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鄂城鋼鐵醫院一家三口的戰“疫”


鄂州鄂城鋼鐵醫院一家三口的戰“疫”


鄂鋼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陳前程,是一名黨員,他在鄂鋼醫院工作了近30年,心中一直秉承著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職業使命,在他的影響下,25歲的兒子陳向畢業後也來到鄂鋼醫院,成為一名骨科大夫。

鄂州鄂城鋼鐵醫院一家三口的戰“疫”

鄂鋼醫院距離武漢市僅40公里,1月21日,在疫情蔓延的緊急關頭,鄂鋼醫院被鄂州市列入第一批“疫情”定點治療醫院。而此時的陳前程剛剛被迫停止了在武漢協和醫院為期半年的放射介入技術學習,正處於居家隔離期。當得知鄂鋼醫院被確定為定點治療醫院時,老陳坐立難安,真想盡快回到醫院加入一線戰鬥,但他也只能“望院”興嘆了。

1月28日,陳前程接到兒子從醫院打來的電話,電話裡一片緊張、忙碌的工作聲,陳向近乎興奮地說道:“老爸,你不用遺憾了,我報名加入救治一線了,醫院保護措施得當,你和我媽不用擔心。”此刻,老陳有些激動,囑咐了兒子幾句一定保護好自己的話後,便匆忙掛斷了電話。

據瞭解,2003年非典來臨時,陳前程也曾向醫院鄭重遞交了請戰一線的申請書,可當時分到鄂鋼醫院的一線名額只有3位,在放射科工作的陳前程沒有入選,這件事在他心裡一直是一個遺憾。這次因被隔離不能參戰,讓陳前程的心裡更加不是滋味。如今兒子請戰成功,老陳在關切之餘,更多的是對兒子的讚賞和欣慰。

“陳主任,疫情這麼重,你們父子為何爭相沖到一線,不怕嗎?”面對這樣的話題,陳前程說,“怕啊,所以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但是作為醫生,治病救人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救治的病人儘早康復出院。”

在陳前程看來,“戰‘疫’一線的工作強度之大,常人難以想象,需要有經驗、有技術的‘老兵’,也需要陳向他們這種有精力、有體力的‘新兵’。”

的確如此,面對嚴重的疫情,面對收治的發熱患者,這場戰役考驗的不僅僅是醫術,還有耐心、體力和耐力,每一名醫生都頂著巨大的壓力,但戰勝新冠病毒的決心讓他們每天一進入治療區,就完全忘記了自我,全身心投入新一天的戰鬥。

鄂州鄂城鋼鐵醫院一家三口的戰“疫”

第一次穿上防護服的陳向發朋友圈調侃自己圓了宇航夢

“兒子上戰場了,我也不能掉隊啊。”陳前程把防護注意事項又細細捋了一遍,通過微信給兒子發了過去,並叮囑兒子要把這些注意事項轉達給醫院的同事們。“我告訴陳向,不僅要多向老師們學習業務,也要發揮好自己的特長,多給大家打打氣。”老陳講到,“良好的情緒是醫生和患者提高免疫力、抵禦病毒的有力武器。”

陳前程提到的“特長”,指的是陳向天生樂觀、幽默的個性。在緊張的工作之餘,1994年出生的小陳時不時給同事講個笑話、向患者比個愛心,總是能調節著緊張的氣氛。第一次穿上防護服那天,小陳就發了個微信朋友圈,附上一張個人照並配文調侃道,“算是圓了我的航天夢”,被醫院同事紛紛轉發。

兒子衝鋒、父親守陣,母親也不示弱。為了表示對丈夫、兒子以及醫院所有醫護人員的支持,陳向的媽媽以個人名義向醫院捐款一萬多元,主要用於購買醫用物資。不僅如此,她還發動親戚、朋友為醫護人員購買了水果、食品和體能飲料。她在語音裡給兒子留言:“你們在前線衝鋒陷陣,我們就是支前群眾,這場戰役,咱們一定贏!”(來源:《中工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