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曾國藩傳》4、“曾剃頭”的奇恥大辱與臥薪嚐膽

能夠聆聽何需閱讀

點擊上方藍色標識讓曉書童說給您聽

解讀《曾國藩傳》4、“曾剃頭”的奇恥大辱與臥薪嚐膽

前情回顧

曾國藩打通了科舉之路,中進士,點翰林,一路飛黃騰達。工作不到十年的時間,他就從副處級官員升到了副部級高官,禮部侍郎,二品大員。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他能以火箭的速度高升,首先得益於他立志做聖人之後所展現出來的強大自我管理能力。他給自己立下了12條行為準則,嚴格執行,早起、靜坐、練字、讀書、作詩等等,因為長期的自律和充分的準備,在兩次翰林大考當中都取得了極其優異的成績,深受道光皇帝喜愛。

其次,他交遊廣闊,在同事當中的名聲特別好。因為他以聖人的標準件要求自己,肯為別人著想,肯於付出,名望越來越高,成為了湖南籍官員的領袖,揹負一鄉之望,這當然也就有利於他仕途的發展。

再有,因為曾國藩能幹,中樞領導當中也有人很欣賞他,這個人叫穆彰阿。但是曾國藩一生為官都秉持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絕不攀附私人。我們自己身在職場中,怎麼處理上下級之間的關係,是盯著眼前利益,跟好人,抱好大腿呢?還是沉下心來在公司乃至行業中積累自己的價值,避開無畏的人事鬥爭呢?鑑於曾國藩的做法以及我自己在工作中的體會,現在我會堅定的選擇後者。



曾國藩位居高官之後,手中有了實權,本想大展拳腳,有所建樹。但是當時的官場風氣是汙濁混沌,人人皆不作為。他想憑藉個人之力,推動國家改革,無異於痴人說夢。

咸豐皇帝上臺,“詐屍”性的勵精圖治之後,還是掩藏不住自己的平庸,毫無成就大事的堅持與擔當。

曾國藩痛心疾首,決定用嚴厲的措辭敲打一下,於是上疏指出了皇帝的三大錯誤,避重就輕,不求實際和剛愎自用。惹得咸豐皇帝雷霆一怒,差點就殺了他。這個疙瘩,在咸豐皇帝心裡,可是記了一輩子。

在開罪皇帝的同時,曾國藩打破了“官官相護”的潛規則,硬懟了兩個勢力龐大的權貴,這又讓他一下子就成為了官場上的異類,周圍同僚紛紛避之唯恐不及。

因此,42歲的曾國藩在京師成為了一個人人唾罵的人物,這也是他人生當中的第二大塹。

曾國藩在京城官場的失敗,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的失敗,過於堅守自己的理想,用心中的理想標尺去苛責真實的世界,是很多年輕人都會犯的錯誤。

很快,曾國藩被派往江西任職,在失意沒落中結束了自己12年的京官生涯。但是他萬萬想不到,更加巨大挫折與羞辱正在不遠處等著他,他個人的命運將國家的安慰綁定在一起,跌宕起伏,風雨飄搖。

天下大亂,赤地立新

曾國藩在前往江西的路上,接到了喪報,自己的母親去世了。在當時,官員的父母去世,必須要回家守孝。所以曾國藩的這個主考官的美差是當不成了,不過他畢竟蓄養深厚,很快就平靜了下來,返回湖南老家。

這個時候的他自己也覺得,在如今的官場上是沒有辦法實現我的遠大抱負了,反正已經官居二品,完成了光大門楣的任務。現在曾國藩打算一心只讀聖賢書,開始了自己的學者生涯。

可就是曾國藩決定息影山林之際,咸豐皇帝下達了一道命令,讓他趕緊出山。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是太平天國運動愈演愈烈。在咸豐剛剛繼位的時候,廣西金田爆發了起義,現如今太平軍從兩廣揮師北上,湖南湖北地區紛紛糜爛。咸豐皇帝情急之下,命令各地在籍官員協辦“團練”,也就是組建民兵武裝力量,其中就包括在家守孝的曾國藩。

