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主觀自信,客觀自信的來源

依稀記得小學二年級有節課,老師讓全班的同學,每人上臺講一個故事。

其他同學都順利完成,輪到我時卻腦子一片空白,說了個開頭就開始混亂,最後,已結巴到前言不搭後語無法講完,被老師奚落之後,蒙著頭碎步逃竄回了座位上。

此時,畫面黑白,老師的聲音形成回聲,在我腦海中迴盪。

『連個故事都講不好!』

『連個故事都講不好!』

『連個故事都講不好!』

......

老師當時的這個批評,成了我童年的一個陰影。而這個影響,至少延續了20多年。

這應該是我能想到,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到非常打擊自信心的時刻,也讓我從此恐懼當眾演講。

每當看到好萊塢電影裡的主角,關鍵時刻,就會進行一段慷慨激昂的講演,激勵低迷的士氣,團結一起可以團結的力量,最終獲得勝利,我也感同身受,主角就是牛逼,就是懂得如何激勵他人,那種充滿自信的話語和肢體語言,讓你真真切切感受到,這樣的厲害的人物,內心真是強大。激發了我也想成為那樣人的願望。

如何才能做到像他們那樣呢?

我嘗試過,模仿他們的說話語氣,姿勢動作,但總感覺有點畫虎不像反類犬,學不來。

我陷入了迷茫,自信心也越來越受到打擊。也導致了,我很長一段時間當眾溝通表達,都處於很自卑的狀態。

【那是什麼影響了我的自信呢?】

自信真正來源是什麼呢?

是提升了當眾演講能力就自信了嗎?我提升了溝通能力就自信了嗎?

據我發現大部分人的不自信,主要就是體現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

自信與自信在人際交往中的差別:

自信的人:喜歡交朋友。

自卑的人:害怕交朋友。

自信的人:笑容燦爛,惹人喜愛。

自卑的人:愁眉苦臉,惹人嫌棄。

自信的人:與陌生人容易打成一片。

自卑的人:碰見陌生人,容易嘴笨。

自信的人:可以談笑風生,話題聊不停。

自卑的人:容易冷場,成為聊天終結者。

自信的人:遇到他人否定,可以四兩撥千斤,高情商化解。

自卑的人:遇到他人否定,容易羞愧,焦慮而選擇逃離現場。

自卑的人,更容易在意別人的看法,對外界的評價容易放大,對內心造成更大的焦慮感。

其實這往往是來至於你,童年成長事情受到各種負面影響所致。

這裡說說我作為一個曾經的內向者是如何變得自信的故事。

我在10多年前左右,也和你一樣,在面對一些溝通社交場景時,會表現很不好。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參加一個朋友的朋友組織的Home Party活動,據說會有很多好玩的娛樂項目、以及有很多帥哥美女參加。

聽上去感覺不錯,就興沖沖的去了,但到了現場,見到很多都是不認識的人,且他們都是三三兩兩的圍成一個小圈子,想插話插不上,沒法加入其中,然後開始緊張情緒蔓延,越來越放不開,害怕別人給自己不好的反應。見到比較熱情的帥哥美女,又開始內心戲,害怕對方不理會我,感覺對方很牛的樣子,我這麼默默無聞,最後連主動開口說話的勇氣都銷聲匿跡。

尤其是見到比較漂亮的女生,就特別容易緊張,內心有很多話想說,每句話都會在腦子裡,不斷的反覆過濾篩選修改,生怕說出來不夠好,就算有想好的,也會卡在喉嚨裡出不來。後來乾脆躲在角落裡發呆,最後灰溜溜的逃離現場,最後還給別人留下一個內向老實人的印象。

之後再遇到類似的活動時,都很糾結到底要不要去參加,即使勉強參加,多半也是掃興而歸。會感覺和不熟的人聊天時,始終放不開,不知道說什麼。

經歷過好幾次這樣的狀況後,我痛定思痛,覺得必須要改變這種狀態,不然沒法交到朋友,沒法結識一些有趣的人。

於是就開始,學習各種提升自信、溝通、社交的方法,參加過演講培訓班,參加過很多社交活動,我記得我有一年的每個週末,我都至少出去參加兩次聚會活動,各種類型的都會參與,德州撲克、讀書會、桌遊、酒吧、KTV、野外燒烤、重要節假日的熱鬧活動等等。

