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紅的村子:年產超2億個燈籠,背後竟然都是90後


屯頭村被稱為“中國宮燈第一村”,如果不是從事和燈籠相關的工作,可能很少有人會來到河北藁城的屯頭村。但是這個村子卻牢牢地留住了大部分年輕人,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地年輕人。那這些從城市回到村裡賣燈籠的年輕人,究竟過得怎樣?

李思童一家是屯頭村裡最早“吃電商螃蟹”的一批人,今年只有26歲的她,已經有十幾年電商經驗了。王超則是屯頭村的女婿。起先,他一直專注傳統的生產和供貨,但這兩年他也意識到“年輕人必須得做電商”。

一個擁有十幾年豐富的電商經驗,一個擁有穩定的成熟生產線,兩個“90後”年輕人一拍即合。他們的主營的三家天貓店鋪,其中單單鐵口燈籠一項月銷量便過萬。

“運營團隊除了我們倆,其他全是95後。”在30平米的辦公室裡,兩位分別出生於96和98年的客服女孩正對著電腦。忙碌地回覆客人。

張曉軒和蘇亞蘭夫婦則代表了一批“白手起家”的“90後”——他們的生意,始於線上,延伸到線下。2014年的10月某天,張曉軒註冊了一個網店。第二天,手機就收到下單的信息。趕上了當時電商風口的張曉軒不到一個月就決定辭職,來屯頭村。

因為沒有自己的穩定供貨渠道,張曉軒每天早上7點就去工廠門口蹲守,到下午五六點廠子下班,出一點貨就搶一點,硬是把訂單湊齊。晚上回家,他還要繼續客服的工作,每天到夜裡一兩點才能睡下。

張曉軒意識到,必須要保證穩定的供貨,也必須得投入線下生產。今年,夫婦倆的廠子做起來了。每天,兩人都會來到工廠裡,自己親手製作燈籠。這些年輕人都留在了這裡,發展事業、結婚、生子。

隨著春節的臨近,燈籠也即將迎來一年的銷售高峰。走進他們其中一個工廠,暖氣機在呼呼作響,十幾位工人淹沒在成堆的燈籠中,有條不紊地給定製的燈籠套絨布、貼金邊,地上擺放和空中懸掛著的,是滿滿當當的大紅燈籠。

中午12點多太陽出來後,工人們陸續開始將製作好的燈籠搬到院子、搬出街頭來晾曬。鐵口綢緞的、植絨紅布的、直徑三米四米比人還高的……各式各樣的紅燈籠如潮水一般流淌了整個村子。而這些燈籠也將在每天下午物流發貨的時段,乘上卡車,奔向全國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