快遞全部開闢了運送援助物資的綠色通道,全力保障全國乃至全球的疫情防控物資免費、快速運到一線。吉祥航空為了控制疫情傳播,HO1340航班“美麗轉彎”,協調其他乘客改簽航班,將最後降落地從上海改為武漢,將94名武漢籍乘客帶回家。大眾出租加強日常消毒,併為上海援助武漢醫護人員家屬提供免費出行服務。

在醫療服務方面,萬向集團攜民生保險基金捐助醫生義診補貼、支持微醫互聯網總醫院。振德醫療、華峰集團、水星家紡、報喜鳥等多家企業不僅捐贈物資,還提前開工,加班加點生產防護物資,向社會提供抗疫戰役的物資保障。復星、深藍科技、龍宇燃油等企業利用自身科技力量,進行抗病毒藥物研發和數據支持。

在援建方面,致達、凱泉、天正、愛登堡、歐普照明等企業參與了北京小湯山醫院和武漢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把浙商品牌帶到了抗疫一線。

資源共享、團結協作,商會發揮樞紐作用協調推進慈善援助

上海市浙江商會公益基金會在此期間,一方面及時處理企業捐贈,通過各種渠道採購醫療防護用品,捐贈給需要的機構。另一方面全面統計各個企業在抗疫行動中的各類公益行動、慈善捐贈,向商會理事會每日一報,加強內部溝通協調。

上海市浙江商會的很多企業有國際業務往來,更方便調動海外資源,更有力量進行物流調動和國際資金的流轉。企業海外採購的很多醫療用品,不具備如復星等企業一樣的公益網絡和工作經驗,採購好了如何合理捐贈事宜需要商會給予指導和協助。因此上海市浙江商會出面協調省市級的慈善基金會、紅十字會落實物資的接收,通過自身的醫療委員會等組織,瞭解醫療機構緊缺物資的需求,協調定向捐贈,更加靈活、快捷地將物資送到一線。如商會會長單位均瑤集團旗下吉祥航空提議建立“海外快捐”機制,全國工商聯立即回應發文,航空公司可以接受海外華僑留學生捐贈抗疫急需物資,運到上海、廣州、北京三地機場,通過海關轉由當地紅十字會,再交由國家抗疫領導小組統一調配。這個信息很快通過商會公眾號傳遞到各個企業和全世界各個華僑組織中去,幫助很多海外物資能夠免費快捷地運回國內。商會通過聯繫物流企業,幫助對接物資運送二 十多批次、近百萬件醫療防護用品援助湖北、上海、浙江等地。協調企業服務醫療機構,如豐收日集團為仁濟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等多家醫療機構送免費的“愛心工作餐”。與各地市區縣商會加強溝通合作,加強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實現物資更加有效地協調和供給。

貼近企業、關注發展,商會為企業度過疫情危機提供積極應對措施

為助力企業應對危機,也是提前幫助企業在新形勢下轉型發展,上海市浙江商會及時收集整理醫藥行業的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排摸企業面臨的問題,並及時提供解決方案。商會協調農商銀行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亞朵集團、開元酒店集團等免收抗疫期間加盟酒店管理費,都為小微企業的度過難關提供實際有效的支撐。商會的金融專委會、法律專委會、人力資源服務部等內設機構,及時為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政策宣介,對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提供點對點的諮詢服務,對在此期間發生合同執行、員工薪酬等方面的法律問題提供專業指導,全力護航企業生產經營儘量減少損失,在疫情結束後能儘快恢復正常。

感動的事例不勝枚舉,在這場“戰疫”中,再一次展露了商會的凝聚力、戰鬥力和組織力,讓企業各盡所能地發揮特有的作用,為社會做出了無私的奉獻。在這特殊時期,我們也看到了商會這類社會組織三個新的發展方向。

一是培養推動企業開展公益活動的組織能力。這次戰疫行動中可以看到一批企業基於自己的能力來進行另一類捐贈:捐贈專業服務。比如均瑤、“三通一達”、萬豐等企業,給物資運輸提供了綠色物流通道,又如阿里巴巴、復星、均瑤等進行全球防禦物資採購,企業如果能把他們的核心能力運用在公益服務上,可能產生比“捐一個億”更大的價值。這些都是屬於非公益機構的行動捐贈行為,是以往民營企業很少發聲的領域,值得關注和鼓勵,也是需要商會積極提供協助,強化企業的自主意識,協調建立有效機制,呼籲政府給予政策支持。

二是加強社會資源的調度能力。在戰疫行動中,企業家和企業、熱心人士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來衝破種種障礙,如觸角般地伸向各個地方尋找物資。過程中也遇到許多困難,如報關、物流等問題,很多企業家覺得做好事也很難。企業家的熱情和善意需要保護,商會應該發揮引領者的作用,建立諸如基金會等有效的組織,及時彙總信息、調配資源去統籌需求,實現更加高效的服務。

三是提高公共危機應對能力。

特殊時期,全國上下一心共克時艱,各行各業做出短期的犧牲,是每個企業的自覺和境界。但是,如何讓小微企業在疫情過後活下來,讓更多的企業在疫情過後健康發展,是商會的職責所在。商會利用自身的組織網絡,摸清企業面臨困境、收集企業需求、瞭解行業發展趨向,同時提供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服務,提出解決方案,向政府部門建言獻計,是商會當前的重要任務,也是未來商會發展必須有的基本能力。

在疫情應急響應過程中,上海市浙江商會用實際行動,為決勝這場防控戰“疫”全力提供後方保障,在不同的領域發揮作用,也將繼續在全社會起到示範引領作用。商會建設是社會治理的內容,一場戰“疫”行動,將使商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更加凸顯,也將促進商會的發展更加有時代性,與高效的社會治理更加緊密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