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院10日救援紀:1.7萬白衣戰士的空中馳援

抗擊疫情,全國動員。在地面各路救援力量緊急馳援第一線的同時,還有一支空中醫療救援隊同日吹響了戰“疫”號角。1月23日12點53分,創建了全國首家互聯網醫院的微醫,用不到12小時的時間快速上線微醫互聯網總醫院“抗擊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

在隨後的10天裡,這家互聯網醫院累計上線17000餘名醫生,為近90餘萬人次提供了免費的健康諮詢、在線問診和心理諮詢服務,成為此次公共衛生與醫療應急救援的“空中救援隊”。

互联网医院10日救援纪:1.7万白衣战士的空中驰援

(抗擊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

疫區告急,空中馳援

“醫者仁心,大愛無疆。”23日,微醫向全員發出了抗擊疫情“一號令”,用專業去幫助病患,用大愛去擔當責任。當日早上5點10分,微醫互聯網總醫院抗擊新冠肺炎指揮部成立,由醫務運營、產品技術、組織保障、戰略市場等部門組成的首批戰隊完成集結。

一場空中大救援開始了。12:53分,義診平臺上線,首批1500名公立醫院專家作為先頭部隊加入義診行動,“抗擊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開始接診。13:03分,武漢43歲的胡女士因呼吸道不適發起的訂單被來自山東的呼吸科醫生付翠平接診,完成了這場空中義診的第一次醫患對話。

與此同時,各地政府、醫院醫療物資告急的信息從各方反饋到指揮部的群裡,防護物資的緊缺給線下醫院的感控帶來巨大挑戰。23日下午,微醫“二號令”發出,微醫旗下海西醫藥交易中心迅速啟動緊缺物資調集,很快,“抗擊疫情緊缺物資平價供應行動”召集令向全國藥耗生產、經營企業發出,全網調集醫用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醫療物資,零差價向緊缺地區義務供應。

京津冀地區迅速採取行動。24日晚,除夕夜,在天津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和市網信辦的統一部署下,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火速上線,首批190餘名京津冀地區專家上線,開通在線諮詢、複診和送藥到家服務,保障本地、馳援全國。

萬家團圓的除夕夜,一年一度的央視春晚用情景報告節目《愛是橋樑》,向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白衣戰士致敬。人們在微信群和朋友圈裡討論著疫情的發展,傳閱著那張互聯網總醫院免費在線義診的海報,希望建立一座醫患連接、物資匹配的空中“橋樑”。

恐慌的情緒沖淡了人們除夕夜的喜悅,在線義診後臺動態頁面上,問診的人數在超預期地激增。冬季本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伴隨著春運大軍的流動,人們因為害怕交叉感染不敢去醫院,去醫院也很難立即看上醫生,這使得大量的問診需求被引到了線上。

除夕夜23點,後臺數據顯示,患者問診訂單激增、候診時間被明顯拉長、服務器負荷吃緊,這個基於微醫平臺“極速問診”產品而開發的救援頁面,伴隨著潮水般湧入的問診需求,首批1500名在線接診的呼吸、感染和內科醫生開始應接不暇。

是夜,一個武漢醫生痛哭的視頻在互聯網上傳播,前線醫護人員的巨大壓力呈現在人們面前。微醫抗擊疫情指揮部討論後決定:向全國醫生髮出緊急募集,支援前線!

新年零點的鐘聲敲響了,等待摺紙空中醫療救援隊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

新年首日的隔空救援

1月25日,新年第一天,抗擊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上的熱度仍在快速提升。一邊是焦灼等待的患者,希望自己的問診儘快得到醫生解答;而在另一端的醫生們,目不轉睛地抱著手機、電腦解答著患者提出的問題。

“線上告急!武漢告急!”大年初一,平臺醫生招募行動得到中國醫促會互聯網醫療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的極速響應,一場全國醫生總動員行動開啟。中國醫促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德民也發出了希望更多醫生上線支援前線的呼籲,醫生招募海報在醫生圈裡快速傳開,醫生們從四面八方應約而來……

“支援武漢,責無旁貸,我請戰。”

“我線上多看一個,湖北同仁就少看一個。”

“我不累,希望幫助的人越多越好。”

“不用擔心,全國人民都在支持武漢。”楊醫生線上接診了一個身在武漢的患者,怕他過度擔憂和焦慮,楊醫生打出了這段文字安撫他。

“我在西非有時差,方便值夜班,請求加入線上義診。”遠在醫療援非一線的棗莊市立醫院外科醫生王洪波關注到國內越來越嚴峻的疫情發展時,心急如焚。北京時間凌晨一點,他果斷申請加入線上義診行動。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黃鐵群、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顧宇彤、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兼感染科主任醫師吳超……都加入了馳援大軍。

上海中山醫院副主任醫師周旭,從年三十上線義診,短短几天接診了近600位患者,嗓子都啞了;甘肅省二院副院長何蕊芳在線上發現太多患者出現了應激反應和心理恐慌,她忙著回覆患者飯都顧不上吃;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陳向軍說,自己線上多接一個就能多牽制一下疫區“敵情”。

擴散的疫情牽動著後方醫生的心。“我會在抗擊疫情期間努力服務患者,請你們幫我把我的接診津貼以我們家庭的名義捐獻給武漢”,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主任醫師韓婷囑咐微醫醫生運營人員。

