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魯迅先生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背後故事

魯迅先生可以說是很多中小學生的噩夢,因為他的文章總是能抒發出很多不一樣的情懷,而隨著網絡的發展,在網絡中各種各樣的魯迅先生說也讓人難斷真假,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中,魯迅先生可不僅僅是一位只會寫東西的人,他不僅果斷的棄醫從文,寫出了很多抨擊當時社會的東西,更引導了當時很多項運動,其中“漢字不滅,中華必亡”也是他的口號之一,而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些這個運動背後的故事。

魯迅的的“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言論,是在一次採訪中出現的,在當時這個觀點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甚至很多非常支持他的人都出來聲討他,那麼為什麼魯迅會提出這個說法的呢?其實魯迅在這次採訪之前,就提出過這個觀點,這裡不禁讓人非常的好奇,魯迅可以說是一個靠著文字吃飯的人,他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觀點呢?這時我們可以用胡適的一篇《文學改良芻議》來作為參考。

這才是真正的魯迅先生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背後故事


其實在那個時期,接受教育的還是少數人,而且那個時候所使用的文字和現代所使用的文字是完全不同的,那個時候還在大範圍的使用繁體字,而且各類書信以及書籍也在使用文言文的形式,這樣的文字載體的確不適合當時中國的發展。

這才是真正的魯迅先生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背後故事


當時的國情非常的複雜,雖然湧現出很多的國學大師,但那畢竟是少數,我國沒有一個系統的教育方案,再加上繁體字的阻撓,中國有超過90%的人都處於文盲的階段,這樣發展下去不但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不下去,普通群眾也很難接受新的知識,面對這種情況,以魯迅和胡適等人為首,就發起了當時的文字改良運動,希望能讓文字簡化,甚至乾脆用一些符號去代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在當時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這才是真正的魯迅先生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背後故事


其實魯迅先生的“漢字不滅,中華必亡”所針對的並不是中國的漢字,而是希望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希望中國漢字的簡化運動和白話文的普及可以讓中國人快速的成長起來,而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的那些當時的白話文作品,雖然相比起現在的作品依然略微的難懂,可是對於當時來說,已經是一個不小的變革了。

不過可惜的是,作為一個文人,魯迅的影響力依然是有限的,再加上當時的時局非常的混亂,他的這項提議也沒有真正的實行起來,但是魯迅等人的倡議,在新中國成立後得到了高度的重視。

這才是真正的魯迅先生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背後故事


在1956年,漢字簡化得到了國家的倡議和全面同行,而在1958年,漢字簡化運動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實施,也正是因為這個決定,我國的文盲率開始大幅度的下降,再加上知識青年在下鄉所留下的那一批優秀教師,使得我國現在已經基本不存在文盲了。

雖然大家在網絡中經常傳播一些所謂的“魯迅先生說”,可是大家對於魯迅先生真正的想法又有多瞭解呢?作為那個時代的新青年,魯迅先生的所作所為可不僅僅是寫了幾篇文章而已,他在當時是真正的影響了一大批的人。

這才是真正的魯迅先生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背後故事


最後再給大家說一點非常好玩的小知識,在魯迅先生的倡議期間,和漢字簡化運動期間,也曾出現過很多完全不同的方案,其中比較有特點的有三種方案,分別是趙元任提出的國語羅馬字,翟秋白提出的拉丁化新文字和新中國成立後提出的文字拼音化,這三種方案都在小範圍、短時間內實施過,可是後來都被否決了,一方面是因為這三種方案的普及程度仍然沒有漢字簡化來的方便,普通人也很難接受,其次就是存在翻譯問題,這三種方式都無法將中國傳統文化很好的保存下來。

這才是真正的魯迅先生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背後故事


就拿古代非常出名的一篇文章,通篇只有一個發音的《施氏食獅史》,如果全部使用拼音代替,那麼一定非常的好玩,感興趣的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其實魯迅先生的人生,要比我們的教科書中精彩一萬倍,在那個特殊的時代,魯迅先生經歷了很多人一生都都不會經歷的事情,如果你想了解一下魯迅,那麼《領讀者計劃之重讀魯迅》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