經過一年左右的學習、訓練、反思,我發現自己已經不再社交恐懼,也能和陌生人輕易的聊起來,類似於跟著一個武功高人貼身訓練了一整年,然後脫胎換骨大功練成的感覺。原來變得自信、會聊天也沒那麼困難。

【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感。】

自卑感,最主要和我們從小的成長經歷很有關係。父母、老師、同學、朋友、長輩對我們的態度,都有直接的影響。

中國的教育環境,大部分家庭都是要麼管教嚴厲,要麼就是忽視、缺乏關愛。這兩種教育,都容易讓你自信心受挫,打擊你的自我價值感,這就是很多朋友形成自卑感的來源。

過分嚴厲,容易導致你自己過於追求完美,過於苛責自己,過分在意他人看法。被忽視,容易導致自我否,患得患失。只有比較小的父母比例,是開明鼓勵性的教育。

有些朋友,隨著年紀增加,成長環境的變化,自卑感也會隨之受影響。比如,到大學,或到國外留學後,就減少了管束,完全放開了。歐美的教育方式,提倡個性,鼓勵創造性,而中國的教育模式,要聽父母老師的話,壓抑個性。

我就是在傳統中國家庭環境成長,缺乏足夠的鼓勵性與開明的教育方式,父母也是忙於工作,會存在不夠關愛的情況。不過在我上高中大學後,就沒在嚴厲的教育,讓我有相對自由的個性發展。

我在過往社交中,認識過一些美籍華裔。他們表面和一般中國人沒區別,但他們的中文程度就像我們大部分學了10多年英語依然很爛的程度,自幼受美國文化教育影響,三觀、人際關係都很西化,也就是典型的香蕉人,所以他們的思維方式,就非常的活躍,人際交往非常放得開,很容易自嗨,完全沒有中國人慣有的含蓄內斂,每每和他們相處交流的時候,都非常的歡快。

其實優秀的人也會有自卑感,比如,在他不擅長的方面。你可能只看到了對方最優秀的一面。所以,你不必為自己有自卑感,而自我埋怨是個廢物。俞敏洪在多次演講中表示,自己曾有8年的自卑經歷。

有自卑感不要緊,重要的是學會通過高效學習,進行自我提升,用「補償心理」和找到自己的「天賦優勢」,轉化為動力,來增加自己的優越感,抵消掉自卑感。

【每個人都可化自卑為力量。】

因為人的內心裡,自卑感與優越感會同時出現。

「補償心理」是人處於自卑感時,為了避免自我完全失去心理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改變內在動力。利用補償心理,增強自我價值感,就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很多朋友在遇到挫折時,除了情緒低落沮喪外,也會同時有改變這個困境的願望,這時你可以通過這個情緒轉化為動力,來實現補償效果。也就是俗話說的,化悲憤為力量。

你通過後天努力,獲得了某些成功,比如,只是比你的同齡人,同學要變得厲害了一些,你的優越感就油然而生,你會因此而變得自信。

更不用說,賺了很多錢,成為名人,改變了自己的社會階層,甚至到了一定的極端場景,例如,你成為了中國首富,你會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可以請十幾個功夫明星給你做配角,然後一一被你打敗。

補償有兩種方式:

【1】強化你的短板劣勢。

有很多知名演說家,在成為演說家之前,要麼是口吃,要麼就是內向自卑。

古希臘演說家,德摩斯梯尼,因口含石子在海邊練習演說,終成演說家而聞名。

丘吉爾,也曾經從小口吃,但他沒有放棄,通過種種努力,成為了知名演說家,而且同時還成為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首相。

有部奧斯卡獲獎影片《國王的演講》,講述的是有童年陰影的喬治六世國王,一直患有口吃,經過專家的的指導學習,最終克服了恐懼,發表了二戰著名演說,鼓舞了英國軍民奮勇抗敵。