接到命令的他呢,本來是打算拒絕的。一來他自己是個文官出身,現在想要投筆從戎,帶兵打仗哪裡有這麼容易啊。

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對咸豐已經徹底失去信心了,倦鳥剛剛歸巢,肯定也不想復出嘛。



但是他的一位好朋友前來弔孝的時候,得知此事力勸曾國藩出山,他說,你之前總是抱怨官場死氣沉沉,沒辦法實現你的政治理想。可是你要明白亂世出英雄啊,現在可是天下大亂,豈不是你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這你還不去?你是不是傻?



曾國藩恍然驚醒:對啊,如今天下大亂,秩序蹦解,中央對各地的控制力大不如前,這不就是天賜我開天闢地,赤地立新的大好時機嗎?

於是他決定出山,大幹一場。

解讀《曾國藩傳》4、“曾剃頭”的奇恥大辱與臥薪嚐膽

屠夫“曾剃頭”

曾國藩是正二品,禮部侍郎,他和湖南巡撫,也就是省長是一個級別的。其他所有官員的級別都沒有他高。來到長沙他立即就在巡撫衙門邊上設置了一個“審案局”。並且以自己的名義發文昭告全省,要把全省的社會治安工作都給統抓起來。

當時太平軍已經去到湖北,湖南就得以喘息之機,但是太平軍把當地的土匪勢力都給帶起來了,所以現在穩定社會治安,就成了當務之急。

曾國藩的審案局實際上就是湖南省社會治安嚴打指揮中心,他來到長沙之後展現出霹靂手段,把全省的民間團練武裝召集到一起,加以訓練之後四處剿匪,緊接著又把工作放在了除暴安良,打擊地方黑惡勢力上。

曾國藩認為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治亂世需用重典。所以他下令,但凡地方上有土匪、流氓,搶劫犯被抓到了,不用經過州縣兩級的審理,直接送到我這裡來,對於黑惡勢力違法犯罪行為,我是零容忍,來了就按照最高規格接待,直接殺頭。

所以審案局成立4個月,曾國藩就親手殺掉了140多人,在他的指示下手下殺掉的罪犯就更時幾倍於此。

從此人送外號,“曾剃頭”,他在這件事情上的鐵腕和殘忍確實是令人吃驚的。儒家本有“好生之仁”,可曾國藩為什麼一出山就殺人如麻?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非常時期需要非常手段,現在太平軍勢力橫行天下,民眾都認為官府不足為懼,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重新樹立威信,穩定秩序,需要施行這樣的恐怖統治。曾國藩說:如果天下能太平,我也不怕背上殘忍的罵名。

曾國藩的鐵血手腕收到了成效,湖南省的社會秩序立即就安定了下來。那曾剃頭這麼有擔當,解決了這麼大的問題,深受匪患貽害的百姓肯定是拍手稱讚,那官員是不是也應該感謝曾國藩的有所作為呢?其實根本不是,不僅沒有任何的感激,反而是極其的厭惡他。

曾國藩惡名滿城,成為眾矢之的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動了別人的奶酪。

他設立“審案局”,就是把各級的社會治安權都收歸到了自己的名下。權利那可是封建官員們的眼珠啊,也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和得到他人尊重、巴結、攀附的唯一資本,你把抓捕、審理、監禁、處決權統統收歸自己所有,那其他官員還怎麼辦?

再有,曾國藩來了之後非常的勤勉,他半年裡辦的事情,超過了湖南幾十年的工作成績,曾國藩的能幹反襯出了其他官員的無能。這又讓其他人的面子往哪裡放呢?

