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痣”青年 這些你需要知道

痣,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幾乎每個人都有,從嬰兒期到老年期都可發生,通常隨年齡增長數目增多,往往在青春發育期明顯增多。在“痣”的演變過程中,有些情況需要提高警惕,以防出現惡變。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皮膚科的邵蕾醫師帶大家識別一下痣的種類,以及平日如何觀察判斷哪些情況需要就診。

有“痣”青年 這些你需要知道

  20-30歲發病率增加

  痣,醫學上常稱為色痣,是由痣細胞組成的良性新生物,又叫黑素細胞痣、細胞痣、痣細胞痣。由於痣細胞的色素含量不同,臨床上可呈棕色、褐色、藍黑色、黑色或呈正常膚色、淡黃色或暗紅色。色痣不穩定,常經歷成熟至衰老(亡)的生長演化過程,即出生後數年內開始出現,20-30歲時發病率增加、皮疹數量增多,隨後開始穩定下降。

  根據痣細胞的分佈部位,可將其分為交界痣、皮內痣和混合痣三種。

  交界痣:痣細胞巢位於表皮與真皮交界處;

  皮內痣:痣細胞位於表皮下方、真皮的淺層;

  混合痣:痣細胞群見於真皮內或表皮內。

  一般平滑無毛,顏色較深的色痣為交界痣的可能性大,稍高起,有毛的色痣為混合痣,半球形或有蒂的色痣為皮內痣的可能性較大。

  痣的診斷一般不難,但有些時候還是需要與一些疾病相鑑別,特別是要與惡性黑色素瘤等鑑別,必要時可通過皮膚CT、皮膚鏡、病理活檢等檢查予以明確。

有“痣”青年 這些你需要知道

  “ABCDE”法則判斷是否出現惡變

  痣絕大多數均為良性,極少數出現惡變,目前判斷潛在惡變的臨床症狀可總結為“ABCDE法則”

  A:非對稱(Asymmetry),色素斑的一半與另一半看起來不對稱。

  B:邊緣不規則(Border irregularity),邊緣不整或有切跡、鋸齒等,不像正常色素痣那樣具有光滑的圓形或橢圓形的輪廓。

  C:顏色改變(Color variegation),正常色素痣通常為單色,而黑色素瘤主要表現為汙濁的黑色,也可有褐、棕、棕黑、藍、粉、黑色甚至白色等多種不同顏色。

  D:直徑(Diameter),色素斑直徑>5-6mm或色素斑明顯長大時要注意;黑色素瘤通常比普通痣大,要留心直徑>5mm的色素斑;直徑大於1cm的色素痣最好做活檢評估。

  E:隆起(Elevation),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整個瘤體會有輕微的隆起。

  當出現以上特徵時,就需要及時就診,以確定是良性痣還是惡性腫瘤。

有“痣”青年 這些你需要知道

  長在手足上的痣需警惕

  對於痣平時可通過減少摩擦及外來因素損傷痣體預防惡變。除美容需要外,一般無需治療,發生在手掌、足底、唇部、腰圍、腋窩、腹股溝、肩部等容易摩擦的部位的痣應密切觀察、提高警惕。對於一般部位的痣,較小且較淺者可採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治療要徹底,否則殘留痣細胞易復發。對於部分需要處理的痣,應完整切除後做病理檢查,皮損較大者切除後可能還需要植皮,以修補缺損皮膚,達到最佳美容效果。

廣東科技報記者 蔣林 通訊員 楊上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