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雲集,法力無邊的蛟河大廟 碎銅爛鐵集第一百零三篇

攝影:孫克勤(感謝孫老,於一九四二年,用六X九中畫幅相機,拍攝的珍貴影象)

資料提供:楊忠鵬,仲崇華

眾神雲集,法力無邊的蛟河大廟 碎銅爛鐵集第一百零三篇

蛟河大廟,是古代蛟河各地民眾,祭祀眾神靈,崇尚傳統文化信仰之地,也是商賈雲集,民眾消遣,重要的名勝古蹟。

它位於蛟河建設街文明小區(原蛟河鞋革廠,瓶蓋廠)。王國相老先生,於清朝嘉慶十三年(公元18O8年),投資興建。初建時,是一層大殿,供奉趙公明,稱財神廟。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王國相的孫子:王好生,投資擴建財神廟,增修了關帝殿,娘娘殿,四大金剛殿等。

蛟河大廟,三進院,仿宮殿式建築和佈局,前院大殿為兩層,重簷歇山頂式建築,前簷插廊,木雕風格獨特,藝術精巧,氣勢宏偉,猶如故宮午門。其一層有山門洞,是政界,社會名流,行走之門。殿上天花板,排列有序,畫面勾線流麗,色彩古樸典雅,兩廊壁畫生動感人。

大殿東,西兩邊,修有角門,鐘樓,鼓樓,廟宇四周建青磚牆,東,西,北,各有邊門。進廟門,即見照壁,磚雕精美。還可見二層長廊。各殿均坐北朝南,青磚青瓦修築,殿堂基石,用花崗岩壘砌,殿堂泛青光。各殿前廊,是用四根紅松圓柱支撐,鎸刻金龍盤玉柱的圖案,紅柱金龍,色彩斑斕,栩栩如生。大殿重簷,雄偉壯觀,莊嚴,肅穆。東,西兩廂房,三十餘間,為道士生活區。嘎呀河環繞整座廟宇的北,西兩側而過,是塊風水寶地。

大廟山門前兩側,靜臥一對威猛的石獅子。山門廣場,矗立著鑲嵌有錫頂旗斗的四根,高八米的廟杆,底坐是兩米高的,花崗岩石座,中間是圓型空洞,穿旗杆用。解放後,挪至民主廣場,做旗杆座。大廟廣場西側,立青石碑,碑文鐫刻大廟歷史,捐募資金者姓名,白銀X兩字樣。這座古建築群,佔地兩萬多平方米,殿堂齊全,眾神雲集,百姓俗稱(蛟河大廟)。

觀音堂:建在大廟正門,洞樓二層大殿內,供奉“觀世音菩薩”,安有上御道和龍雕,九龍朝陽及蓮花浮雕。菩薩眉清目秀,面善顏慈,手捧楊柳枝和玉瓶,身披白袈裟,端坐在“蓮花座”上。菩薩頭上,懸掛著“金翅大鵬”,脖子上掛一串黑色佛珠。塑像的右側,稍下,有“紅孩兒”,赤身戴紅兜肚,金雞獨立,雙手合十。觀音堂,正中上方,懸掛著一塊黑地紅字,木製匾額,製作精緻,典雅,古樸,上面陰刻光緒皇帝親書四字,“普度眾生”,是珍貴的歷史文物。

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曰,觀世音菩薩生日這天起,舉辦廟會十天,各地商賈雲集,百姓祈求風調雨順,家宅平安,人流熙熙熙攘攘,絡繹不絕,川流不息,比過年都熱鬧。

財神殿:供奉的是文財神趙公明元帥,武財神關帝聖君關羽。

趙公明,是中國民間傳說中,主管財源的神明,是五方諸神之一,陰陽之神。他頭戴黑鐵冠,手執玄鐵鞭,黑方臉,滿嘴大鬍子,騎著一匹黑虎,形象異常威猛。被稱“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簡稱為“玄壇真君”。統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掌管天下財富,是華夏正財神。所以,此地成為蛟河民間祈財納吉的朝拜勝地。

