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北市场的故事(一):来与不来,我都在这等你

2020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

和平区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与北市场街道联合寻找“有故事的北市场人”

这段时间以来

这些充满着坚守的执着、温暖的情怀

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真实故事和来源于他们的声音

带给我们力量和鼓舞

与大家分享

我与北市场的故事(一):来与不来,我都在这等你

繁华世间,温暖家园

陈雪月:来与不来,我都在这等你

1981年出生于沈阳的陈雪月,自幼跟随姥爷学习奉天皮影,姥爷在北市场茶社演出。1999年,姥爷因病去世,遵照老爷遗愿,雪月只身来到北京,拜在皮影大师周树飞的门下学习,后随师父全国寻访,收藏各地特色皮影藏品300余件。2010年,雪月回到沈阳传承和发扬奉天皮影,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奉天皮影,她积极参与惠民演出,连续三年成为沈阳百万艺术惠民先进个人。同时,她还参与2016辽视春晚、央视《国庆七天乐》等,代表中国匠人参加在保加利亚莫斯利安举办的传统文化节表演,她的雕刻作品被当地博物馆收藏。

2020年,雪月回归北市场。在北市场特色街区里,雪月的“大观茶园”是第一个落户的。谈起皮影,雪月神采奕奕,她说在北市场的茶馆里传承皮影是她最大的梦想。同此前很多人都不相信她能放弃学业,专心学习皮影一样。她要在北市场“原滋原味”的茶馆里,传承和发扬皮影。如今的雪月,除了能演,又能唱,而且还学会了变脸。关于未来,雪月满怀信心又坚定,她说,“来与不来,我和皮影都在北市场等你。”

我与北市场的故事(一):来与不来,我都在这等你

张勇:团圆的滋味“摇”出来

北市粘食的负责人张勇,是皇寺庙会的“铁粉”。每年春节庙会,张勇都带着老式元宵参展。老式元宵是用水磨面手工摇出来的,制作起来非常费工夫。张勇说,每年春节庙会我们坚持现场摇制元宵,一是想让大家亲见制作元宵的真材实料,更是让大家了解传统的元宵制作方法,以及融入其中传统的文化。前些年,好多人都只吃汤圆,而忘记了元宵。我们依托皇寺庙会这个平台,一下一下、一年一年地摇,把老百姓的记忆都摇醒,唤起大家对咱沈阳老味道的念想。

我与北市场的故事(一):来与不来,我都在这等你

贾运喜:小盒子里的世间百态

贾运喜是拉洋片第四代传承人,1963年生于沈阳,2015年加入老北市曲艺团说相声。讲起与皇寺庙会的“缘分”,贾老师滔滔不绝:在一次上台表演传统相声拉洋片的节目中,捧哏演员提出了异议说,你唱的拉洋片是什么调儿啊?跟我们过去唱的不一样啊。我说我唱的是我家的拉洋片啊,我姥爷以前就是唱拉洋片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现场正好有皇寺庙会的负责人。从2015年算起,我已经参加了15次庙会。每次庙会都获得主办方给予的支持。通过在庙会上的展演,不仅恢复了传统拉洋片,还创新打造动画拉洋片、皮影和拉洋片结合的拉洋片等,今年还将推出LED彩灯、炫彩拉洋片。除了形式上的创新,我也很注重结合当下的内容进行创作,比如创作了歌颂劳模的拉洋片,深受游客好评。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我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让让他们焕发出时代的光彩,这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所在。

我与北市场的故事(一):来与不来,我都在这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