電影中,丘吉爾與國王見面的鏡頭,也透露出了丘吉爾作為曾經的口吃患者,甚至其痛苦,所以很支持與鼓勵國王。

【2】練就你的超強技能。

很多身體殘疾的人,已經無法改變外觀,就轉向從事腦力工作。

大名鼎鼎的坐在輪椅,只能用機器說話的霍金,他是21歲換上肌肉萎縮硬化症,全身癱瘓,不能說話,只有3根手指可以活動,但他並沒有放棄人生,而是轉向做科學研究。

沒有手腳的演說家尼克胡哲,他生下來沒有四肢,但他父母和他自己沒有放棄,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學業,並開始演講生涯,來傳播人生不設限的正能量。

還有一位,叫做乙武洋匡日本的作家,他也和尼克胡哲一樣,也是先天沒有四肢,也是通過努力讀大學,出書。但他比較奇葩、顛覆大眾價值觀的是,他結婚並有3個孩子的情況下,還自爆出軌了五個女人,甚至還有媒體爆料說他出軌達到50人,大家可以自行腦補。他的私生活我就不做過多評價,大知道有這樣一個人就好。

以上這三位都是通過,增強其他能力來補償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如何利用補償心理,來提高我們的自信溝通能力呢?】

你除非要隱居,不然不可能不和人大交道。人際交往是作為社會人必要的技能。你可以不用成為社交達人,變成自來熟,變得很外向。但你需要至少可以掌握,在必須社交時,不會怯場,可以應付自如,可以和別人暢所欲言,交朋友。所以,我的建議是,兩個補償方向同時做。

通過學習訓練,強化你弱勢項目,即「溝通社交能力」的同時,也在其他方面進行補償,來作為你整體「自我價值感」的提升。

比如,你可以發展一門專長,併成為這方面的高手,甚至是專家。比如,你喜歡唱歌,但你還唱不好,那就去專門參加培訓學習,唱歌是一個在社交時比較用得到一個才能展示。在KTV裡能唱得好,在聚會時你能表演來活躍氣氛,更容易會獲得他人的喜愛。

你也可以發展其他,自己既有興趣,同時還能給人帶來價值的技能。比如,PPT、PS照片、攝影、英語、寫作等等常用技能。

【每個人都有天賦優勢。】

有本書叫《現在,發現你的優勢》,是講一套識別個人天生優勢,並將其發揮為才幹的方案,最終目的是將才幹變為優秀的工作表現。

一言以蔽之,挖掘出你的天賦優勢,並加以利用,會比你去花時間練就一個不是你天賦優勢的能力,要更容易讓你成功。

舉例,假設你是一隻獵鷹,你的天賦就是翱翔天際,那你為什麼要去研究,如何像海豚一樣在海中遨遊呢?當然,你到底是獵鷹,還是海豚,或者其他,就需要一些方法工具來協助你自我鑑別。

發揮天賦優勢雖然和補償心理類似,但區別在於,你補償加強的是你本來就有的能力,你可能只是沒發覺,或忽視了它的存在,進而浪費了你天賦。

就好比,一個2米高的人,就有了先天可以打好籃球的天賦之一,當然要打好籃球還需要靈活性,意識,肢體爆發力等等,但身高是籃球運動中一個非常突出的優勢,如果你有打籃球的興趣,又有這個天賦,為什麼不用上?

雖然例子比較極端,但我可以告訴你的是,每個人都有某種天賦,你需要的是先找到它然後利用它,你會相對沒那麼費力的建立起自己的自信。

《現在,發現你的優勢》這套方案的核心,有 34 個主導“主題” 及其成千上萬的組合。

讀者通過測試、講解,來了解如何最有效地,將自己的優勢和才幹,轉化為個人和事業的成功。

後來,我陸續發現,要想更準確的瞭解自己的優勢特點,還可以做MBTI、DISC、大五人格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多種性格與能力測試。這些測試,都可以作為一個參考,來了解自己的天賦、優於別人的地方在哪裡。

至於,最終怎麼走你自己的路,需要自己去選擇與實踐,踐行到一定程度,你才會明白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

