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的醫務工作者,帶著“發明”上疫線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國人民高度關注。而蕭山區衙前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大基層醫務人員,更是主動放棄節日團聚,奔赴防疫一線,排查和追蹤密切接觸者,開展疫情防控的健康教育、信息告知、留觀人員醫學觀察等工作。在缺少醫療物資的情況下,他們沒有退縮,與交警等,部門密切合作,24小時在卡口測溫排查,避免疫情蔓延,他們已成為人們心中“最可敬”的人,而周萍便是其中之一。

可敬的醫務工作者,帶著“發明”上疫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可敬的醫務工作者,帶著“發明”上疫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疫情來襲,作為護士長的周萍便主動放棄假日,帶領部門人員共同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來。預檢分診,便是她們護理部門首先要完成的工作,即將來自疫區或與疫區人員有密切接觸史的疑似患者區分開來。這就要求她對人員和醫療物資進行統籌分配,一方面要派出護理人員去卡口做測量體溫等防疫工作;另一方面要確保一線人員的安全,這得有充足的醫療防護物資。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防護服、面罩、口罩等物資緊缺,而她們負責的2個卡口,需要有2名醫護人員三班倒,這就要6套防護用品。為了將稀缺的防護物資,留給指定醫院與新冠肺炎患者有密切接觸的醫護人員,她們便動起了腦筋,將外科手術用的棉質手術防護衣洗淨,充當防護服。在數量不夠的情況下,便由第一班的人員下班後,立刻換下來消毒滅菌、清洗、烘乾,再將交由第三班人員使用,以此類推。為了保證正常出勤,連防護口罩等都是消毒、清洗後重複利用。

但隨著防疫面越來越大,參與人員和所需的防護用品也越來越多。面對物資缺口,周萍看在眼裡,急在心中。一次回家,她偶然看到家用的塑料面罩,於是便急中生智,將醫院廢棄的X光影像膠片,用開水泡過去色之後,將海棉、鬆緊帶用針線或釘書針與之縫合,形成了一個簡易的面罩,既方便,又實用,大家都說好,同事們也都跟著做,連日來解了不少燃眉之急。

可敬的醫務工作者,帶著“發明”上疫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可敬的醫務工作者,帶著“發明”上疫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在談到對自己的安危是否有顧慮時,她爽朗地說:“這個雖然也有所擔心,但畢竟我們是專業的醫護人員,疫情面前肯定得衝在最前面。現在我和我們院領導最擔心的還是防護物資緊缺問題,大家一起戰鬥的公安幹警、村幹部等他們只有一個口罩,而醫院廢棄的X光片數量也有限,希望全社會都能齊心協力,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