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沒有忽必烈 國民黨難蛻變

從古至今,從西方到東方,一個政黨內的各方勢力互相鬥爭本來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民進黨也鬥,否則就不會有去年賴清德打死不退出初選,執意要挑戰蔡英文的僵局;美國共和黨也鬥,否則就不會有當年共和黨建制派邁克爾鬥特朗普的情節。


但重點有兩個:第一、這些鬥爭是否在制度內競爭?第二、這些鬥爭的結果是否是私人利益凌駕政黨發展?



參照這兩點,只能說,內鬥內行,國民黨真的是個中能手。內鬥內行的下場是,從2016年大選敗選以來,從已經很弱勢的“在野”身份,欲再製造更多的相對剝奪感。已經是小塊的餅,還要爭你分得多、我分得少,在國民黨被掃進歷史灰燼前還會有人得意我在別人臉上踩了一腳,或者誰已經叫了我一聲“大哥”。


泰坦尼克號沉船見人性,有些過去在國民黨內已經吃香喝辣幾十載的陳腐勢力根本無視這個黨正在沒入海中,他們只在乎青壯派頂上來夠不夠格?


第10屆臺立法機構正副職負責人選舉,國民黨推出賴士葆配楊瓊瓔,但有38席的國民黨卻只讓“賴楊配”拿到36票。如果考慮無黨籍民代傅崐萁說自己也投了“賴楊配”,則事實上國民黨僅拿了35票,跑了3票。


這樣的選票讓小學生來蓋都不會蓋錯,用膝蓋想就知道案情不單純。吳敦義有遠見,下臺前把殘餘勢力都放在不分區民代名單裡,有人想給第9屆即已成形的“九屆青”:江啟臣、林為洲、李彥秀、蔣萬安、柯志恩、林奕華、顏寬恆、許毓仁、林麗蟬、王育敏等人難看。現在本來不太想選的江啟臣願意跳下來,承擔這個連政治精算師朱立倫都嫌麻煩的“過渡黨主席”,就連這樣都還有人看江眼紅,要給他警告,真是黨之衰敗,必有餘孽。


也許朱立倫講得沒錯,改造比改選重要,包括組織、世代、兩岸、民生、對美五大領域。


但不管是江啟臣或郝龍斌,如果沒有一個敢扮黑臉,凋敝的國民黨最後也還是這樣耗著。改革本來就不是請客吃飯,一味被動匯聚共識而不跳出來做一個長於謀略的領導者,如精準出手的忽必烈,國民黨很難蛻變。


(作者為臺灣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