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的明珠--拉薩布達拉宮


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主體建築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宮殿高200餘米,外觀13層,內為9層。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

1645年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時期護法王固始汗和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達拉宮之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儀式舉辦地,也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之地。布達拉宮是藏傳佛教的聖地,每年至此的朝聖者及旅遊觀光客不計其數。1994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其為世界文化遺產。


2018年11月1日起至2019年3月15日,布達拉宮實行免費參觀。

“布達拉”是梵文譯音,原意是“佛教聖地”。[1]布達拉宮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紀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時期固始汗和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的白宮及其圓寂後修建的紅宮,“此後歷代達賴又相繼擴建,終成布達拉宮今日之規模。”舊時與駐藏大臣衙門共為統治中心。

公元7世紀初,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後,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取名叫布達拉宮。據史料記載,紅山內外圍城三重,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布達拉宮東門外有松贊干布的跑馬場。當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毀滅之時,布達拉宮的大部分毀於戰火。


公元631年布達拉宮由吐蕃松贊干布興建。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後因雷擊和戰亂遭嚴重破壞。

吐蕃王朝滅亡之後,古老的宮堡也大部分毀於戰火,加上雷擊等自然災害,布達拉宮的規模日益縮小,甚至一度被納入大昭寺,作為其分支機構進行管理。如今的布達拉宮只尚存有當時的法王洞和帕巴拉康。

1690年,在第巴桑傑嘉錯的主持下,修改紅殿五世達賴靈塔殿,1693年竣工。以後經歷代達賴喇嘛的擴建。300餘年來,布達拉宮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其中有2500餘平方米的壁畫、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上萬幅唐卡;還有貝葉經、甘珠爾經等珍貴經文典籍;表時歷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係的明清兩代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器、錦鍛品及工藝珍玩,這些文物絢麗多彩、題材豐富。


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是布達拉宮最晚的建築,1933年動工,3年建成。此外還有上師殿、普賢追隨殿、響銅殿、時輪殿、釋迦能仁殿、釋迦百行殿、花師殿、菩提道次第殿、持明殿、世襲殿等殿堂。

布達拉宮珍寶館展出宮藏文物200件左右,其中包括封誥、印鑑、禮品、文獻典籍、貝葉經、佛像、唐卡、法器等。布達拉宮珍寶館觀看14世紀製造的“八瓣蓮花喜金剛壇城像”。2009年8月11日正式對外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