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習近平築牢“法治”支點

(近觀中國)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習近平築牢“法治”支點

中新社北京2月6日電 題: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習近平築牢“法治”支點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主任習近平2月5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就依法防控疫情作出部署。這是繼3日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之後,中共高層再就疫情防控“劃重點”。

突出依法防疫:是現實的迫切需要

此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於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見》。習近平強調,“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依法科學有序防控至關重要”,“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常健表示,在此前中共舉行的高層會議上,相關部署大多聚焦從全局、重點和緊迫領域推進科學、有序、及時防控,此次會議聚焦“依法防控”這一專門領域,既與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日常討論處理的事項密切相關,亦是現實的迫切需要。

“如果沒有法治作為支撐和約束,疫情防控可能會產生很多社會性問題,甚至不排除疫情過後還會面臨一些次生危機。當下必須防患於未然,築牢法治支點。”常健說。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部副主任賀新元認為,無論是提及“最吃勁”,還是強調“依法防控”,習近平的論述都代表中共對當前疫情形勢與應對策略的最新判斷。“事實上,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會有各種不利因素、負面消息甚至謠言,所以更需要有定力堅持依法防控。”

聚焦關鍵環節:推進法治化、精細化、社會化

在講話中,習近平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對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作出部署。專家認為,這些部署表明中共正以問題為導向推進精準施策。

比如,圍繞立法,習近平提出“要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

常健表示,對相關法律體系的不完善之處,目前社會各界已有一些討論。“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這12字為下一步完善相關法律體系提出高要求。“系統完備”意味著法律法規之間不能相互矛盾;“科學規範”意味著細則及其實施要有科學性精準性;“運行有效”則要求法律法規須能經受實踐檢驗,為有效防疫提供有力支撐。

再如,習近平就執法環節著墨頗多。除了強調“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法律法規”“加大對危害疫情防控行為執法司法力度”,他還要求“依法嚴厲打擊抗拒疫情防控、暴力傷醫、製假售假、造謠傳謠等破壞疫情防控的違法犯罪行為”“要依法規範捐贈、受贈行為,確保受贈財物全部及時用於疫情防控。要依法做好疫情報告和發佈工作,按照法定內容、程序、方式、時限及時準確報告疫情信息”。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希賢說,以上舉措均是對當前疫情防控重點領域進行再部署。無論是嚴格執行應急處置法規,還是按法定時限及時準確報告疫情信息,都有助於推進防疫措施、方法和手段更加法治化、精細化、社會化。

“客觀而言,防疫期間個別領域確實存在法治意識不到位的問題。比如製假售假、造謠傳謠等行為不僅對疫情防控造成惡劣影響,也無端損耗大量社會資源。官方就這些問題作出明確,不僅有助於讓各方優勢力量聚焦疫情防控本身,對全社會也是一次及時的法治教育。”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說。

建設法治政府:讓施政更科學、有力、有效

習近平在講話中還對各級黨委和政府提出明確要求,包括“全面依法履行職責,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在處置重大突發事件中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水平”。

賀新元指出,對中共而言,“在處置重大突發事件中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意味著必須全面梳理總結迄今發現的問題,重視短板和不足,進行歸類並因類施策,加強配套法規與制度建設。

“我們要以今天的代價換來明天制度建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變得更完善、更科學。”賀新元說。

常健認為,習近平要求“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這一點非常重要。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帶頭遵守法律,依法行事,特別是讓相關制度得到嚴格有效執行,排除各種內外因素干擾,讓施政更科學、有力、有效,助力提升全社會法治化水平。

“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首先是法治政府。以法律為準繩築牢法治支點,方能有力促進中共治理能力的提升。”常健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