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餐飲業,守還是棄?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全中國幾乎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增加感染風險,各地均採取了居家隔離、延長假期等防控措施。

面對此次疫情,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擔憂除了在醫療領域,更進一步進入到經濟領域。餐飲、旅遊、影視娛樂、交通運輸、零售行業等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下,不堪一擊。而作為此次疫情的重災區,餐飲行業更是無比煎熬。

疫情下的餐飲業,守還是棄?

作為春節期間的重要消費之一,餐飲消費更顯年味。年夜飯、團圓飯、親朋宴成為春節餐飲市場主角,大眾化、特色化餐飲受到青睞。春節本是各連鎖餐飲品牌開年的第一波銷售高峰,不料武漢肺炎橫空出世,從預期銷售高峰到全體門店暫停營業,餐飲人將面臨的是一個季度,甚至半年的重創。

據不完全統計,各餐飲企業春季檔營業流水已萎縮90%,只有不到10%的餐館仍然堅持營業。這個春節,映襯在空蕩蕩的街頭所透露出來的蕭條,對於餐企顯得格外的冷。

經濟增速放緩的壓力尚未減輕,餐飲業又來了疫情的重創。此時,相信各位餐企老闆們在陷入迷茫的同時,更關心這些問題:

1、 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

2、 疫情期間該幹些什麼?

3、 疫情過後該怎麼幹?

餐飲商家作為店博會重要的組成部分,牽動著全體工作人員及店博會盟友的心。店博會團隊在保護自我,不給社會添亂的同時,更在思考如何與餐飲企業同舟共濟。在此,店博會小編整理了疫情期間連鎖餐飲企業經營的注意點。

疫情期間,餐企做什麼?

處理積壓原料,提升品牌形象

其實很多餐館已經在這麼做了,儘快把積壓的原料進行處理,不求利潤,不計成本,快速出手。目前由於封城、封路等隔離措施,百姓購買鮮菜困難,而餐館手握大量積壓食材,造成食材供需不平衡。所以餐館千萬不能有“爛在手裡也不能賠錢”的心態,回報社會的同時,也是拉動客源的機會。關懷百姓,就是提升品牌知名度,賠錢出手就當做自己的廣告,投入產出也是值得的。

適當調整菜單,平衡人力資源

疫情期間,餐館堂食極度萎縮,且因為疫情的影響,餐企節後用工將會大受影響,可能很難支撐正常堂食所需的人力。但同時,堂食的萎縮,一定會對外賣產生拉動效應。面對短期內“堂食萎縮,外賣提升”的特殊情況,餐館要做好3件事:

第一,適當調整菜單設計,停售複雜菜品,促銷更適合外賣的菜品,制定合理的包裝設計、定價設計,從外賣中儘可能找回失去的營業額。

第二,平衡有限人力,跨崗位設計崗位職責,將原有的堂食工作人員調整到後廚、外送等崗位,提升外賣相關工作效率,增加自有外送能力,降低對平臺的依靠。

第三,大力發展自身公眾號等自媒體外賣小程序。特殊時期,持續營業的餐館數量減少,大平臺的“超市效應”降低,消費者可能會更有針對性的選擇自己信賴的餐廳。此時正是宣傳自媒體平臺,讓顧客形成小程序消費習慣,建立私域流量的絕佳機會,為疫情過後進一步減輕平臺外賣成本打下基礎。

預測未來發展,做好供需準備

疫情即使目前形勢險峻,但總歸是暫時的。但最怕的就是,當“嗖”地一下過去的時候,卻毫無準備。疫情突發的時候,餐企手裡有菜,百姓手裡無菜。當疫情過去的時候,“消費反彈”可能會讓餐企之間形成原料搶購潮,到時候很有可能是百姓手裡有菜,而餐企卻不容易購入原材料了。因此,維持供貨商關係,科學分析疫情過後的營業情況,“抄底”預定原材料期貨,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抓住機會,做好升級

在疫情進行期間,生意清淡是肯定的。對於終年忙碌的餐企來說,這反倒成為一個對內梳理的好機會。整頓內部制度體系、加強員工培訓,學習餐飲營銷知識,充分利用難得的大把時間,千萬不要在哀嘆行業蕭條中默默虛度。疫情過後就是第二波奔跑,讓企業贏在起跑線就在此時。

疫情之後,餐企做什麼?

