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最低調城市 坐擁中國第八大奇蹟 被譽“鄂北明珠”卻僅為五線


說起湖北,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是荊楚文化,作為先秦時期楚國的地域,湖北源遠流長的楚文化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源頭。地處湖北省北部的隨州市,居“荊豫要衝”,扼“漢襄咽喉”,全市總面積9636平方公里,總人口221.67萬,境內山川秀美,素有“鄂北明珠”之稱。

隨州古稱“漢東之國”,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其歷史可遠溯至夏商時期,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此嘗百草,種五穀,開啟了華夏5000年的農耕文明。唐代詩人李白還曾在此寫下了“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的不朽詩篇。

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隨州,還是一個年輕而富有活力的城市。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國務院於2000年6月批准隨州設立地級市,成為湖北最年輕的地級市和對外開放的“北大門”。2017年12月15日,隨州榮獲央視《魅力中國城》——中國十佳魅力城市稱號。

千百年來,隨州一直是北進中原之門戶,兵家必爭之要地。包括秦始皇、漢武帝等帝王曾先後赴隨州大洪山巡視,故有“祭堯舜於九嶷山”之說。大洪山也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發祥地,史稱“光武中興,兆於綠林”,而“綠林好漢”一詞正是起源於此。

據史籍記載和專家學者考證,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就誕生在隨州烈山(厲水鎮),鎮內至今仍保存著神農洞和神農碑等古蹟。如今炎帝神農烈山風景區已成為國家4A級旅遊區和世界華人的謁祖勝地,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炎帝誕辰,都有眾多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尋根祭祖。

戰國時期,隨州曾存在過一個小諸侯國——曾國,由於它實在太小,以至於現存典籍中沒有任何記載。然而,隨著1978年曾侯乙墓的開啟,這個小小的曾國竟然在2000多年後名揚四海。據統計,墓中共出土各類隨葬品約15404件,因墓葬內特殊的保存環境,文物保存狀況極佳。


尤其是出土於擂鼓墩2400年前的曾侯乙編鐘,是迄今發現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青銅編鐘,它展示了先秦時期中國工匠的極高藝術成就,並被譽為中國第八大奇蹟和改寫世界音樂史的“稀世珍寶”,隨州也因此被中國音樂家協會授予“中國編鐘之鄉”的稱號。

坐落在隨州市洛陽鎮的中國千年銀杏谷,是世界四大密集成片的古銀杏群落之一。120平方公里的景區內生長著銀杏樹510多萬株,其中百年以上的17000多株,千年以上的308株,每年11月上中旬是最佳旅遊季節,素有“千年銀杏十里畫廊,世界最純淨的地方”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