咸豐當時任命了43位團練大臣。其他人的做法多半是分為兩類,一類是深知自己不受地方官員的歡迎,所以就隨便弄間辦公室,掛塊牌子敷衍了事。第二類是把皇帝的聖旨變成了中飽私囊的好機會。扯著皇帝的幌子,以練兵為由,敲詐地方大戶。

只有曾國藩,憨頭憨腦的,不要錢也不要名利,只想著為國家分憂,拿手去戳其他官員的眼珠子。他已經混跡官場多年,當然不是不通世故之輩,但是在他自己看來,如今的官場風氣已經敗壞至極,他就是想用自己剛猛的辦事風格,給渾渾噩噩的湖南官場一個震動,打破這個死氣沉沉的鐵屋。

可是這些地方官,雖然辦正事昏聵不已,但是幹起壞事兒來確是行家裡手,一場巨大的風波馬上就要來了。

長沙之辱

曾國藩來到長沙,在抓治安的同時,還著手創建了一支嶄新的軍隊“湘軍”。曾國藩非常注重政治教育工作,所以他經常都要組織訓話,用“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孔孟之道和“不要錢、不怕死”的岳飛精神來激勵將士們,教育他們忠君愛國,不得擾民。

這當然是一件好事兒,但是曾國藩再次把手伸向了自己權利範圍之外。

和其他各地的國家軍隊一樣,駐長沙的綠營軍,軍紀廢弛,四處擾民。於是曾國藩就要求綠營兵和“湘軍”一同合練,反正一隻羊也是趕,兩隻羊也是放,你們來一起聽聽也是好事兒。

但是人家綠營兵根本就看不起曾國藩和他的湘軍,我們是正規軍,你們是民兵,我們是警察,你們是城管,憑什麼和你們一起合練啊。當時長沙副將叫做清德,帶頭抵制合練,那有領導撐腰,下面的士兵就更不聽曾國藩的招呼了。

曾國藩一看,你這樣搞那我的隊伍還怎麼帶,於是曾國藩給皇帝上了個摺子,彈劾他。正好這個清德也不是東西,於是被咸豐革職拿辦。

這算是曾國藩與湖南官場的第一次正面衝突,看起來以他的勝利而告終,但是其中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我們之前就說,晚清的官場講究“官官相護”,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彼此掩蓋,才能最大的保證集體的安全,你這樣動輒咬人,上疏彈劾,當然令人人自危。而清德的上司,湖南提督,也就是湖南最高軍事長官鮑起豹正準備要報復曾國藩。

綠營兵看“湘軍”一直都不順眼,這次藉故與湘勇發生了械鬥,雙方各有負傷。曾國藩很生氣,沒有紀律還打什麼仗?於是他給鮑起豹發了封公文,要他逮捕帶頭鬧事的綠營兵。

鮑起豹正好藉此機會報復,他故意把幾名肇事的士兵五花大綁,然後大張旗鼓的送去給曾國藩,同時讓人散播曾國藩要嚴懲這幾個綠營兵的消息,鼓動軍人鬧事。結果事情逐漸鬧大,綠營兵群情激憤,上街示威,要求曾國藩放人。

這個時候滿城的官員都關起大門袖手旁觀,等著看曾國藩的笑話。綠營兵見狀膽子更大了,竟然開始圍攻曾國藩的公館。

之前我們說曾國藩的“審案局”是設在巡撫衙門的院子裡,曾國藩覺得你膽子再大也不敢衝武裝攻擊我這個朝廷二品大員吧?所以被圍攻之後,他還在若無其事的處理公文,毫不擔心。不料綠營兵竟然破門而入,打傷了他的隨從,連曾國藩自己都差點挨刀子。

他趕緊奪路而逃,跑去敲隔壁巡撫的大門。外面鬧事,巡撫駱秉章聽得是一清二楚,可是直到曾國藩來叩門,他才故作驚訝的出來調停。士兵們一見巡撫大人也就規矩了。

駱秉章上前給那幾個被捆綁的綠營兵鬆綁,還連連道歉說讓兄弟們受委屈了。士兵們一看巡撫大人都給了這麼大的面子,也就興高采烈的回去了。駱秉章轉過身一句安慰曾國藩的話都沒有,而是說了一句:“以後打仗還得靠他們。”然後就走了。