【每個人都可以提升多維度能力】

有人戲言,劉翔為什麼跨欄這麼厲害,因為他比跑步的會跨欄,比跨欄的會跑步。

如果單獨每一項和別人比,他就不行了。

雖然是個玩笑,也可以從中看出,發揮自己的天賦優勢,並進行多維度能力整合,更容易脫穎而出。

當你在某一項能力還不錯的基礎上,學習一些新的強技能或輔助技能,這些會附帶增強你的主力技能。

比如,你是學IT的,你代碼寫得不錯,但你不擅長與人溝通,不會高效的傳遞你的想法,致使團隊工作效率低下。

溝通表達技能就是你需要加強的。

例如,我要教別人如何變得更自信,變得會溝通社交。但我不擅長寫作,就無法把自己的理念通過文章或書籍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如果我不學習演講分享,就無法深入淺出的給大家講解內容。

為了讓學員能學到更多內容,我不得不學習更多知識,但如果不會高效閱讀、整合知識體系,就無法把輸入轉化為他們能通俗易懂的課件。

你在擁有某些特殊技能,同時通過文章、音頻、視頻等媒介傳遞出你的價值,並最終吸引到認可你的粉絲,你就變成了一個知識型網紅。

找到你的天賦,並加以修煉成為你的標籤,同時掌握一些輔助技能,讓自己能力多維度化,你就不再羨慕別人多優秀,多牛逼,因為你知道你有超越別人的殺手鐧。

【自信真正來源是什麼?】

通過提升能力,帶來的優越感、成就感,是可以抵消自卑感。但從我的實踐與教學經驗來看,只提升能力遠遠不夠,部分自卑的朋友,因為長期的處於負面消極思維情緒中,已經形成了慣性。形成類似於肌肉記憶、條件反射、本能反應的狀況。

他們會常常出現一種情況,當學習訓練我的方法一段時間後,的確發生變化,人變得自信,也開始能說會道,於是就停止了學習訓練,直到某一天他遇到了新的挫折,比如失戀,整個人的自信再次受到打擊。

這就意味著,他以為花了一兩個月的時間發生了改變,就徹底變好,可這就像減肥一樣,如果你通過科學的健身與飲食習慣改變,減肥成功,於是開始鬆懈,又回到以前大吃大喝,停止鍛鍊的狀態,被打回原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要想在減肥成功得到保持,至少是需要維持一個最基本的運動與飲食的習慣。

自信也是一樣,也需要在改變後,持續的訓練積累,成為你的生活習慣。

在我的自信溝通理論裡,人要做到真正的自信,需要三方面互相配合——生理狀態、客觀自信、主觀自信。

生理狀態(能量管理)長期處於焦慮情緒的朋友,容易失眠、精神狀態差,會直接影響你的工作、學習、人際交往等效率。生理狀態好,可有效提高你的整體自信,尤其是溝通時的自信程度。

客觀自信,就是對應通過補償心理與發揮天賦優勢,來獲得能力提升、成功經驗積累,同時提升優越感,影響主觀自信。

主觀自信,就是學會如何消除負面思維,養成積極正面思考的能力,學會採用理性情緒來應對遭遇的挫折。

三者形成的面積的多少決定了你的整體自信的高低。

自信真正來源,就是來自生理狀態、客觀自信、主觀自信這三方面的綜合結果。

迎刃核心自信,是幫助你破解過度自我保護機制的關鍵,是幫助你變得自信的核武器。

凡殺不死我的,都將讓我強大。

真正擁有自信的人,可以被外界壓力挫折打敗,卻不會被打倒。

你從一個自信轉變為徹底自卑,說明,你原來的「自信」並非是真正的「核心自信」,只是一些「條件自信」,然後遭受到一些打擊後,從此一蹶不振。

你原來自認為的「自信」很脆弱。

所以,這個問題的核心本質,是要學會真正的自信,才能避免你以後再次從自信變為自卑。

那什麼是「核心自信」與「條件自信」?

