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聯動“中國航天”,《王者榮耀》的又一次文化破壁

“我會住在其中一顆星星上面,在某顆星星上微笑著,每當夜晚你仰望星空的時候,就會像是看到所有的星星都在微笑般。”在著名短篇小說《小王子》中,法國作家埃克蘇佩裡描繪了一個“外星來客”迫降在地球,與地球上的飛行員結緣的奇妙故事。

有趣的是,在1月9日《王者榮耀》最新上線的“航天”英雄主題皮膚,李元芳的 “銀河之約”,及沈夢溪的“星空之諾”的新故事中,似乎描繪了類似的畫面。

不同的地方在於,《小王子》是一篇帶有科幻感的中篇小說,充滿那個時代作者的想象;而李元芳和沈夢溪的故事,是《王者榮耀》與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以下簡稱“中國航天”)的產物,背靠“東方紅一號”發射50週年、中國航天事業關鍵一年的背景。


跨界聯動“中國航天”,《王者榮耀》的又一次文化破壁


新年伊始,以遊戲為載體,以皮膚為連接,在數字IP生命力的延展上,《王者榮耀》又做出了全新的嘗試。

“孤獨”的英雄故事,與開放的數字IP

在 “銀河之約”與 “星空之諾”的故事中, “星際旅行者”李元芳獨自乘坐飛船,探索著宇宙的奧秘。偶然間,他發現了一顆孤獨的星球,並驚動了星球“守護者”沈夢溪。

“帶著自己那顆星,日日仰望的小星球守護者,遇到了乘飛船而來的星際旅行者,他們交換小火箭和星星作為一段友誼的開始。而那之後,旅行仍會繼續。但因為彼此輝映,所以群星從不孤獨,通信衛星傳遞友誼的信號,航天探索導向無盡星辰。他們兩人互相扶持,展開了一段關於友情與冒險的故事。”

孤獨的漫遊者,遇見了孤獨的守護者。翻看王者歷來的皮膚故事,這種放大“孤獨感”的英雄皮膚故事並不多見。結合航天背景去理解,《小王子》一般浪漫的友誼童話故事裡,實際上藏著關於中國的航天事業,或者說是航天工作者“孤獨”的成長之路。


跨界聯動“中國航天”,《王者榮耀》的又一次文化破壁


一方面,航天技術並非製造業、服務業一般“普世”,技術研發、迭代過程中,常常遠離社交討論中心;另一方面,從事航天事業的相關人員,從篩選到完成任務,往往也是一個“被隔離”的過程。

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就開始了航天員選拔與訓練事業的摸索。層層篩選,最終11人出色完成了我國六次載人航天飛行。無限榮耀背後,是數年“非人”的、“孤獨”的訓練。


跨界聯動“中國航天”,《王者榮耀》的又一次文化破壁

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由於環境變化,航天員霍華德在執行任務中患上焦慮症。

但就如《王者榮耀》航天皮膚故事中所反映的內容一般,正是日復一日的孤獨與堅持,搭起了通向宇宙的天梯,開啟了全新故事。

實際上,《王者榮耀》的故事背景與航天也頗具淵源:數百年後,因為對空間技術的濫用,人類危在旦夕,於是才有了玩家熟悉的“方舟計劃”,以及後來的“王者大陸”,衍生出了諸多背景不一的英雄故事與羈絆。

跨界聯動“中國航天”,《王者榮耀》的又一次文化破壁

王者榮耀世界觀截圖

跨界聯動“中國航天”,《王者榮耀》的又一次文化破壁

王者榮耀世界觀截圖

在世界觀的搭建上,《王者榮耀》本來就是開放和包容的,所以這次李元芳和沈夢溪的故事放入其中,也並不違和。而正是因為這種開放的世界觀和IP的廣泛包容度,讓《王者榮耀》能夠和諸多文化主體合作,衍生出更多可能,為此次與“中國航天”的合作埋下伏筆。

為什麼是王者榮耀?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文化主體開始跨界與遊戲數字IP聯手,讓文化影響力破圈。國民度頗高的王者榮耀,成為了大眾品牌們的首選。

一方面,相比於一些傳統媒介,遊戲這個載體具備更強的互動性以及沉浸感,而這兩個特點是在傳播時極其重要的兩個要素,能在用戶或玩家當中放大了內容的傳播,讓他們更直觀地感受到想要被傳達出的信息。

另一方面,從數據上看,根據企鵝智庫曾發佈報告,在95後用戶當中,最受歡迎的產品就是《王者榮耀》。對於年輕一代而言,《王者榮耀》成為了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橋樑。

此外,《王者榮耀》此前有過諸多的成功的跨界聯動案例,無論是四週年的越劇皮膚“梁祝”,以及與敦煌研究院合作的“遇見飛天”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獲得了玩家大眾們的認可與支持。


跨界聯動“中國航天”,《王者榮耀》的又一次文化破壁

而對於中國航天事業來說,2020年是極為關鍵的一年。東方紅一號衛星即將迎來發射50週年之際,在這半個世紀當中,中國航天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2019年初嫦娥四號更是成為了全球第一個登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

