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留觀區患者自述:大年初五,我被連夜送到濱醫附院……

未曾想到,居住地遠離疫區,一直有很強的防範意識,過年期間幾乎閉門不出的我,竟有一天要在醫院病房裡接受醫學隔離觀察。

1月28日下午,我感覺有些不舒服,連著打了幾個噴嚏後懷疑是昨晚洗澡的時候著了涼,晚上一測體溫:低燒。第二天起床後,體溫又升高了些,在38°左右,之後便退一會兒燒一會兒,下午便開始出現明顯的感冒症狀。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很可能是“中招”了。於是,家人連夜把我送到濱醫附院做檢查。

從醫護人員那裡得知,湖南也是病情高發的區,半個月前我剛從湖南迴到濱州博興老家,因此也有攜帶病毒的風險。經過驗血、做CT、核酸檢測等一系列化驗之後,我被收進隔離留觀區進行醫學觀察。

空蕩蕩的病房裡,等待著我的很可能是可怕而未知的結果,我開始忐忑、焦慮。雖然家人和朋友都隔著手機屏幕不斷送來了慰問,病房也十分寬敞整潔,但自己想象中“被隔離”的恐懼卻沒有絲毫減弱。

在這裡我親眼目睹了醫護人員們盡職盡責、夜以繼日的救治行動之後,一顆惴惴不安的心才慢慢平靜下來,得以重新振作精神,與疾病抗爭。醫護人員用專業的醫療手段,不分白天黑夜,一刻不停地開展著效率極高的診治和防護工作。在病房中接受看護同時,也被他們科學、客觀、臨危不懼的行動和溫暖的話語感染著……

為避免交叉感染,上廁所時需要帶著口罩出病房,其他時間我都待在病房中不隨意走動。隔離留觀區並不似我初想象的那般冰冷,醫護人員定期來病房詢問、測溫,隨時待命;送入病房的伙食堪稱“豐盛”,頓頓都有牛奶、水果和湯,三餐葷素搭配,兼顧能量和營養的補充,甚至覺得比在家裡吃的都好。

隔離期間肯定免不了胡思亂想,從而產生心理壓力和悲觀情緒。但我通過和對接醫生護士的溝通交流之後,這種心理壓力便減輕了很多。隔離期間,我問了醫護人員很多令我憂心的問題,“試劑盒的檢測結果什麼時候出?”“為什麼會反覆發燒?”“家裡人會不會被隔離?”醫護人員都給我進行了耐心且詳盡的解答。每次聽後,心中的擔子便放輕一些。當然,個人心態保持穩定也很重要。從一開始進入醫院的忐忑不安,到後來住入隔離留觀區,想著“既來之,則安之”,既然到了這兒,那就選擇相信我們的醫生,聽從他們的醫囑,不要給自己施加太多的心理壓力。就算檢測結果是新冠病毒陽性,只需積極配合治療,以現在的醫藥科技發展程度,也一定會很快痊癒。

所幸的是,經過兩次的核酸檢測顯示陰性,我體內並未感染新冠病毒,只是普通的流感。在濱醫附院收入診治的第三天,我的體溫恢復正常,可以出院回家了。所謂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之一,便是“虛驚一場”。在濱醫附院隔離留觀區的這兩天,我看到了我們醫護人員工作的辛苦,也感受到了來自他們的關懷與溫暖。

在這裡,我想對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和護士說:辛苦了,願你們一切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