真正的自信來自於內心的強大。

內心強大就是擁有核心自信,不是自負,也不是自戀。

核心自信,是比一般意義上的「自信」,更加強大的狀態。

核心自信,不是偽裝出來的自信,也不是根據外在條件而有的自信,而是發自內心,散發出來的強大能量狀態。

核心自信,不依賴於外在條件的自信,不受外界過多影響。

這種強大的自信,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雞血雞湯的唯心自信。而是基於積極正面的自信思維,同時加上大量客觀成功經驗的積累綜合而成的核心自信。在前一節裡已經有詳細敘述,可以反覆閱讀。

在我的自信溝通理論裡,人要做到真正的自信,需要三方面互相配合——生理狀態、客觀自信、主觀自信。

生理狀態(能量管理)長期處於焦慮情緒的朋友,容易失眠、精神狀態差,會直接影響你的工作、學習、人際交往等效率。生理狀態好,可有效提高你的整體自信,尤其是溝通時的自信程度。

客觀自信,就是對應通過補償心理與發揮天賦優勢,來獲得能力提升、成功經驗積累,同時提升優越感,影響主觀自信。

主觀自信,就是學會如何消除負面思維,養成積極正面思考的能力,學會採用理性情緒來應對遭遇的挫折。

三者形成的面積的多少決定了你的整體自信的高低。

【什麼是外在的條件自信?】

所謂條件自信,就是隻有滿足這個前提條件,你才能讓自己具備自信的狀態。而你非常看重的「錢」,就是最常見的條件自信。

就好比,你每次必須按一下開關,你才自信,如果你沒辦法按開關,那你就處於自卑狀態。

如果你堅信有錢才自信,那假設,你幸運的賺到錢,並開始「自信」,但如果突然有一天你破產了,那你的「自信」是不是就又消失了呢?你的自信如果只依附於外在的金錢之上,會非常的脆弱。

很多人認為有錢就會自信,其實只是部分滿足了「客觀成功經驗積累」,即「客觀自信」維度裡的一部分,客觀自信裡不光只有錢,還可以有各種技能,各種實力,就好比一個紈絝富二代,除了會敗光自家財產,其他賺錢方法都不會,那是不是總有一天也會落魄,那到了破產之日,是不是也是他從自信變成自卑的之日?如果你只解決這方面問題,那某種程度上就是「條件自信」。

與「有錢」相類似的條件自信例子:

我長得太矮,我喜歡的人都比我高,很沒自信,如果我長得高一些就好了。

我長得醜,沒人喜歡我,我只有整容變好看了,才自信。

我窮,讓我很自卑,我變得有錢,才自信。

我現在條件一般,我要讓自己變得更好了,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對象。

我覺得有車有房,才能娶到老婆。

如果世界上的人都依賴於這些外在條件才能自信,那就不用生存了,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是完美的。

那如何做到,不依賴「外在條件」而建立自信呢?

在建立「核心自信」之前,你需要更詳細的瞭解什麼是「條件自信」。

「條件自信」主要分為四種,分別是大眾價值觀、裙帶關係、特殊技能、角色扮演。

備註:「迎刃自信狀態金字塔理論」簡稱「自信金字塔」,視覺化顯示採用不同的提升自信方式,對「自信狀態」產生多少的改變。大眾價值觀、裙帶關係、特殊技能、角色扮演都屬於「條件自信」,需要具備一定的前提才能變得自信,並且自信持續不持久。

【條件自信之大眾價值觀】

當我20歲出頭,意識到我需要讓自己,變得自信起來的時候,最先想到,就是如何改變自身外在形象,扮相帥一點,會讓我自信。

於是,在資訊匱乏的年代,我把當時能找到的男性時尚雜誌買了個遍,根據裡面的造型,買了相對低廉的搭配,剛畢業沒什麼錢,只能講究性價比。

在鏡子面前一站,猛然發現比自己之前技術IT宅男的形象,做了361度的反轉,我成了當時的IT型男。我發現自己比也是搞技術的同事,更有型更時尚,優越感油然而生,自信心陡增。

可直到遇見一見鍾情的女生時,我又被打回原形,在她面前莫名的緊張,大腦裡不斷的自我過濾要說出來的話,越篩選越說不出來,患得患失,想贏怕輸,別人給了機會,卻讓自己搞砸,悔恨、遺憾、糾結。

我這時才意識到,我的自信非常脆弱,像一隻光滑的蛋殼一敲就碎。

直到後來我知道了「大眾價值觀」這個概念,才明白我脆弱的自信來自於這裡。

「大眾價值觀」的 自信,是指你是否符合大眾價值觀的標準,來決定認為自己的自信是高還是低。

比如,你今天買了一件新的襯衣,穿上身非常的帥氣,你的自信是不是會變高一點?