可以說,今天的航天事業成就,是幾代航天人為之奮鬥的結果。因此,每一個前進的步伐,都值得銘記,因為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科技強國夢”。

然而,對於大部分年輕用戶而言,他們對中國航天這50多年奮鬥的瞭解和認知是有限的。如何讓更多的年輕用戶接觸中國航天,瞭解中國航天所取得的成就,是如今航天人一直都在探索求解的問題。

此前,“中國航天”就推出了“太空創想®”文創品牌,通過航天主題創意設計大賽、非遺文創上太空等項目,以“科技+文創”的方式,普及航天科教知識。但是,要突破圈層,讓更廣泛的人群能夠與航天文化產生連接,與《王者榮耀》的合作,無疑是一個契合目標的答案。


跨界聯動“中國航天”,《王者榮耀》的又一次文化破壁

以皮膚的形式,引起年輕用戶群體對於航天的興趣,以此為引,一部分玩家對於航天的興趣會被激發,從而主動的尋找與航天有關的內容。後續,再通過一系列科普活動,讓用戶深入的瞭解航天技術與精神,讓相關的文化內核能夠深層次地觸達玩家大眾。

據瞭解,遊戲內,《王者榮耀》將上線“飛行日記”H5動畫,通過場景互動,進行了航天知識科普,併為玩家進行了個性化“宇航員”評價,刺激分享,進一步傳播擴散。


跨界聯動“中國航天”,《王者榮耀》的又一次文化破壁


在遊戲外,《王者榮耀》還會通過科普長圖,“航天知識小課堂”活動等內容,帶領讀者全方面瞭解航天曆史,鼓勵分享航天知識,積極互動。在這個過程當中,航天的科普也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為年輕人打開一扇“窺探”浩瀚宇宙的窗戶

不僅僅是以皮膚來連接年輕一代。近兩年來,在新文創的戰略背景下,《王者榮耀》的影響力早已不再侷限在遊戲上,而是逐漸成為了年輕人與文化、藝術、科技進一步溝通的橋樑。

在傳統文化上,《王者榮耀》今年交出了越劇這張漂亮的成績單;在藝術領域,《王者榮耀》聯合中國交響樂團打造的交響音樂會,在音樂人、行業和粉絲之間都備受好評;而在科技方面,王者在TGC 海口的“峽谷開放日”、“明日博物館”中,通過ai和全息投影等技術,為遊客帶來了一場別緻的線下游覽體驗。


跨界聯動“中國航天”,《王者榮耀》的又一次文化破壁

王者榮耀交響音樂會現場圖

正如著名音樂藝術家,中國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李心草所提到的,如今的王者榮耀,“是個人都知道”,已經成為了流行文化的代表,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不可缺少。

因此,此次與“中國航天”的合作,與其說是文化間的跨界聯動,不如說是兩個時代脈絡的交匯 —— 帶有中國特色文化的流行標籤,與標誌著中國走向技術強國的標誌的碰撞。

這種聯動,不僅展現了《王者榮耀》這個IP的更多社會價值、功能性與可能性,印證了數字IP在當代社會背景當中所能夠起到的積極意義。

更甚者,對於更廣泛的用戶群體而言,這些文化、科教內容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人文價值,讓他們能夠在參與中找到歸屬感、新鮮感與自豪感:這不僅僅只是一套皮膚、一款遊戲、一張長圖、一段動畫,透過這些小的窗口,大眾看到了中國航天事業一路走來的變遷史,從而對中國“科技強國”之路有了更明朗的期盼。

這些文化認同進一步延長了產品本身的生命力,這或許也是為何《王者榮耀》這款產品在4年後的今天依舊是市場頭部產品的原因。


跨界聯動“中國航天”,《王者榮耀》的又一次文化破壁

七麥數據顯示,王者榮耀依舊佔領榜單頭部位置

多元又豐富的內容,實際上是為用戶大眾打開了一扇願景之門。大門內,是“娛樂與文化價值雙向享受”的體驗、 “航天技術強國”的願景,以及作為其中見證者、參與者的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

寫在最後

馬伯庸在評論《王者榮耀》時,曾說道“遊戲的價值,恰好在遊戲之外”。在10年代與20年代的交替之際,王者榮耀與“中國航天”的一系列合作,無疑再次論證了親王的觀點,讓更廣泛的用戶和玩家,能夠去重新看待遊戲的多元價值。

中國航天的征程遠未結束,《王者榮耀》的文化邊界也在延續。而透過此次合作,藉助王者榮耀這個切口,擊破了固化的認知壁壘,讓更廣泛的年輕群體與中國航天事業產生聯結 —— 他們不再是航天事業的局外人,而是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參與其中,與之產生羈絆的其中一員。

可以想象,在航天“元年”裡,還會有更多數字產品與航天之間的聯動,而這兩款新的皮膚,無疑是一次驚喜的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