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尚未勝利,當重“報憂”慎“報喜”

平時,我們經常批評有人“報喜不報憂”,報喜當然多多益善,報憂幾成稀缺。在全社會遭遇疫情的重大憂患中,報憂本是常態,報喜卻不能不慎。

在舉國一致居家隔離,對病毒嚴防死守的時候,突然報道出“雙黃連”重大喜訊,引得宅民衝破囚籠,擁向市場;“一問三不知”的黃岡衛健委唐主任宣佈免職的餘音還在,當地媒體就發出了對其涉嫌吹捧的《深夜碰頭會》;因防控工作不力,某縣黨政領導正在接受上級領導的約談,其部屬卻用詩歌讚美他們眼中的血絲正在化為春天的美景。

你也許是為了給人以希望,但你不能與人開玩笑;你也許是為了給人以安撫,但你不能不顧正義的感受;你也許是為了給人以鼓勵,但你不能無視無奈的現實。

拐點不知在哪,疫情還沒戰勝,一大波讚歌已經在路上。在危機面前,在死亡面前,一切輕率的“報喜”,都是對人性的褻瀆,對生命的冒犯,對死者的不敬。

在重大憂患中該怎樣“報喜”,這或許是由主管部門或者媒體本身來考量和詮釋的,筆者一時無法從專業角度理清頭緒,倒是一些報道對象的態度和見解,可以給人以啟發。

一名在一線工作的醫生遭失去控制的患者暴打,有記者前去採訪,該醫生說,你們不要關注我被打這件事了,你們該去報道一線人手緊張和物資緊缺,搶救病人刻不容緩。

有有心的記者趕到少有人關注的火葬場採訪,那裡的工作人員說,別採訪我們了,你們還是快去關注醫生護士吧,畢竟他們管的是活人。

武漢大醫院物資緊缺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同樣是媒體緊盯的重點,可是有大醫院的醫生對記者說,你們還是多關心和援助基層醫護人員吧,他們更困難。

這幾例採訪,媒體報道的意圖,有的雖不是色彩鮮明的“報喜”,但是在採訪對象看來,總有比自己上鏡和發聲更需要更重要的人和事。孰輕孰重,這是在緊急情況下最起碼的判斷。

一切以全局利益為重,一切以解決主要矛盾為重。不言而喻,在重大憂患面前,報憂重於報喜,報憂要讓位於報急,報喜尤其要慎重,否則實得其反。

當然,拿筆的人寫誰,怎樣寫,除非領導授意,主要還是自己的事,是自己價值觀的體現。對此,不妨聽聽湖北著名作家方方最近的一段話:“你們多半會被要求寫頌文頌詩,但請你們下筆時,思考幾秒,你們要歌頌的對象應該是誰,如果要諂媚,也請守個度。”

值得警惕的是,武漢和湖北主戰場之外,在全國戰疫形勢也日益趨緊時,“厲害了,我的省”,各地拼命自吹之風甚囂塵上。爭著“報喜”,必然營造出形勢大好的假象,勢必影響中央的判斷與決策。正如著名評論人曹林發文指出:這種讚美反而讓人對防控不放心。

暖風不僅會吹得領導醉,媒體自己也會可能因此喪失了監督和預警功能。憂患之際本來風險重重,莫因報喜掩飾了殘酷的現實。拿筆的,舉鏡的,直播的,遭遇狂風巨浪的巨輪,此時需要的是我們警惕的瞭望、有效的預警。在自己的戰位,不負使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