又比如,今天你買了一輛車,成了有車一族,已經在意淫有車了就可以搭著妹紙去談戀愛,你會不會自信更高一點?

再比如,你今天買了一套房子,自信更高了,因為你終於有資本對未來岳母說,你是有房一族,當然幾十年房貸的壓力另算。

因為,大眾價值觀說,有車有房是好事情,是高價值的表現,穿好看的衣服是自信的表現。如果,你滿足了這套要求,你就符合了大眾價值觀的標準,自信就變高了。

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各種明星代言的廣告,潛臺詞都是想告訴你,用了我的產品,你就自信了,你就牛逼,快來買吧。

幾年前,陳冠希代言的某種男士香氛,類似於去除體味的產品。廣告賣點是隻要用了我的香氛,可立刻變成萬人迷型男,這種香味可以瞬間吸引美女。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有這樣的產品,絕對會像偉哥一樣暢銷。

這種自信能持續多久?

一件新襯衣的新鮮感的自信,大概也就能持續幾天到一星期左右。

一輛車,一套房時間會更長一些。

一般來,說價值低,持續時間短,價值高,持續時間稍長一些。

【條件自信之裙帶關係】

現在的中國社會是人情社會、關係社會,如果你有關係,可以走後門,節約時間、成本,加快效率。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就慢慢習慣於依賴群體才行動。

我以前參加社交活動,如果沒有和朋友一起去,就會感到沒有安全感,害怕一個人勢單力薄,萬一發生什麼事,沒有人照應,久而久之,獨立性就慢慢退化了。

到了陌生人多的場合,我發現只要當時狀態不好,就很容易躲在角落裡,默默的玩手機,不敢和別人打招呼,不懂如何融入一個新環境,時間一長就會越來越覺得沒意思,索性就在家裡宅著。

而如果有人主動熱情找我聊天,也會慢慢的放開自己,能聊一會,但也僅限於周圍的幾個人。

如果,有自己朋友在場,尤其是那種比較放得開,能量氣場很足的人,我就會容易被帶動起來,但下次沒有這個朋友在,就又會變回原形。這讓我意識到,在社交時的狀態,很依賴於周圍人的反應和帶動,所以裙帶關係也是提升自信的一種方法。

就連「你瞅啥,瞅你咋地」這樣的行為,都會涉及裙帶關係。你一個人很慫,不敢瞅,但你有一幫人幫你瞅,你是不是就瞬間自信滿滿?。

【條件自信之特殊技能】

我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都擁有某個技能,或在某方面相對擅長和有經驗,你在使用這個技能時會感到有自信。

有一次,我們一群朋友聚餐,其中一個人,是朋友的朋友,連名字叫什麼,我都不記得,因為很沒有存在感,吃飯時都沒說話,非常內向。飯後節目是K歌,在進入包廂後,我發現這位朋友立馬變身麥霸,踴躍的點歌和唱一些比較豪邁、激昂、高難度的歌曲。我能感受到,KTV變成了他的主場,唱歌是讓他展現自身價值的特殊場合,幾曲之後他也明顯話多起來。

後來再次遇見時,發現他日常就是一副內向不愛說話的狀態,當我主動問他為什麼會這樣時,得到答案是,他其實內心非常想主動溝通表達自己,但就是不懂的方法,感覺有心無力,而自己在唱歌時可以讓自己放得開,所以就會容易多說話。

所以,這位朋友是無意間藉助了「條件自信」中的「特殊技能」,才讓作為內向者的自己,能有勇敢表達自己的機會。他只不過是無心插柳的在使用,卻沒辦法徹底改變,而我早已看穿這一切。

另外一個例子,在某論壇上,有人發了一個積累與異性聊天慣例的帖子,有幾十頁的回帖。帖子主旨,希望大家能把自己碰到異性刁鑽問題,以及應對「標準答案」發上來,共大家學習背誦,以備不時之需。