重視內控管理,恢復食客信心

疫情過後,餐飲市場會有一個短暫的恢復期,這個恢復期也是餐企爭取顧客的黃金時期。誰在這個時期內首先贏得顧客信任,誰就能更多的踩中疫情過後的消費反彈。而消費者的信心來源於何處?就來源於餐企對自身內控管理的嚴格程度。安全進貨、安全生產、安全服務,一系列內控機制不僅僅要落實到位,也應該把結果公示出來。未知永遠是恐懼的,只有透明化才能消除顧客疑慮,贏得顧客信任,這是疫情之後第一項重要的工作。

重視食品安全,嚴把供應鏈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對餐企的影響已經相當於在同一塊石頭上絆倒兩次,未來應該堅決杜絕出現同樣的案例。餐企應痛定思痛,堅決抵制食用野生動物,對進貨渠道進一步嚴格管控,對進貨賬目嚴格要求賬實相符,加強關鍵食材的全程可追溯,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應用程度,也是提升餐企的食安抗風險能力。對顧客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就是對社會負責。

優化營業流程,迎接消費反彈

經過短暫的恢復期後,餐飲市場必將迎來一波“報復性反彈”消費潮。大量被推遲的聚會、“不能虧了自己”的吃貨心態,將在“解禁”後釋放驚人能量。但餐企可能尚未從“用工荒”中脫離出來,自然也可能出現忙不過來的情況。因此,適時應用“掃碼點餐”、“桌邊付”、“電子發票”等智慧餐廳功能,在點餐、支付、開發票三個關鍵節點提升效率,減少人力投入,已經不僅僅是降低成本的問題,而是滿足營業需要的基本保障。

迎合新的消費心態,推出新服務

2003年後,呷哺呷哺名聲大振,某種程度上是由於將大火鍋改為小火鍋。中餐的分餐制,在行業內已經有很多年的呼聲,也許通過這次疫情會進一步深入人心。推出分餐制服務,或者是適合分餐制的菜品,是迎合消費者新的消費心態的。

其次,對於多品牌經營的餐飲企業來說,不同品牌的恢復快慢是不一樣的。通過會員聯盟,串聯各個品牌之間的消費積分、消費券等,對品牌之間進行互相引流,將有助於品牌之間的拉動效應,促使多品牌快速恢復營收能力。

重視現金流,提升抗風險能力

現金流是一個企業生存的風險。經過一段疫情的洗禮,有些實力較弱的企業可能就倒下了。某種程度上,疫情就是一場對企業自身積累的考驗,誰都說不好未來在什麼時候會再有類似事件發生。能夠活下來的企業,應該進一步思考自身的資本運作能力,適當進行同業或異業之間的聯盟,夯實自身的資金積累,讓自己不要倒在“不可抗力”中,活下來才是關鍵!

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餐飲業通常是最早受到影響,也最早贏得紅利的一類企業。也許現在餐企們過的很苦,但思考一下“非典”時期,餐企同樣遭受重創,但2003年中國仍然實現了9%的GDP增長。某種程度上說明今年不是沒有錢賺,而是賺錢的時機在今年分佈的不那麼均勻,也許上半年少賺的錢會在下半年補回來。

疫情下的餐飲業,守還是棄?

目前,國家上下眾志成城,團結一心,抗擊疫情,餐飲人也一定要相信,新型肺炎疫情只是一場影響到經濟發展的公共衛生危機,而並不是一場真的經濟危機,從2003年的非典、禽流感等自然災害中能看到,中國經濟總能在經歷重創後,迎來一場絕地反擊!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店博會與您同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