武財神關帝聖君殿:殿內木雕神龕內,塑帝王裝關羽坐像,左手拿書,右手拈鬚,做夜讀狀。身披綠袍,足登軟靴,面如重棗,臥蠶眉,丹鳳眼,五揝長髯。龕外木雕雲龍金柱,龕上有同治皇帝手書:“義炳乾坤”橫匾,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兩側,劉備面貌慈祥,黃袍加身,張飛,則是豹眼圓瞪,虯鬚倒立。在劉,關,張的邊側,還有周倉,關平塑像。周倉手拄“青龍偃月刀”,虎視耽耽。關平,手扶寶劍,神態自若。在關帝殿的牆上,彩繪許多三國故事壁畫。

關帝,被人們稱為武聖關公,與文聖人孔子,齊名,是民眾擁戴的道德楷模,財富的保護神,是千萬民眾的精神寄託,為世人所敬仰,緬懷,朝拜。

四大金剛殿:是中國漢傳大乘佛教中,四尊守法尊天神的代稱,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穿甲戴胄,左手把刀,右手執鞘。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穿甲戴胄,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穿甲戴胄,左手執鞘,右手把赤索。北方多聞天王:身金色,金甲冑,左手執寶塔,右手執三叉戟,腳踏三夜叉鬼。他們是佛教伽藍中,最為重要的護法神。

十不全:座落在大廟西側邊門處,是個拄柺杖,身瘦如柴,多病的黑色神像,一米高,是一位給人們帶來康復和健壯的神,他是一位,寧可把別人身上的疾病,攬到自己身上的好人。身上掛著鹹菜疙瘩,貼著膏藥,極其虛弱的身體塑像。我親眼所見,人們往其神身上各部位貼錢,在香爐裡燒紙焚香,祈求健康,平安!

道觀:在十不全像北側,有一道觀,牆是六角型的,青磚青瓦,整體不高,直徑不超過四米,傳說裡面有道人,坐觀圓寂。往前一走,即是幾級青石臺階,下面即是嘎呀河,旁邊有棵二百年的大榆樹。

廟內,還供奉黃大仙,號稱“赤松仙子”,其法力高強,能點石成金,因煉丹得道,羽化成仙,以“藥方”度人,得到人們的信仰和崇祀。民眾往往取其香灰,做為藥品,醫治百病。

娘娘殿:供奉的是王母娘娘管轄下的,碧霄,雲霄,瓊霄三位娘娘,其神像雕塑得非常精美,風格獨特,栩栩如生。

廟內,有一甘甜水井,水質清淡爽口,飲之敗火,醫治百病,“天賜神水,消災得福”,信眾每每到此,均求此神水飲之。

在鐘樓上,懸掛著,一座嘉慶十三年,王振錄手鑄的,五百斤重的鐵鐘。鼓樓裡,有一鼓面直徑二米的大鼓。晨鐘暮鼓,每逢廟會,或初一,十五,晨鐘暮鼓敲響,悠遠,莊嚴,神聖,方圓十幾裡的群眾,都能聽到。鐵鐘,後吊在縣消防隊,消防樓子下面,位於現蛟河大市場處,後移至當時公安局門前。每當在消防樓子上面,發現火情,就以敲響東三西四,南五北六的次數,向蛟河鎮內民眾,明示火災方向,如民眾聽到鐘響四下,紛紛拿桶端盆,往發生火情的西方奔跑,前去救火。此鐵鐘,後又移至縣糧庫院內。

大廟除栽有松,柳,榆樹外,還載有兩棵,樹齡在三百年以上的香柏樹。

當年,蛟河大廟,每日香菸繚繞,城鄉群眾,每年農曆四月十八,二十八廟會期間,或是舉行祭孔,祭祖,拜神大典時,千里之內,客遊雲集,燒香拜佛,百貨雜耍,說書講古,拉洋片,木偶戲,耍猴,唱戲的,逛廟者,多達數千人,好不熱鬧!

解放後,廟宇盛況日漸衰落,一九五二年,破除迷信時,神像被毀,道人離去。一進正門二層大殿,年久失修,危房在即,六十年代初,連同鐘樓,鼓樓,角門等,一併拆除。一九六O年後,蛟河鞋革廠,瓶蓋廠相繼遷入。二OOO年,建成“文明小區”,成居民住宅樓群。

蛟河大廟,是眾神雲集,法力無邊的廟宇,是關東東部,聞名遐邇的殿堂,二百多年的名勝古蹟,雖然已不復存在,但仍然存留在蛟河人民的心中,世代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