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雜誌: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發源地或許不是華南海鮮市場

儘管事發以來,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被認為是“一切災難的發源地”,聚集了所有的目光和討論聲。但隨著科學家對於病毒和疫情傳播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可能性正在被提出。

在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地的討論上,《科學》雜誌以《武漢海鮮市場可能並非新型冠狀病毒發源地》(Wuhan seafood market may not be source of novel virus spreading globally)為題的報道指出,有學者認為,發表在最新《柳葉刀》上的論文就挑戰了這一存在已久的基本認識——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是病毒發源地。

《科學》雜誌: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發源地或許不是華南海鮮市場

中國學者主導完成了這項研究。在論文中,他們追蹤了第一批 41 個確診病例,發現這批最早在 12 月 1 日報告的病例中,總共有 13 個病例與海鮮市場無接觸史。

報告稱,最早的病例於 12 月 1 日患病,沒有報道稱其與海鮮市場有聯繫。“在第一個病人和後續的病人之間沒有發現流行病學聯繫。”

13 個病例與海鮮市場無接觸史的病例引來了科學家的更多注意。根據《科學》雜誌的報道,喬治敦大學傳染病專家丹尼爾·盧西(Daniel Lucey)說:“這不是個小數字。13 個人和這個市場沒有任何聯繫的。”

Daniel Lucey 說,如果數據真實準確,那麼最早的感染將發生在 11 月。演化生物學家 Kristian Anderson 分析了 27 個 2019-nCoV 病毒基因組序列,以求尋找病毒源頭,則發現病毒源頭最早可能在 10 月 1 日出現。

換句話說,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源自其它地方,隨後傳播到海鮮市場後,才引發了後續的大規模集中爆發。

論文合作者、中國科學家曹彬也對《科學》雜誌表示,華南海鮮市場可能不是病毒的唯一源頭,但到目前為止他們不知道病毒源自何處。

《科學》雜誌: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發源地或許不是華南海鮮市場

圖丨《科學》雜誌報道(來源:《科學》雜誌)

在柳葉刀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 2019 年 12 月 16 日至 2020 年 1 月 2 日期間在武漢市入院的首批 41 例確診感染 2019-nCoV 的病例。

這 41 名患者平均年齡為 49 歲,都伴隨發燒、咳嗽等常見症狀,其中 32% 患者因病情較重進了重症監護病房(ICU),6 名患者已經離世。

研究者首先將確診患者劃分成了病情較重需要進入重症監護室的 ICU 患者與非 ICU 患者。

從統計信息結果可清晰看見,患者中位年齡為 49 歲,其中 25-49 歲、50-64 歲患者佔比分別為 49%、34%。在性別上則以男性患者為多數,在 41 例患者中間男性有 30 例,佔比超過 7 成。

從這批患者數據中也能看出,位於武漢漢口的華南海鮮市場則是一個重要的感染源,研究覆蓋的 41 名病患中,曾經到訪該市場的患者有 27 人,接近三分之二。

《科學》雜誌: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發源地或許不是華南海鮮市場

圖 | 早期患者中多數有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來源:《柳葉刀》)

截至 2020 年 1 月 22 日,納入研究的 41 名患者已有 28 名(68%)出院。

研究人員同時指出該研究的一些侷限性,包括由於病例數有限,難以確切評估與疾病嚴重性和死亡率相關的危險因素,他們呼籲在門診和社區中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以確認 2019-nCoV 感染患者的完整疾病譜。

不過,撰寫論文的研究人員和其他專家提醒說,這些都是小規模研究,在一場迅速演變的疫情爆發中,患者人數有限。但他們指出,儘可能快速、嚴格地分享這類信息有助於形成應對措施。

國內當局和世界衛生組織在較早的報道中說,第一例患者在 12 月 8 日出現症狀,而這些報告只是說“大多數”病例與 1 月 1 日關閉的海鮮市場有關。

Daniel Lucey 認為,第一批人類感染是在 11 月發生的,因為在感染和症狀浮出水面之間要有一段潛伏的時間。如果是這樣,該病毒可能會在武漢和其他地方的人們之間已經有了悄無聲息的傳播,直到 12 月下旬出現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的大量病例。

Lucey 斷言:“病毒在進入海鮮市場之前就已經潛入當地人民的生活中。”

Lucey 還以此前的 MERS 疫情以證明了這個情況存在的可能。

截至 2017 年 6 月 22 日,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MERS-CoV),已在全球 25 個國家造成超過 2000 人感染、700 人死亡。一直以來,科學界都認為,中東呼吸綜合徵的第一個病人(“零號病人”),是 2012 年 6 月出現在沙特阿拉伯的一位 60 雖男子。然而,病毒爆發一年後,2013 的後續研究發現,早在 2012 年 4 月,就有八位約旦醫護人員出現了呼吸系統症狀,但當時人們並不知道這就是中東呼吸綜合徵。

後來,研究人員在其中兩位已經死亡的病例的血樣中發現了中東呼吸綜合徵病毒,正式確認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我們已知的)最早的爆發地並非沙特,而是約旦。

不過,與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尚不能確定病毒的自然宿主是駱駝還是蝙蝠不同,眾多研究都顯示,nCov-2019 的自然宿主很有可能是蝙蝠。而且,新型冠狀病毒從病例發現到病毒分離、再到流行病學的研究進展,都明顯比中東呼吸綜合徵要快,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進一步對更多的新型冠狀病毒 nCov-2019 病例的血樣進行研究,我們也許會發現更多清晰的證據,找出 nCov-2019 到底是如何從自然界傳播到人類社會的。

基於此,Lucey 建議,對相關的人和動物(包括來自其他動物市場的供應商)血液樣本可以儘快進行回溯分析,這可能會更加清楚地撥開 2019-nCoV 起源的迷霧,“這些噪聲中或許有清晰的信號”。

至此,《科學》雜誌以《柳葉刀》的這篇 41 位首批病例的研究為出發點,提出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起源的另一種說法。不論是 Lucey 還是 Andersen,他們的推論都只發表於接受媒體的採訪或者是相關的網站上,並沒有經歷過發表學術論文所必須的同行評議。因此,我們並不能肯定他們關於首發病例結論的正確性。這種說法是否成立,仍需等待更多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