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鍾南山最新迴應來了

2月1日晚,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透露,該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對此,國家衛健委和鍾南山紛紛作出回應。

「最新」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鍾南山最新回應來了

國家衛健委回應

2月2日,國家衛健委在新聞發佈會上回應了“新型冠狀病毒會通過糞口傳播”這一熱點話題。

「最新」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鍾南山最新回應來了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馮錄召說:這兩天在武漢、深圳,甚至在美國的首例病例中,都發現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到了新型冠狀病毒,這個現象說明了病毒可以在消化道複製並且存在。

但它是不是通過糞口傳播,或者通過含有病毒的飛沫形成氣溶膠的方式再傳播,需要我們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進一步證實這個現象。

當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現在的主要途徑還是以近距離飛沫傳播、間接接觸傳播為主,但是這些現象也提示我們勤洗手的重要性,尤其是接觸了容易汙染的物體表面,在飯前、便後要勤洗手,是防護這個病毒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鍾南山表示有可能

2月2日下午,央視就新型冠狀病毒糞口傳播的問題獨家採訪了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

「最新」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鍾南山最新回應來了

鍾南山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通過糞口傳播。現在這個問題應該非常重視,因為在糞便裡發現病毒,糞便是否傳染病毒值得高度警惕。在湖北、江西有些地方,確實有使用便桶習慣,還放在魚塘裡洗,確實要引起防控注意。

從調查來看,已經患病的人,在糞便帶病毒有多少,要一步一步來調查。從瞭解來看,尿初步沒有,但大便確實要引起注意。有些地方很高,要引起警惕。


什麼是“糞口傳播”

糞口途徑指的是傳染病的傳播方式,也叫做經消化道傳播

一些傳染性疾病的病原體能夠在大便之中存活,所以可以通過消化道排出的糞便進行傳播,如果這些帶病原體的大便汙染了手或者食物,那麼就會病從口入,導致傳染給其他人。

比較常見的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傷寒、霍亂、手足口病,還包括一些寄生蟲疾病,比如絛蟲病、蟯蟲病、蛔蟲病。

比如,農民用病毒汙染的糞便給蔬菜施肥,如果沒有將這些食物充分洗淨燒熟,吃了這些食物的人就可能被感染。

再如,被病毒感染的人排便後沒有洗手,又直接用手接觸了別人的食物或餐具,那一起用餐的小夥伴們就會被感染。


切斷糞口傳播將病毒“拒之門外”

切斷糞口傳播,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一個重要環節

除了將食物洗淨煮熟,“飯前便後”洗手是切斷消化道傳播最簡單易行的方法。

洗手時應注意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潔用品,並用流動水沖洗,時長不少於 20 秒。


如何科學正確地洗手

下面這些要記好!


01、洗手時機很重要!

先來看看哪些時候必須要洗手吧!

  • 準備食物,接觸生肉等;
  • 飯(進食)前便後,吃藥之前;
  • 接觸錢幣之後;
  • 接觸別人後,尤其是去醫院或接觸病人後(前);
  • 做完掃除工作之後、處理垃圾;
  • 戶外運動、作業、購物後;
  • 在室外玩耍沾染了髒東西之後;
  • 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後;
  • 抱孩子之前,尤其是接觸過傳染物品的,更要經過消毒,反覆洗;
  • 接觸寵物後。


02、準備工作不能少!

洗手一定要用流動水,不要用盆水,搓揉時間至少要20秒以上。不能僅僅只用清水洗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才能有效去除病原菌。

  • 如果使用肥皂,肥皂應保持清潔和乾燥。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裝的洗手液,如使用替換裝,每次分裝前要將容器清潔消毒;當皂液有渾濁或者變色時,應更換。
  • 如果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請留意產品說明中“開瓶後使用”的有效期,一般開瓶後的使用期限不超過30天;
  • 洗後的手不要在衣服上“蹭”幹,提前準備好幹手巾或烘乾機


03、七步洗手法

1.洗手掌

「最新」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鍾南山最新回應來了

2.洗背側指縫

「最新」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鍾南山最新回應來了

3.洗掌側指縫

「最新」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鍾南山最新回應來了

4.洗指背

「最新」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鍾南山最新回應來了

5.洗拇指

「最新」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鍾南山最新回應來了

6.洗指尖

「最新」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鍾南山最新回應來了

7.洗手腕、手臂

「最新」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鍾南山最新回應來了

04、常見誤區要不得!

誤區1、所有洗手液都能殺菌

洗手液主要分為普通型和抗菌殺菌型,因此並不是所有的洗手液都有殺菌作用。

在抗菌殺菌型洗手液中,抗菌型有殺菌作用,但殺菌率比較低,一般是大於90%就可以起到抗菌作用,而殺菌型洗手液要求對目標菌殺菌率達到99.99%。


誤區2、用免洗洗手液代替洗手

使用免洗洗手液,始終會有物質留在手的表面,所以平常儘量少用,最好還是用流動清水和肥皂洗手。

此外,還有不少人就餐前直接用“省事”的消毒溼巾代替洗手。專家指出,溼巾不能代替洗手,溼巾再怎麼反覆擦手,也無法去除皮膚表面的細菌。


誤區3、洗手液用得越多越好

很多人生怕洗不乾淨,所以按出大量洗手液在手上,洗的時候使勁揉搓。

事實上,這樣的深度清潔會損傷皮膚,使皮膚不但留不住水分,還更容易讓病菌侵入。


誤區4、用洗手盆洗手

很多人認為,使用洗手盆洗手,手也能洗乾淨。其實經過反覆洗手後,洗手盆裡的水已弄髒了。

用髒水洗手,手仍然是髒的,根本達不到洗淨手的目的。甚至還有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那手被汙染的程度就更為嚴重。


誤區5、洗手後用毛巾幹手

洗手後應自然乾燥或用一次性紙巾擦乾。最好不要使用毛巾,因毛巾容易潛藏病菌,易使洗淨的雙手沾染病菌,更不要用公共毛巾。


誤區6、晾完衣服不洗手

髒衣服和洗衣機裡面的細菌,會在洗滌過程中沾染到衣物上。

晾衣服的過程中,雙手很可能沾上這些細菌,衣物經過紫外線照射最終能達到消毒目的,手卻常常被忽視。


中國新聞網、南方都市報,部分圖片源自互聯網

如有不妥,敬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