雖然真能讓不懂聊天的人至少能說出話,但這是在背臺詞,而不是真實的情感交流。

因為這是把「理性思維」錯誤的套在本應該是「感性思維」的溝通交流上,這種錯位導致的結果,會讓人變成冷冰冰的聊天機器人,就像SIRI。你發出一個含有某個關鍵詞的問句,對方會自動在大腦裡,搜索背過的可能匹配的答案然後輸出給你。殊不知,這隻能騙騙不諳世事的小女生,而稍微有些社會閱歷、社交直覺、第六感很準的女生,一眼就會看穿你的把戲。

能感覺到你的不正常,就像siri雖然已經很智能了,但你還是能感覺到,它不過是個冷冰冰的機器人,而不是有真實感情色彩的人。更不用說那些「天資愚鈍」的人,根本背不了海量的慣例庫,因為人是活的,說話內容千變萬化,不太可能每次都會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應該是掌握聊天的本質靈活應對。像類似的特殊技能,是可以臨時性的提高自信狀態,卻有副作用。

【條件自信之角色扮演】

有人發現,如果用一些裝逼,裝高價值人士的方法,可以比較快速的吸引到一些異性的注意。

比如,只是個普通白領,通過服飾造型打扮成了高富帥或社會精英的樣子。去到酒吧,就把在淘寶上買的仿真法拉利車鑰匙,丟在桌子上顯擺。通過這些方法,的確是可以騙到一些人,這也正好證明,他是缺乏自信、安全感,這並非是真正的自信,而是在偽裝成另一個人,才能有自信去做一些事情。

是偽裝就會有揭穿的一天,並且無法搞定質量與層次,都比自己高的異性。

不真實的身份,一旦回到現實生活狀態,就會又變得不自信。由於在扮演角色和真實的自己,來回徘徊,久而久之,人格也會變得分裂,分不清到底哪個是自己。

你在公司裡是個管理層,很多人都要聽命於你,你在他們面前很自信,因為你有權力。如果你碰到同行,雖然層級比你低,但他們不是你的下屬,你還會有相應的自信嗎?

【突破舒適區,不斷提升自我】

大眾價值觀、裙帶關係、特殊技能、角色扮演,這四種基本上都是可以用錢來解決,所有又回到了本節開頭,有錢就能不自卑嗎?

問題是有錢還好,那沒錢怎麼辦?這些都是無法長久、無法自我掌控、無法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

我們做到真正提升自己,讓你的核心自信增強,不用再擔心內心的脆弱,而過度的依賴條件自信。

「條件自信」並非完全一點都不能用,而是應該採取「不依賴」的態度。

當你還不夠真正內心強大的時候,是需要先用一些「條件自信」來慢慢積累一些成功經驗。

就好比,你父母對你再好,再寵愛,你在還未成年經濟獨立之前,還是需要他們的幫助,但你不可能依賴於他們照顧你一輩子,你需要「獨立」,而「不依賴」條件自信,就是獨立的表現。

如果一個人只有主觀上的自信,那不是真正的內心強大,而是自負。

自負,就是過高地估計自己。人的自我意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自我認知、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體驗。

人評價自己,要靠自我認知,有的人過高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負;有的人過低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卑。

自負,往往以語言、行動等方式表現出來。

自負,實質是無知的表現。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無知有兩種表現,一是盲從,二是狂妄。

自負,有時表現為狂妄。大家最熟知的例子,莫過於芙蓉姐姐和鳳姐了,當然,這可能是他們故意製造出來的標籤形象,並不一定是他們真實的樣子。

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在社會學習理論中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

自我效能感,關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麼技能,而是個體用其擁有的技能,能夠做些什麼。

人在主觀上進行自我暗示、思維方式的改變,同時也需要通過實際的大量行動,進行失敗、成功等經驗的累積。

客觀的結果,都會增加你的實力,會反過來,促進主觀上的思維變化。尤其是,你獲得成功經驗的時,你的大腦有一個“獎賞機制”會對你進行獎賞。

例如,當你成功通過,一項較難技能的考試,比如汽車駕駛,你會感到,自己原來水平還不錯,尤其是看到一起學習的同學,有人多次都未通過,你會有優越感。

你有了錢,可能就會想要更有錢,想要更多認同,更多權力,人的慾望是無窮的。收入的增加,當超過一定的溫飽線後,幸福指數不會隨著金額的增高也大幅度增高。

自信也一樣,你能多賺錢,說明你有了更好的生存手段,但如果你沒有去修煉你的內心,不懂如何調節和應對比你強勢的人、你喜歡的人、對你有惡意的人等情況,你的內心依然不堪一擊。

