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君子鬥不過小人?

君子鬥不過小人。之所以鬥不過,
是因為君子講道義,小人講勢利;


君子愛講正理,小人總說歪理;
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陽奉陰違;
君子追求和諧,小人存心搗亂;

君子嚴責自己,小人暗算他人;
君子總在明處,小人常在暗處;
君子不記人過,小人與人交惡;
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幫結派;
君子顧全大局,小人只顧已私;

君子顧及臉面,小人不計影響;
君子老實做事,小人弄虛做假;
君子襟懷坦蕩,小人鼠肚雞腸。
君子適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
君子溫和如三春暖風,小人陰險如冬日嚴霜。有這樣的對比,君子何能戰勝小人!


為何君子鬥不過小人?


君子鬥不過,也只能在受騙蒙冤時感嘆有假,在受欺侮時忍氣吞聲,在遭汙陷時有口難辯,在受攻擊時頭痛上火。因為:
論爭鬥,你沒他狠;
論爭辯,你沒他滑;
論勢力,你沒他大;
論關係,你沒他廣;
論靠山,你沒他多;
論狡詐,你沒他會。
這麼些“沒有“,你何以鬥得過他?你沒見,他能把方的說成圓的,把圓的說成方的;他說一萬句假話一點也不臉紅;他只有勢利卻裝出一幅代表真理的樣子,他有意損你,氣你,你怎麼能奈何得了他?


為何君子鬥不過小人?

君子小人之分,是在道德方面。君子是具賢德之人,代表正義,代表美好,代表秩序,代表和諧。小人則是性惡之人,代表邪惡,代表醜陋,代表混亂,代表破壞。君子與小人是一對矛盾,這種矛盾任何社會都存在,只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背景,彼此的消長不同,所受的對待不同,因此產生的社會風氣也不同。

在風俗淳正的時候,君子受重視,小人被不齒;君子行其道,小人躲一邊;君子受尊敬,小人遭唾棄;君子受重用,小人受輕蔑;而在風氣不正的時候,則剛好相反,小人神氣,君子憋氣;小人飛黃騰達,君子懷才不遇;小人使奸弄巧,君子飽受迫害。尤其是在一些關鍵位置,君子多了,風氣就好。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小人多了,風氣就差,高逑一人弄權,多少英雄遠走。

為何君子鬥不過小人?

如此說來,一般君子,也只能潔身自好,親賢達而遠小人,寧靜淡泊,遠爭鬥以避禍。至於將小人鬥下去,那需要等待時機,待健康力量足以橫掃小人勢力時才行。尤其是扭轉大的風氣,則需要有大君子出現才行,這樣的大君子,就是聖賢。不過,小人可以得逞一時,不可得逞一世,正義的力量最終還是可以戰勝邪惡的,儘管這往往要走過艱難曲折的道路,這也正是君子理想不滅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