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總是插手孩子的教育,你是不是很頭疼?一招教你和平解決

我們總是能在各大平臺上看到,許多寶媽在求教,怎麼解決爺爺奶奶插手孩子教育的問題。


奶奶總是插手孩子的教育,你是不是很頭疼?一招教你和平解決


奶奶總是插手孩子的教育,你是不是很頭疼?一招教你和平解決


看到這裡,我們知道,這個問題在每個家庭裡基本都會出現,但是卻有許多奏效跟不奏效的解決方案在每個家庭中上演。行之有效便使家庭和睦,行之無效便雞飛狗跳

奶奶總是插手孩子的教育,你是不是很頭疼?一招教你和平解決

在這裡我想分享下,身為兩個娃寶媽在處理這個事情上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

首先我是個上班族,我的大寶生下來,滿五個月時我就讓我婆婆在帶,我就去上班了,她一直帶到上幼兒園的年紀,我就週末節假日回家陪伴,然而這中間的教育我婆婆從來不插手我的管教,我老公對我的教育頻頻點頭,也不插手,全權讓我來,我的大寶也從不對我陌生,我的話一字一句都記著。而我的教育方式就只有一點:對老人恭敬在先,對小孩講理在後

01、寶寶學走路

在寶寶剛學走路的時候,有多少的奶奶太過心細,怕寶寶摔倒,磕到碰到,一直不放手;又有多少的奶奶是太過粗心,以為只是走開一會會,不會造成什麼傷害,殊不知也有釀成不可挽救的悲痛。

在我大寶踉蹌學走路的時候,是我公公婆婆在陪伴,我們知道這個階段的小孩在學走路其實是大人最累的時候,我掛念的不是寶寶會不會摔倒,會不會走到危險的地方,會不會不懂去碰觸不該碰的東西。我掛念的是,這會娃的奶奶吃飯了沒,今天娃有沒有不乖,讓奶奶累著,然後就會一條語音,一通電話打過去問候下。其實當我們這樣做,奶奶只會更加的有動力去把寶寶照顧得更好,更會去維護你跟寶寶的微妙關係。我婆婆就經常會發寶寶的視頻給我們,告知我們,寶寶很好,寶寶成長得很棒,今天都做了什麼,一併的告知我們。當我和我老公從視頻中看到或者回家看到一些我們覺得擔憂的一些問題,我們會提出來,老人家也很痛快的接受,並沒埋怨。

02、寶寶學說話

在寶寶開始學說話的時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最是興奮開心的時刻,有多少的寶爸寶媽教寶寶第一個詞彙是說來叫爸爸媽媽,又有多少的爺爺奶奶教寶寶的第一個詞彙是說爺爺奶奶呢?彼此都想寶寶開口第一個叫的是自己的稱呼。

然而在我大寶呀呀學語的時候,也是我公公婆婆在陪伴,但是他學會的第一個詞彙卻是媽媽。當時我很感動,因為我知道並不是我對小孩付出有多重,而是爺爺奶奶對寶寶的交流中說得最多的詞肯定是媽媽。當我在跟寶寶相處的時候,我對寶寶說得最多也是爺爺奶奶辛苦了,公公婆婆他們自然也看在眼裡。只有彼此的付出,站在對方的角度為對方著想,考慮,也就是我們說的換位思考,家庭氛圍還會充滿火藥味嗎?

03、寶寶的主觀意識形成

當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慢慢的有了自己的主觀意識。這階段的引導就顯得特別的重要。比如寶寶走路不小心摔倒了,多少的奶奶會很心疼的趕緊去抱起寶寶,然後拍打著地板,對著寶寶說,不哭不哭,都是地板錯,這時候,寶媽們估計都是哭笑不得吧


奶奶總是插手孩子的教育,你是不是很頭疼?一招教你和平解決


在我大寶三歲左右的時候,開始有自己的主觀意識,那階段他會不由自主的去打人,爺爺奶奶自然會捨得自己的疼痛任憑自己寵愛的孫子拍打。但是隻要被我看到他打一次,我就把他拉到一旁,蹲下來抽出他的小手,用自己的手狠狠的打他手心(這裡我不建議拿小樹枝,衣架等打他),因為只有你用你的手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手有多痛他就有多痛,然後在爺爺奶奶面前告訴他,你這樣不對,不乖,所以媽媽打你,重複兩三遍。爺爺奶奶不會說什麼,因為你說的是事實。所以當我們遇到一些比如上面說的問題,我們會很和氣的直接指出來,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教會寶寶推卸責任,爺爺奶奶也很虛心的接受了。

還有在平常的教育中,比如吃飯時,我會當寶寶的面說,哇,奶奶好厲害,煮這麼多好吃,奶奶煮得好辛苦;爺爺上班回來,我會當寶寶的面說,哇,爺爺上班賺錢給寶寶買好吃的,爺爺上班辛苦了。。。等等我們都會覺得寶寶什麼都不懂,但是他在模仿階段,他會記住你的話,在你出其不意的時候,給你驚喜的。現在我大寶已經形成習慣,一到廚房就開始誇他奶奶煮飯煮得好香,爺爺下班回來,會趕緊跑出去開門,叫爺爺吃飯。


奶奶總是插手孩子的教育,你是不是很頭疼?一招教你和平解決

所以我的育兒是從尊敬老人開始,老人自然不會干預你的教育,甚至連你老公都會對你豎起大拇指。當我們足夠的去尊重長輩,明白帶孫子不是長輩的義務,不是長輩必須應該做的,而是抱著感恩的心態去尊重老人家,他們也會很開心的,在教育娃的期間,他們自然會以我們為主。

我是兩個娃的寶媽,希望我自己的親身經驗能給你們帶來幫準,喜歡的可以留下你們腳印哦,謝謝你們!感恩路過的寶媽們!!!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和和睦睦,萬事如意。


奶奶總是插手孩子的教育,你是不是很頭疼?一招教你和平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