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在抗“疫”第一線


作者|陳迪祥 孫雪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在我眼前,我卻觸摸不到。”網絡上的一句流行語,不曾想今天在鄖西縣人民醫院成了現實。

周崇信是院門診部名譽主任,兒子周宇是急診科醫生,兒媳婦郭俊芳是血液淨化中心護士長。

這一家三口,平時忙於工作,團聚時間少,親情溝通交流聊天,都寄於假日棸餐實現。今年春節到了,歡欣鼔舞,一家人都盼著趕緊團棸,像往日一樣,暢聊享受天倫之樂。可是,新型肺炎疫情的不期而至,完全打亂了他們的計劃。醫者仁心,白衣使命。這一家人,沒有猶豫,立刻調頭離家,奔向醫院各自崗位上,投入戰鬥。

周崇信:做好門診防疫的“後勤兵”

今年59歲的周崇信,是鄖西縣醫院的一名老員工,年底就要退休了,作為門診部名譽主任,主要負責科室的後勤管理。

01.webp

由於人員緊張,除了後勤管理,他臨危受命做好門診預檢分診、發熱門診、醫務人員安全保障工作,調配人員、給就診者量體溫、做好就診人員登記,並引導患者準確就診到相關科室,一天下來也不輕鬆,一天最高峰接待病人和病人家屬200多人次。除了做好預檢分診外,周崇信負責的後勤管理工作也在同時進行。並且,要求做到“後勤不後、後勤技術不低”的目標,周到地為每名醫護人員服務,傾力使門診就診工作高效運轉。

“與醫院共存,與醫患互動。平常在崗一天,都要把工作搞好,更別說這疫情當前特殊時期。對得起這個崗位,對得起這身衣服,應該是我們抗擊疫情的基本要求。”周崇信表示。

一家三口,在抗“疫”第一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一家三口,在抗“疫”第一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一家三口,在抗“疫”第一線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周宇:站好每一班崗 對患者負責

救護車的警笛聲、急救床的軲轆聲、醫生護士急促的腳步聲,聲聲急切……這就是現在特殊時期的急診室,醫院中最危急的科室,時時都有生死時速急劇上演。

02.webp

病人多,風險高。尤其是這疫情肆虐的特殊時期,一旦就診者中有肺炎患者,稍不慎就會出現交叉感染。這關鍵時期,更要拿出髙度的謹慎,診治每一位患者。就在這種高度緊張中,從年三十到現在,周宇天天加班加點工作,忙得吃不了一日三餐。餓了,就吃泡麵。

周宇作為家裡獨子,深入這種時刻都有被感染的抗疫戰場,周宇母親很為兒子的安全擔憂。周宇也顧不了太多,他只簡單告訴母親說:“在疫情戰場,同事和全國人民都在努力,我作為一名急診醫生,責無旁貸!”

因為在急救一線,接觸的病人多且繁雜,為了家裡老人和孩子的健康,周宇自動與家人隔離,能回家吃頓飯的機會,也都是趴在門外冰冷的石凳子上完成,年幼的女兒趴在窗子上,隔著窗戶看到在外吹風受凍的爸爸,大聲喊:“爸爸,要保護好自己,別被感染了,我們等你回來!”

“醫者仁心。治病救人,是醫生本分。更別說現在疫情肆虐,國難當前,努力抗疫,更是一箇中國人的本分。”周宇表示。

郭俊芳:守住他們不感染

每天早上7點剛過,郭俊芳便到達血液淨化中心,打開大門,完成機器開機、安裝管路,熟練地做起準備工作,等待患者到來。

03.webp

“當前是防疫重要時期,血液淨化中心和其他的診療室是不一樣,接診的都是尿毒症及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來這裡的病人多是“老面孔”,基本每週要來這裡做三次透析,每次四個小時,每年至少有624個小時是護患一起度過。透析病人每天有45人次左右,不能居家隔離,接觸的人多切複雜,而且進院時不經過預檢分診,直接到科室進行透析治療,這類病人體質差免疫力低,更容易被感染,我們要做的,就是用盡一切預防措施,時刻防禦感染的發生。現在每天工作開始前增加了幾個議程,就是任何人進入治療區前逐一測量體溫,檢查他們囗罩佩戴是否正確,要求人人進行手衛生再進治療區,並詢問他們有沒有和武漢返回人員接觸史。提醒他們不要到人多的地方集聚等防疫相關知識……”郭俊芳告訴記者。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最嚴重的就是老人和免疫力低下者,我們科室的病人抵抗力太差,經不起感染,一旦有一例患者被感染,我們整個科室估計就要被隔離了,除了患者的自我防護,診療區每天也是加大了清潔消毒次數,對科室各個區域進行空氣、物表、地面的清潔消毒,醫護也是戴好口罩,勤洗手,監測體溫等,盡力確保患者及科室安全,不能給組織添亂,守住他們不感染,就是對抗疫的貢獻”,郭俊芳告訴記者。

在這個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如周崇信家一樣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還有很多人,他們堅守崗位,為奪取戰“疫”勝利,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