曾國藩氣得是啞口無言。全湖南的官員都看著前段時間飛揚跋扈的曾國藩被狠狠的修理了一頓,各個眉開眼笑。一時間,到處都是對曾國藩的譏笑之聲。

這是他有生以來遇到的最嚴重的挫折,也是他人生的第三大塹。之前進秀才時的艱難,和在京城官場遇到的挫敗,與這次相比,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堂堂副部級高管,差點讓鬧事的兵痞給殺了,這樣的事情在今天我們根本就無法想象,可以想見曾國藩要有多氣。

他的第一反應是向皇帝控訴,乾脆把到長沙以來受到的所有排擠和委屈都向皇帝陳述一番。但是又轉念一想,我這一道奏摺上去,頂多能扳倒一個鮑起豹,我難道還能把全湖南的官員統統打倒不成?這樣一來,那我以後在湖南的處境豈不是更加的舉步維艱嗎?

經過幾夜不眠的反思,他做出了一個完全出人意料的決定。牙被打掉了我不讓別人知道,眉毛都不皺一下的嚥下去,忍辱負重,臥薪嚐膽。他不再與長沙官場糾纏,而是帶著自己的湘軍,前往僻靜的衡陽,我不與你們爭一日之長短,待我練就神兵,斬獲武功,才是挽回今日之辱最好的辦法。

解讀《曾國藩傳》4、“曾剃頭”的奇恥大辱與臥薪嚐膽

傳統文化毀滅者

1853年,43歲的曾國藩,揹負著恥辱來到衡陽。湘軍的出現,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兒,這直接改變了曾國藩和整個國家的命運走向。

曾國藩在家守孝,接到的命令是幫辦團練,也就是訓練民兵,在當地剿匪。但是曾國藩出山之前就已經想好,他要以團練為名,創建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用它來挽救朝廷再造國家。

但是我們可以想見,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在任何朝代,軍隊都是國家的根本,清朝歷代皇帝從未讓漢人染指軍權,所以曾國藩想要做的是一件挑戰國家原則的事情。

那他為什麼要冒著毀家滅族的危險來還要幹這件事兒呢?

首先是因為他所面對的敵人,威脅極其巨大。

對於天平天國的評價,在我的印象中,它是廣大民眾迫於清政府的欺壓,起身推翻腐朽封建統治的正義之師,因為在我上中學的時候,歷史教科書上對天平天國的評價是正面的肯定的。

那現在歷史教科書上又是怎麼說的呢?它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農民戰爭。不過,由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無法提出切實的革命綱領,無法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內部團結。但是呢,他堅持鬥爭了14年,轉戰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你看,對於太平天國的評價變得中肯了很多。

而張宏傑老師在書中指出了天平天國的一大罪惡,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毀滅。

如果天平天國得了天下,那不是改姓易號這麼簡單,而是整個國家將被外來文化所統治。

因為傳教士的一本小冊子,加上自己發高燒時做的一個夢,洪秀全創立了拜上帝教。它的源頭是西方的基督教,只是經過了洪秀全自己的創造性發揮。歷代的農民起義,從來沒有說要消滅我們的傳統文化,可是為了統一思想,洪秀全把我們自己的東西全部劃為妖術,要掃滅所有的中國傳統信仰。

太平軍所到之處,焚孔廟,毀神像,但凡遇到古剎、書院、古蹟、文物,均被焚燬一空。在我們中國,那些活著有功德的人,死了之後會被奉為神。無論是什麼樣的亂臣賊子,也都敬畏神明,李自成到曲阜,不敢冒犯孔廟。張獻忠到梓潼,也祭祀文昌帝君。可太平軍哪怕是面對岳飛、關羽這樣的忠義之士,也要拆了其廟宇,砍掉其神像的腦袋。

