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 流 感 的診斷及其防治措施,禽 病 防 治 不 容 馬 虎

禽流感又稱為歐洲雞瘟或真性雞瘟,它是一種禽類傳染性疾病,多由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給我國的養禽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對於該病的防控,需要結合發病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是甲型流感病毒,其中一些亞型能引起人畜共患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傳染性強、發病急,對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都有較大損傷,能引起嚴重的全身性敗血症,是我國的一類動物疫病。目前所知的能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亞型有H5、H7和H9亞型毒株。

禽 流 感 的診斷及其防治措施,禽 病 防 治 不 容 馬 虎

一、禽流感流行特點分析

1、發病季節

禽流感發病通常無季節限制,但易爆發於秋冬或冬春等氣候劇烈變化的時期。與其他季節相比,禽流感夏季發病率較低,患雞的症狀也較輕。究其原因,可能與高溫和紫外線不利於流感病毒存活有關。夏季的溫度及光照強度相對較高,對病毒具有較強的殺滅作用,致使病毒存活期隨之縮短。

2、傳染源

禽流感的傳染源很多,大多數禽類都能攜帶病毒傳播疾病,包括雞、鴨、鵝、鴿子、鵪鶉、鸚鵡等禽類,其中雞以及各個品種的雛禽是該病的高發群體,部分水禽或鳥類感染後成為隱性帶毒者,使該病防控難度加大。人類接觸患病禽或被汙染的器具、使用含有禽流感病毒的肉製品等均易感染患病。

3、傳播途徑

禽流感病毒傳播速度很快,不僅可造成全雞群感染,還可波及相鄰雞場,進一步擴大感染範圍。該病毒以橫向傳播為主,即通過與感染禽類直接接觸或與被汙染的水、飼料、蛋筐及運輸工具等病毒汙染物間接接觸等方式傳播病毒。其中糞便、羽毛等病毒汙染物的病毒含量高且存活期長,可汙染空氣經呼吸道進行傳播,應採取措施進行重點防控。

禽 流 感 的診斷及其防治措施,禽 病 防 治 不 容 馬 虎

二、禽流感的危害

1、引發家禽的死亡

目前的養畜業在面對禽流感上還是會力不從心,在面對高致發病傳染性禽流感時,家禽的死亡也是在所難免。在1878年自從意大利發現禽流感以來,它帶給養畜業的損失是巨大的。1988年的墨西哥也爆發了高致病性禽流感,1997年香港也出現變異性A型禽流感,造成的家禽死亡數量多不勝數,經濟損失也是數以千萬計。這些都表明禽流感的危害的易發性,需要進行嚴格控制。對於任何家禽來說,禽流感的存在都是致命的,這也對養畜業帶來極大風險。

2、禽畜生產機能下降

不同的品種,還有飼養的時間長短,對禽流感的反應是不一樣的,但是在總體上都是養畜業內的各種禽類身體機能都出現下降,嚴重的是大面積的死亡。情況稍好一點的是神經失調,運動量減少或者呈現出一定的發病症狀。肉禽的反應是食量減少,成才緩慢,體弱多病且成長出的肉的品質會下降。蛋禽的表現則是輸卵管萎縮,下蛋量會急劇減少,下蛋率降低。蛋殼質量差,畸形蛋也多,質量上就會差很多,使得養畜業經濟增長速度降低,嚴重影響發展。

禽 流 感 的診斷及其防治措施,禽 病 防 治 不 容 馬 虎

三、臨床症狀

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症狀表現為全身性,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統以及神經系統出現病變。該病的潛伏期為幾個小時至幾天。對於急性患病的雞群,通常沒有典型的臨床症狀而發生迅速死亡,死亡率高,能達到70%以上。對於亞急性發病的雞群,在患病初期臨床症狀表現為體溫上升至41℃以上,頭部腫脹,眼瞼浮腫,雞冠出血甚至壞死,並有伴隨呼吸不暢、咳嗽、打噴嚏等症狀,糞便狀態改變,呈黃綠色。隨著病情的發展,患病雞眼睛分泌黃白色膿性物質,同時出現抽搐、頭頸後扭、共濟失調等症狀,嚴重時可發生癱瘓。人類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後,患病初期臨床症狀與普通感冒類似,症狀為發熱、咳嗽、肌肉痠痛以及全身性症狀,隨後出現呼吸不暢、肺炎等。病情嚴重的在短時間內病情發展為呼吸窘迫綜合症、敗血症,隨後多器官衰竭導致死亡。

