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身衣服,就決定了我的使命!”

客家新聞網訊 尹其奇 特約記者黃揚揚報道:2月3日晚7時許,為隔離留觀病房的病人全部測完一遍體溫後,劉秋花拖著疲憊的步伐返回休息區,捧起已經有些微涼的晚飯,埋頭吃了起來。

卸下重重裝備後的她,臉上還依稀可見淤紅色壓痕,顯示著白天“戰鬥”的跡象。作為全南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護士長,從大年三十開始,劉秋花就奔波在“戰場”上,再也沒有回過家。

“这身衣服,就决定了我的使命!”

圖為工作中的劉秋花。

疫情爆發後,作為該縣唯一的定點收治醫院,劉秋花所在的全南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及各預檢分診點工作量激增。在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環境中,醫護人員滿負荷運轉。

“這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哪裡有病人,我們就在哪裡。”為了打贏這場硬仗,護理經驗豐富的她立即組織全科醫務人員學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早期識別及診療方案,緊急進行了嚴格的診療規範、防控實戰流程、防護防控操作等業務培訓。特別是,在籌建疫情防控發熱門診和集中隔離病房中,她永遠衝在最前面,清病房、搬病床、搬設備、籌領物資、研製制度,事事親歷親為。僅用不到一天的時間,雷厲風行的她便帶著科室人員提前完成了發熱門診和集中隔離病房的佈置並投入使用。

在收治該縣第一例醫學留觀患者時,劉秋花臨危不懼,自告奮勇主動請纓:“這個病人我來處理。”進入隔離留觀病房病房,需要多層防護。“手套、帽子、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鞋套,整個人就像套在一個厚厚的塑料袋裡,非常悶。”劉秋花說,進入隔離區的醫護人員都必須全副武裝,穿戴極為耗時。因此,在進入隔離區工作後,除非特殊原因,她們儘可能在裡面堅持久一點。“忙得腳不沾地,常常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痛快喝水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劉秋花笑著說。

每一天,她都要穿上厚重的防護衣,為隔離留觀病房裡的病人測量生命體徵、打針、抽血,安撫病人情緒。戴著防護手套,在給病人打針的時候覺得“不靈活”,劉秋花常常需要保持著俯下身子或者半蹲的姿勢,花費比平時更多的時間找準靜脈穿刺位置,打完針後,膝蓋發麻腰痠痛對她來說是常事。

因為防疫工作的需要不能回家,劉秋花只能抽空通過電話與家人聯繫。最讓她牽掛的是兩個年幼的孩子。想孩子了就吃飯的空隙看一眼照片,或者和家人進行一次短暫的視頻,在手機裡“抱抱”他們。

“孩子需要媽媽,可是有更多的病人需要我們,這身衣服,就決定了我的使命!”劉秋花說,“這沒什麼,其實現在全縣很多醫護人員都和我做著同樣的事情,我們有信心,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