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的重逢——明孝陵梅花山,我為花而來

如果你在初春2至3月來南京 ,一定不要錯過明孝陵正南的梅花山。

十年後的重逢——明孝陵梅花山,我為花而來

四季都有觀花時,最愛春季的熱鬧更迭。賞花定是要逢時,便是爾但花開一朵,我來萬水千山 。為了趕在收門票前入園,跟我的學生們相約五點明孝陵集合看花,卻是來的太早,山林間漆黑,得打著手機照明。凌晨霜寒露重,冷的人直哆嗦,我們緊緊挨著彼此坐在博愛閣裡搓著手,希冀暖和一點。

黑夜逐漸退去,我們看見天一點一點亮起來,莫名心花怒放。

十年後的重逢——明孝陵梅花山,我為花而來

古人贊梅:“寒冬時節鬥雪開”。今我為花而來,花卻不因我去而燦爛綻放。羞羞澀澀叢叢簇簇,卻是太早,還未曾醒來。待識香望去,星星點點透明嫩黃佈滿枝椏,緣是舊時相識臘梅三兩窠。幸好,還有暗香在。恰巧此時的我們正站在梅山上一組名為“暗香閣”的仿古建築前,取自北宋詩人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十年後的重逢——明孝陵梅花山,我為花而來

清晨的梅山有多美,可以想象成帶著面紗的女人,美的朦朧又遙遠。如煙,如霧,如霞。迎著朝陽的梅花開得綽約多姿,一隻孤高清冷,一群卻又紛繁熱鬧。

十年後的重逢——明孝陵梅花山,我為花而來


十年後的重逢——明孝陵梅花山,我為花而來

兒時習國畫,愛畫梅,隨心點五個花瓣加點花蕊即成。再畫幾個燒火棍似的枝幹,像模像樣的撒點雪花,配上幾個歪斜的大字——梅花香自古寒來,輕鬆便得了一幅小品。現在再畫梅,才知其中難處。花朵倒還能成,畫到枝幹常常望紙興嘆,光是表達老枝、新枝、嫩枝就足以讓我的畫面捉襟見肘,更不談動靜、虛實、燥潤了。

明·沈襄在《梅譜》中講道:“鉅細內外之辨,左右有向背之分,老幹多如女字,小枝亦當交叉,體勢要分左右.攙先讓後,中有堰向。有遠近,有高低,有長短,隨意用筆不拘泥。視幹之來歷,然後枝條從而掩映之.切忌牽強雜亂。”


十年後的重逢——明孝陵梅花山,我為花而來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帶著學生們,漫步在梅花林間,沿小路,環山,繞亭,圍水而行,不見遊人如織,重拾久違的寧靜,即得的情緒迴盪在心中慢慢蘊散,一抹自得油然心生。我恍然明白了,要想畫下林中梅花的千次百態,錚錚傲骨,怕是要修一生的功課了!

十年後的重逢——明孝陵梅花山,我為花而來

南京梅花山名氣之大不僅因為它是四大梅園之首,更有“天下第一梅山”之譽。不可小覷的是其人文優勢。前有孫權後有汪精衛都看中了梅花山這一片風水寶地。如今的梅花山植梅面積1533餘畝,有近400個品種的4萬餘株梅樹。品種奇特,全國獨此一株的“別角晚水”,尤為珍貴。而我卻獨獨愛綠梅——萼綠花白、小枝青綠。看見它總讓我想起《紅樓夢》中的探春。

十年前故人帶我去梅花山賞梅,他告訴我,“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多美的詩句啊,你可知,一枝春,恰指的是江南沒有好東西可以表達我的情感,姑且送給你一枝報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十年後,我帶著我的學生們去梅花山賞梅,我對他們說,“老師沒什麼好贈與你們,只能帶你們看看這報春的梅花了。”

十年後的重逢——明孝陵梅花山,我為花而來

人有世俗之心,也有山林之心。不論今日舊時,人們總是需要那個屬於自己的世界,不談進取,不論功利。還要有一點玩的來的朋友,相伴行走,一起做夢。人在熙熙攘攘的世界中疾走征戰,但願一直有人願意與你走進山林,攜手看花,擁抱山間的紫霞湖,待回頭,即是——明月清風。

十年後的重逢——明孝陵梅花山,我為花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