全國醫生空中馳援。1月25日這天,來自全國的2000多名醫生加入到義診行動,在線義診醫生已超過7000人,而待審核上線的醫生還有1000多名。

(來自全國的1.7萬名醫生在線馳援一線)

這一天,面向全網發起的“平價行動”也得到快速響應。緊急調配急需物資263萬份,對急需地區進行零差價緊急供應,3萬餘隻口罩、5萬餘雙醫用手套、800瓶消毒洗手液、500盒板藍根顆粒、100臺紅外體溫計等醫用物資,被火速運送至湖北和全國疫情一線。

當天,平臺通過對近20萬次醫生接診數據分析發現,很多在線諮詢的患者,包括部分醫護人員因疫情帶來的應激反應、心理恐慌、失眠、焦慮等症狀表現突出。因此,“立即組織上線心理救援服務專區”的決定在指揮部群裡做出。

與此同時,接診的數據後臺發現,由恐慌、焦慮帶來的知識諮詢需求顯著增加。為打破紛飛的謠言,建立科學認知,微醫會同天津市委網信辦立即啟動編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手冊》。

這一天,線上湧入的患者一度擠爆了服務器,大量醫生在等候平臺審核,義診頁面的產品按照每小時為刻度不停迭代,全國各地的地方政府和醫療機構的醫療防護物資求援像雪片般飛來……

在線義診平臺的這根救援線變得異常滾燙。截至25日24點,當天進入到平臺的諮詢訂單超過14.6萬,接診9.2萬,剩餘5.4萬人的諮詢等著醫生們零點後繼續回覆。截至當天,累計有3000萬人關注了抗擊疫情救援的專題頁面。

與疫情賽跑的空中醫療救援聯盟

1月26日開始的一週裡,義診行動從醫患間的隔空救援快速裂變成了一次社會救援陣線,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醫療機構、行業組織、公益基金以及企業力量加入到微醫互聯網醫院的空中義診行動。

疫情防控不能漏了農村。1月26日早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佈會發出特別提醒,要強化農村疫情防控。隨即,微醫互聯網總醫院聯合騰訊為村實施了農村救助行動,為全國15000多個村莊提供疫情防控科學知識和在線免費醫療諮詢服務。隨後,微醫聯合快手發佈“農民工新冠肺炎在線救助平臺”,為億萬農民工提供義診、心理援助、健康科普服務。

與疫情賽跑,得身體、心理兩條腿。經過24小時的組織、開發,1月27日凌晨,微醫互聯網總醫院聯合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社會心理服務專業委員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治療與諮詢專業委員會及志願者團隊等,上線心理援助專區,首批100餘名精神心理衛生專家上線,為醫護人員和民眾免費提供自測預判、諮詢專家等心理救援服務。

義診行動的雪球越滾越大。騰訊、微博、今日頭條、百度、美團、快手、秒拍、搜狗、趣頭條等互聯網平臺紛紛在其主平臺上線義診專區;中國經濟網、中國日報網、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等中央主流媒體先後在主頁上嵌入義診平臺就診入口或積極推廣;友邦保險、民生保險、中國太平、華夏保險等機構陸續加入微醫義診行動。

在線義診行動持續升溫。此次疫情的特徵,使在線問診成為人們最易獲得的專業就醫途徑,因此也成為各地政府抗擊疫情、服務民眾的重要手段。黑龍江、山東、福建、寧夏、河南、吉林、四川、廣東、陝西等省、地市陸續將在線義診入口接入到當地官方醫療服務平臺,成為政府和社會力量協作抗擊疫情的生動寫照。

互联网医院10日救援纪:1.7万白衣战士的空中驰援

(微醫微醫流動醫院在河南郟縣協助現場篩查)

隨著義診平臺在各地官方渠道陸續上線後,數據團隊在分析後臺訂單時“蹊蹺”的發現:很多基層疾控和衛生人員居然在以患者名義向平臺專家發起訂單,迫切尋求專家指導基層疫情防控。

微醫“三號令”在1月27日發出,由我國醫療健保專家、微醫首席醫療官席立鎖牽頭組建的跨學科的專家會診平臺上線,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新冠肺炎診治指導。同日,新冠肺炎可疑病例上報系統在義診平臺醫生端上線,針對醫生接診過程中發現的符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狀患者,可直報至當地疾控部門,成為各地疫情防控的空中防線。

1月29日,由天津市委網信辦、微醫互聯網總醫院聯合中醫藥出版社編寫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問答》電子圖書出版,並在救助平臺主頁和“學習強國”等平臺上線,超過28萬人領取了這部科學預防疫情科普圖書。

截至2月2日24點,國家衛健委通報全國累計確診病例17205例。在空中,這座被稱為“空中救援隊”的微醫互聯網總醫院,在線馳援的醫生已超過1.7萬名,累計接診超過了90.8萬人次,若這些問診量流轉到線下,需要一家大型三甲醫院消化一個月。

這場空中、地面聯合的醫療救援行動的第一個十天結束了,第二個十天的戰鬥正在進行。預檢分診、降低交叉感染、心理救援、疫情科普……微醫互聯網總醫院在10天時間裡號召起的義診醫生、動員起的社會力量以及服務規模,讓人們看到,數字健康平臺以及中國醫生們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救援中的新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