禽 流 感 的診斷及其防治措施,禽 病 防 治 不 容 馬 虎

四、疾病鑑別診斷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發病特點、臨床症狀以及病理變化與部分傳染性疾病較為相似,在診斷時需要加以鑑別,以免誤診延誤病情。尤其是在疾病發生混合感染的情況下,鑑別診斷的意義重大。

1、禽流感與新城疫

這2種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均具有傳染性,發病不分品種和年齡。體溫上升,精神萎靡、食慾極度減退、呼吸困難等症狀相似。區別在於新城疫患病雞的嗉囊內有積液、膨脹,倒提有液體從口中流出,患病禽飲水量增加。

2、禽流感與禽霍亂

這2種疾病都具有傳染性,且能感染各個年齡的家禽,發病急,食慾下降,呼吸困難。解剖患病雞時均可見皮下組織、黏膜、腺胃內有出血點,蛋雞患病會出現卵泡內充血、出血現象。不同之處在於,禽霍亂病原是細菌,使用抗生素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神經症狀不明顯,解剖時可見肝臟表面有灰白色壞死灶,關節部位重大發炎,脾臟通常無病變,鏡檢可見革蘭氏陰性桿菌。

3、禽流感與傳染性支氣管炎

2種疾病的病原都是病毒,臨床症狀相似,都能導致產蛋率下降,產畸形蛋,卵泡病變等。區別在於傳染性支氣管炎只感染雞,不能感染其他家禽,尤其是對小於40日齡的雛雞危害最為嚴重,6周齡以上的患病雞死亡率較低,解剖可見整個腎臟呈白色網格狀。

4、禽流感與傳染性鼻炎

高致病性禽流感與傳染性鼻炎都能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且能感染所有年齡段的雞,具有相似的臨床症狀。區別在於傳染性鼻炎的病原是雞副嗜血桿菌,使用磺胺類藥物治療能取得一定的療效,死亡率比較低,患病雞不會表現出神經症狀,內臟器官沒有明顯病變。

禽 流 感 的診斷及其防治措施,禽 病 防 治 不 容 馬 虎

五、診斷要點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症複雜,危害嚴重,進行診斷對防控該病的意義重大,對流行病學進行分析,同時觀察臨床症狀與病理變化能對該病進行初步診斷,為保證結果的準確性,需要與幾種常見且症狀相似的疾病進行鑑別。實驗室診斷能確診高致病性禽流感,目前使用最多的診斷技術是RT-PCR技術、ELISA、HA和HI技術。利用核酸序列擴增技術能對H5及H7進行快速檢測,此種方法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並且對區分致病與非致病性禽流感有一定的效果。

禽 流 感 的診斷及其防治措施,禽 病 防 治 不 容 馬 虎

六、主要預防措施

1、改善環境條件

為家禽提供良好的養殖環境和生存空間對於降低禽流感發病率具有積極作用,也是提高家禽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應加強環境消毒,及時清理糞便、墊料、病死家禽及生活垃圾等固體廢物,努力減少傳染源,控制疫病傳播。

2、提高飼養管理水平

目前,散養管理是養雞戶的主要養殖模式,很多人未意識到疫病預防的重要性,未按相應程序免疫,導致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幾率升高。應努力提高飼養管理水平,提倡封閉養殖,適當限制家禽與環境接觸,以防疫情流行。同時,努力改善周邊環境,合理控制養殖規模,採取設置隔離帶等方式保證疫情來臨時家禽的安全。

3、提高免疫密度,重視免疫監測

為確保免疫接種效果,應採取措施提高免疫密度,重視免疫監測。當地政府應指導養雞戶採取相應的免疫措施,按規定程序防疫,同時努力提高疫苗注射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職業素養,保證疫苗注射量和注射部位的準確度,合理保存疫苗,以提高禽流感防控水平。

禽 流 感 的診斷及其防治措施,禽 病 防 治 不 容 馬 虎


禽流感疾病的危害和防治是需要在生產實踐中實現的,切實對禽流感疾病的關注和重視,提高預防措施的意識。最後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搞好家禽的生產,預防禽流感的發生,關鍵是要始終如一地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才能提高效益,避免嚴重的經濟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