核心自信的好處,就在於當你不斷的修煉積累後,你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認可都在增強,你的自信心不容易再受到外界的影響,也不再容易遭受別人的打擊,你會變得更獨立。

想要真正的核心自信,請在賺錢的同時,提升你的自信思維,別再被「條件自信」所迷惑,內外兼修,才能讓你內心更強大。

怎樣變成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首先需要提升核心自信。提升核心自信有3個入門基本步驟。

1)扭轉思維模式

2)調整精神狀態

3)突破舒適區,不斷提升自己

1)扭轉思維模式

需要先認知,前面提到的條件自信是什麼,以及對你構建,真正內心強大的自信,有什麼影響。

調整此類社會規範、認知對自己的束縛。

當你循序漸進,擺脫這些條件自信的影響,減少自己對它們的依賴,是建立強大內心的前提。

2)調整精神狀態

這涉及到精神、能量、氣場的話題。

如果,你是一個因為工作生活不規律導致精神萎靡、身體健康不佳、同時又缺乏運動與活力。

那你的整體精神力量,就會非常的薄弱,當你遇到困難挫折時,沒有足夠的精神力量作為內在的支撐,那也是無法擁有強大內心的。

調整精神狀態,先從每天的睡眠、飲食、運動、健康著手。

3)突破舒適區,不段提升自己

如果一個人只有主觀上的自信,那不是真正的內心強大,而是自負。

自負,就是過高地估計自己。人的自我意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自我認知、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體驗。

人評價自己,要靠自我認知,有的人過高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負;有的人過低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卑。

自負,往往以語言、行動等方式表現出來。

自負,實質是無知的表現。主要表現在不自知。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無知有兩種表現,一是盲從,二是狂妄。

自負,有時表現為狂妄。大家最熟知的例子,莫過於芙蓉姐姐和鳳姐了,當然,這可能是他們故意製造出來的標籤形象,並不一定是他們真實的樣子。

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在社會學習理論中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

自我效能,感關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麼技能,而是個體用其擁有的技能,能夠做些什麼。

人在主觀上進行自我暗示、思維方式的改變,同時也需要通過實際的大量行動,進行失敗、成功等經驗的累積。

客觀的結果,都會增加你的實力,會反過來,促進主觀上的思維變化。

尤其是,你獲得成功經驗的時,你的大腦有一個“獎賞機制”會對你進行獎賞。

在心理學中,當人作出某一決策後,如果被證實正確,併產生了好的結果,大腦會向負責決策的區域,發送“獎賞”信號,這會促進,人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環,這被稱作“獎賞效應”。

例如,當你成功通過,一項較難技能的考試,比如汽車駕駛,你會感到,自己原來水平還不錯,尤其是看到一起學習的同學,有人多次都未通過,你會有優越感。

小時候恐懼演講的我,通過近幾年,逼自己學習和訓練,現在至少可以在YY語音,隨便和幾百人侃侃而談1、2個小時。

雖然還達不到喬布斯、雷布斯、羅布斯的大神級別,但至少已經擁有了,認可自己的一群鐵桿簇擁。

每當有粉絲讚許和打賞,都在不斷讓我感到,原來我真的可以做到,原來我可以幫助到很多人,原來我是個有價值的人。

這一次次的訓練提高、被肯定,都在不斷的強化我的自信心。

小時候因為當眾說話的恐懼感,已經離我遠去,我已不再害怕演講,甚至享受演講。

所以,每次突破舒適區,挑戰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就是一個訓練強大內心的過程。

核心自信(強大內心),就是不斷地提升與超越自己,產生一種來源於內心深處的最強大力量的過程。

這種強大的力量感,在你的大腦裡產生時,你就覺得擁有了一種『超能力』,一種超強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扭轉一切,幫助你有勇氣和底氣,去解決遇到的各種難題。

所以,我對內心強大的定義,內心強大就是擁有核心自信。

核心自信,源自正確思維觀念的建立,與大量成功經驗的實力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