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之第九章:挫折中如何自在其樂?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心流之第九章:挫折中如何自在其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1.

人生的悲劇在所難免,但遭受打擊未必與幸福絕緣。人在壓力下的反應,決定他們能否轉禍為福,或只是徒然受苦受難。

書中舉例很多,比如遭受意外截癱、失明或罹患重病等,重建內心秩序,成就自己,把無法忍受的遭遇和環境轉變成有意義、有樂趣的生活。

在我們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情況,你本來有一份養尊處優的工作,卻在40歲被老闆炒魷魚了。

前幾年網上火爆的一個視頻,一位36歲的高速收費員,她傷心的哭著說:“我都36歲了,可是我只會收費,什麼都不會做啊”。

其實在人生的壓力量表上,事業大約只佔中間位置;它的影響當然會隨個人的年齡、技能、儲蓄、就業市場的狀況而不同。

比如上面的那位收費員,她的壓力可能更大些,在她收費的十幾年中,沒有提高,更沒有學習其他可想家戶口的技能。

面對這樣的不愉快該怎麼辦呢?她可以做出兩種選擇:自暴自棄,晚睡晚起,否定一切,不去想它;

她也可以把挫折、不滿、憤怒發洩到家人和朋友身上,或唉聲嘆氣,像個祥林嫂。

這些行為屬於書上談到的“退化型適應”、“神經過敏型防衛”。

其實還有兩條路可走就是“成熟型防衛”、“轉換型適應”。

她可以在失業後的第一天或前幾天發洩情緒、悶悶不樂,然後一週後,開始思考下一步要怎們做,是提高技能還是從新學習新的技能等,每個人應用的策略的能力有別,所以不管怎樣,內在秩序轉變並集中注意力去實施,便是成熟的防衛。

心流之第九章:挫折中如何自在其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2.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一個人一生中好運連連的時候,可謂是微乎其微,每個願望都實現的可能性更可能是等於零。

所有人早晚都要面對與目標相違背的情況:失望、罹患重病、財務困境、不可避免的生死。

這些事情都可以產生消極的回饋,造成心靈的失序。

如果受到嚴重的心靈創傷,自我就此失去控制力;重大傷害會使意識陷入一片混亂,當事人可能就此喪失心神,也就是產生精神方面的問題。

也正因為如此,勇氣、彈性、堅韌不拔、“成熟型防衛”或“轉換型防衛”都是不可缺少的。

心流之第九章:挫折中如何自在其樂?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3.

化腐朽為神奇,化危機為轉機。

為什麼有些人的力量被壓力削弱,有些人卻變得更堅強?答案很簡單,懂得如何把無助的狀況轉變為新的心流活動,並加以控制的人,會為自己找到樂趣。

書上談到了三個步驟來說明:

首先,不自覺的自我肯定。抱持這種態度的人,深信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但又不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的能量不用於控制環境,不把外界一切視為敵人,而是致力於尋求一種與環境和諧共存的途徑。

其次是注意力集中外界, 當一個人在壓力的情況下注意力向內集中時,精神能量都被自我的關注與慾望吸收,很難再去觀察周遭環境。

如果懂得如何把壓力轉換成充滿樂趣的挑戰,很少花時間想到自己,不會把所有的能量用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上,或為受社會制約的慾望而煩惱了。

第三找出新出路,然而任何一種出路都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重要的是,我們選擇的出路對整個人生目標有無意義,能所幫助我們享受到人生最大的樂趣。

那如果實在找不出變通的策略,怎麼辦呢?答案很簡單,培養自得其樂的性格,樹立一個小目標,全神貫注的投入進去。只要懷著不以自我為中心而出發點的信心,對環境保持開放的態度,充分投入,出路自然就會出現在面前。

不管我們在漫長的人生中遇到怎樣的變故,都能學會“轉換型適應”形成自得其樂的性格,學會確立目標、培養技巧、接受回饋,並懂得如何投入與參與,即使客觀情況極為不利,也仍然找到生活的樂趣。

心流之第九章:挫折中如何自在其樂?
<section>

讀書|心流之第十章:追尋生命的意義

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