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主模型技術思想及技術類型詳解

1、主模型技術

主模型技術是一種由一個零件來驅動其他多個零件的技術,這個零件包含了相關幾何體的尺寸、位置以及裝配關係等完整信息。幾何細節一般體現在個別零件中。主模型技術不僅可以用在單個零件中,同時可以用在關聯裝配體環境中。

對於單個零件,當採用主模型技術時,一般可以使用以下4 種基本技術:

1) 【插入】/【零件】;

2) 插入到新零件。

這兩種技術對實體主模型和曲面主模型均適用。

————————————————————————————

3)分割零件;

4)保存實體。

這兩種技術僅對實體主模型適用。

另外,我們可通過【列舉外部參考引用】命令,列舉出所有四個主模型技術的父級配置及參考信息。

對於關聯裝配體建摸,也稱為自上而下的裝配體建模,相關內容將在後續的高級裝配教程再作介紹。

SolidWorks主模型技術思想及技術類型詳解

2、 模型數據傳遞

當使用【插入】/【零件】的方法時,我們可以選擇下面這些轉移選項:

• 實體;• 由面實體;• 基準軸;• 基準面;• 裝飾螺紋線;• 吸收的草圖;• 解除吸收的草圖;• 自定義屬性;• 座標系;• 模型尺寸;• 異形孔嚮導數據。

而曲線實體是不能被直接轉移的,若需由父零件傳遞曲線數據至子零件,可以先創建3D 草圖,再使用【轉換實體引用】命令將該曲線實體複製到草圖中,然後選擇【解除吸收的草圖】選項傳遞該草圖到子零件中。

3、 推動與牽引類型的作用

主模型技術可以劃分為兩組:

1)由父零件生成子零件的推動作用(插入到新零件;分割零件;保存實體)。

2)由子零件形成父零件的牽引作用(【插入】/【零件】)。

推動類型的功能僅對實體模型起作用。所有這些技術中,只有【插入】/【零件】是調用了子零件,其餘的都是直接調用父零件。

關於推動類型的作用,插入的子零件中包含了所有的實體信息,但卻並不包含特徵信息。所以,為實體重命名是一個非常必要的操作,這樣我們就可以很輕鬆地辨別出子零件中相應的實體了。

4、 主模型技術的特點對比

不同技術所對應的屬性特點的總結對比見下圖表。

SolidWorks主模型技術思想及技術類型詳解

SolidWorks主模型技術思想及技術類型詳解

對於分割特徵的說明:

編輯【分割】特徵可以修改在父零件中的實體數量。當用【分割】特徵來保存實體時,SolidWorks會試著重新指定分割實體到己存在的文件中,也可以手動指定實體到已存在的文件中。

根據其父零件的修改,部分草圖關係可能會丟失或者被破壞,有些特徵可能還會出錯。比如,一個圓角的參考邊通過編輯【分割】特徵後,分割到了兩個實體中,圓角特徵就會顯示錯誤。

5、 總結與建議

這4 種方法中最好的一種是【插入】/【 零件】。首先它提供了對父零件配置的使用,其次子零件

繼承了最多數量的實體。

使用【插入】/【零件】的主要不利因素:

1)父零件無法確定該零件被其他哪些文件所引用,但是, 這可以藉助SolidWorks Explorer 中的【使

用處】功能來實現。

2)假如直接對父零件重命名,鏈接將被破壞。

3)不能直接指定父零件的特徵樹的實體來源於哪裡,但通過配置可以達到目的(列舉外部參考引用)。

另外,【分割】特徵是把一個完整實體模型分割成多個實體的最好選擇。

軟件版本13SP5,僅供學習!

如果對上面的4種技術不清楚,可參考: 、 、 、

對於主模型技術中所涉及到的文件參考技術可參考:“ 、 、 、 ”等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