洪秀全在南京傾全城之力建造天王府的時候,更是將六朝以來的古建築盡數拆光,像是舉世聞名的南京大報恩寺被炸燬,明代故宮被毀壞得只剩一座門,所有寺觀廟宇,或焚或拆。

作為文化載體的書籍就更是如此了,只要搜到藏書,盡數銷燬,讀書的、買賣書的人一律斬首。

所以在曾國藩看來,如果天平天國起義成功,中國將陷入到巨大的矇昧,這是他決定挺身抵抗的第一個原因。天平天國不僅僅是大清帝國的敵人,而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敵人。

創立“湘軍”

那為什麼不利用正規軍去平定,而是非要自創湘軍呢?

這個原因更簡單,因為這個時候的正規軍已經爛到地上,無法改造了。在道光29年,也就是1849年的時候,有一位俄國外交官來參觀了一次八旗軍隊的火炮射擊訓練。這本應是大清帝國軍界的重要活動,就算皇帝自己不能親自來,也要拍親信前來觀摩。

這樣高級別的軍事演習,想來應該是軍容整齊,氣勢如虹。

可現場的情況讓這位外交官大跌眼鏡,演戲開始之前,士兵們都漫不經心,有得在抽菸袋,有的在吃著早點聊著天,還有的坐在那縫褲子,似乎沒有人關心即將開始的演習。

正式開始之後,整個過程都敷衍了事,胡亂開炮,甚至有的炮彈直接就落在了大炮的旁邊。這樣的演習簡直就是兒戲。這位外交官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炮兵與歐洲的相比,唯一的相同之處在於他們都能打出炮的聲音。

所以就是這樣的軍隊,不僅是在英國人的大炮前不堪一擊,哪怕面對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自己的太平軍也是一觸即潰。



對於正規軍隊的現狀,曾國藩早在京城兼任兵部侍郎的時候就非常的清楚,所以他明白,要挽救這個國家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拋開正規軍,赤地立新,從頭開始訓練出一隻有戰鬥力的嶄新湘軍。



但是正如我們之前所說,一個漢人,要跳出國家體制,創建一支軍隊來代替國家正規軍,這絕對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是在挑戰統治者最敏感的那根神經。



對於這一點,他自己當然是清楚的,曾國藩這個人看上去保守,但是在一些大問題上又表現出了其他人根本就不具備的巨大勇氣。為了挽救國家,他決定放手一搏。

首先,他既然接受的是團練任務,他就藉此為偽裝,向皇帝上疏,因為省城長沙的防守力量空虛,所以他想要建立一個規模稍微大一點的大團。就是以團練之名,行建軍之實。

一般的團練是不出各鄉各縣的,在當地募兵,只保當地平安。他要在長沙建立一個大團,用來防守省城,甚至出省作戰,這就突破了朝廷對於團練作戰區域的限制,這樣一來他可以在整個湖南省招人。

曾國藩為官這麼多年,憑他對官僚體系的瞭解,知道如果按照常規來辦,是永遠不可能成功組建湘軍的,所以曾國藩在這次的奏摺上耍了這麼個心眼。

咸豐皇帝已經焦頭爛額,也不覺得這是件什麼壞事兒,就批准了曾國藩的請求。

這道批覆就成為了曾國藩的尚方寶劍,事實證明,曾國藩就這樣一個極其善於抓住機會和創造機會的人。

但是在建軍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自己沒有帶兵的經驗怎麼辦?他是一個二品大員,但是在地方上沒有名正言順的實權怎麼辦?湖南當地官員多方掣肘怎麼辦?沒有制度保障,沒有軍費來源怎麼辦?

這一系列的問題曾國藩是怎麼解決的?而後他又是怎麼一鳴驚人,雪洗長沙之辱的呢?下期節目,我繼續和您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