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靠啥高寿98岁?幼时体弱,98岁却精神矍铄,只因坚持这三不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老子开创的道家无为学派,虽未得统治者采纳。

可却成为了无数侠客隐士,王侯将相所向往的生活。

遵守自然规律,顺应万物发展,在越发浮躁的社会里保持着一颗超脱自然的平常心。

国学大师季羡林季老先生,他一生的求学之路十分坎坷。

可他毫不畏惧,逆流而上,最终成为了一代大家。

而季老先生也是出了名的长寿。

他出生于一九一一年八月六日,病逝于二零零九年七月十一日,整整活到了九十八岁。

并且直到垂暮之年的他依然精神矍铄,这一切都得益于他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与处事态度。

季羡林靠啥高寿98岁?幼时体弱,98岁却精神矍铄,只因坚持这三不

感谢病痛

季羡林,出生于一九一一年八月六日,山东清平县人氏。

同大多数人一样,季羡林老先生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经常吃不饱饭。

季老曾想过,就这样平淡的过完一生,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

在他六岁那年,因为缺乏营养患了天花,命悬一线。

后来,奇迹般痊愈的他感谢上天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重获新生的他开始拼了命去学习,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初中开始,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开始了研究,学会了英语、德语两种语言。

一九三零年,季老开始翻译外国书籍,考入清华大学。

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生,专注于文学、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而这一切成就,却都是因为那次患病经历,想来也是十分神奇了。

季羡林靠啥高寿98岁?幼时体弱,98岁却精神矍铄,只因坚持这三不

三不养生术

之前我们提到,季羡林老先生看看活到了98岁,并且十分的精神。

而这一切都因为他自创的“三不”养生术。

所谓的三不养生术,就是指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首先不锻炼,并不是指全不锻炼,而是适度锻炼。

每个人都有这自己要做的事,这些事情才是我们的生活重心。

并且科学表明,锻炼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会发挥最大的效果。

30分钟则是锻炼的最佳时间,30分钟以外,就可以称之为无氧运动。

相比于无氧运动,有氧运动更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不要让锻炼成为自己老年的负担,而是身心愉悦的过程。

不挑食,也不是指什么都吃,当然,也不能什么都不吃。

人一上了年纪,身体的免疫系统下降,就容易引发诸如“三高”等一系列疾病。

从而挑三拣四,这样看似健康,其实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人体最忌讳的就是营养不均衡,比如说肉类,吃多了确实会导致血压升高。

但其实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很大一部分都是从肉类身上获取的。

一日三餐,荤素搭配,鸡鸭鱼肉、米面杂粮、青菜水果都应吃上一些。

不要去忌讳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

而不嘀咕,就是指不要情绪化,不要多想。

人生在世,总会有过分看重的东西,得到了就会过分喜爱,得不到就会过分遗憾。

季羡林靠啥高寿98岁?幼时体弱,98岁却精神矍铄,只因坚持这三不

诸如唐太宗,在死前希望能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带走。

可最后,唐太宗的陵墓被盗,导致《兰亭集序》彻底消失在了世界上。

这就是放不开的表现,而一上了年纪,就容易多想。

我会不会得什么疾病呀?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呀?会不会出什么意外呀?

经常去想这些,难免会心生恐惧,闷闷不乐。

时间一长,心理负担就越来越重,这样一来,就算是没病也得折腾出病来。

而季老却从不去想这些,顺应自然,万物都有它的规律,生命也有他的周期,强求不来。

这样,心里就没有了负担,没有了心理负担自然就不会生病了。

对于季老而言,他的一生太过单调,单调到心外无物,只有学习。

他活着的乐趣就是对于知识的强烈求知欲,而唯一能引起他兴趣的,大概就是知识了。

季老对于物质看的十分淡,可对于精神层面却十分看重。

相比于外在的物质,他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的富有。

季羡林靠啥高寿98岁?幼时体弱,98岁却精神矍铄,只因坚持这三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北宋时期,范仲淹通过好友的一幅画,就写出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那是怎样的一种胸怀。

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又是何等的大家风范与处事态度。

其实季羡林老先生也并不是一生无病,垂暮之年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遭受健康的问题。

2001年,季羡林老先生患上了前列腺癌和膀胱癌,两种癌症伴身的他自然不好过。

身体浮肿,使得他面部扭曲,当众人看到他时都不敢相信,这就是季羡林本人。

然而比起普通人,他看起来却仍旧是要好上许多,谈吐间更是一点看不出任何患病的样子。

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来形容季羡林老先生也是颇为合适的。

他从未在意过自己能够活多久,更不在乎外界对于自身的评价。

只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学习这,研究着。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这应当便是季羡林老先生的性格了吧。

季羡林靠啥高寿98岁?幼时体弱,98岁却精神矍铄,只因坚持这三不

与季老的性格相似的一个人,应该是东晋的陶渊明。

不求此生高官厚禄,只求行于山野间。

做自己喜欢的事,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而比起陶渊明,季老则更胜一筹。

陶渊明选择了隐居山野,虽为后世留下了《桃花源记》等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佳作。

却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县令便弃职归隐。

而季老即使抱病,仍旧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研究古文,为后世的研究打下基础。

并且教出了一个又一个国之栋梁,平生所学付诸于国家。

而这,不就是“小我与“大我”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吗?

永远怀念伟大的学者,国之大家季羡林老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