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一線」病毒檢測員的“戰場”

客家新聞網訊 李璐 見習記者江海報道:“我們每天重複做著同樣的事情,與時間賽跑、與疫情賽跑,快速出具檢測結果,就能大大縮短患者留觀的時間。”1月30,正在檢測確認發熱患者是否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檢察員黃昌豔說。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準確地做出病毒檢驗結果是他們最開心的事。

「疫情防控一线」病毒检测员的“战场”

圖為樣本檢測現場。

1月30日20時,接到病毒檢測任務的贛州市立醫院檢驗科黃昌豔、黃遠虹兩位副主任技師放棄休息,穿好防護服就上了“戰場”。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

因為要嚴格做好防護工作,所以每一次進入實驗室工作對檢驗員都是一次重體力勞動。全副武裝進入實驗室後,經過試劑準備、核酸提取、擴增等步驟,一絲不苟地操作至少3個小時才能出結果。

“期間不能喝水,流再多汗、再口渴,都得忍到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檢驗員黃遠虹說。

檢驗結果出來了。“快,趕緊把結果上報。”

這時已經是31日的凌晨2點鐘了,黃昌豔、黃遠虹在狹小的操作箱中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堅持了整整了六個多小時。

“為了提高試驗、數據的準確性,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上報準確的檢驗報告,我們在這期間必須全程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黃昌豔說,實驗室裡的每個人都筋疲力盡,但沒人喊累,因為病人需要、疫情需要、祖國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