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蓮:永不停歇的時光逆行者

  她,是新中國第一批科班出身的舞蹈演員;她,是將芭蕾舞與中國舞藝術結合演繹的第一人;23歲時,她曾代表國家連獲4枚世界金獎,被譽為“東方舞蹈女神”;39歲,她險些因為“過度訓練症”,徹底失去登臺的機會;73歲,她克服關節上的問題,完成自己第600場《紅樓夢》舞劇的演出;現在80歲了,她依然活躍在世界藝術舞臺上。她就是陳愛蓮,新中國第一代舞蹈家,從藝六十七年,被譽為“共和國的紅舞鞋”。

陳愛蓮:永不停歇的時光逆行者

  從孤兒到“東方舞蹈女神”

  陳愛蓮,1939年出生,10歲那年不幸淪為孤兒。1952年她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舞劇團學員班,1954年她考入了剛剛創建的北京舞蹈學校,1959年以全優成績畢業,同年主演了中國第一部芭蕾舞與中國舞蹈相結合的舞劇《魚美人》,成為當時中國最年輕的舞蹈家之一。從1957年起,陳愛蓮先後主演了《魚美人》、《文成公主》、《紅樓夢》、《霸王別姬》、《蘩漪》等多部舞劇,是中國主演舞劇最多的舞蹈家,也是目前全世界活躍在舞劇舞臺上年齡最大的主演之一。獨舞《春江花月夜》根據唐代詩人張若虛的同名詩作改編而來,也是陳愛蓮的拿手好戲,她塑造的漫步江邊、懷揣柔情的少女,同清朗幽輝的月夜意境相映成趣,曾有國外觀眾在看過她的表演後,直接叫她“the moon”(月亮)和被驚呼為“東方的神秘力量”,出神入化的技藝背後少不了對角色與戲的極盡研磨。出道以來,出演了形形色色的舞劇,塑造了各類迥異的角色,陳愛蓮以一種飽滿的工匠精神去打磨每一處細枝末節。

  三十多年磨一出紅樓夢

陳愛蓮:永不停歇的時光逆行者

  曾經在舞蹈圈流傳著一句話:“舞蹈是吃青春飯的。”1997年,首屆中國國際歌劇舞劇年在北京拉開帷幕。當看到節目單上90%的舞蹈都是西洋舞劇時,陳愛蓮心底的民族情結一下子全湧了上來。有感於中國古典舞的缺位,陳愛蓮自籌資金一百多萬,下決心復排舞劇《紅樓夢》,自己仍飾演林黛玉一角。這一年,陳愛蓮已是58歲,一時間輿論譁然。有人擔心她年紀大了,演不出少女情態;甚至有的人臆測她是“舞霸”。“因為我很多年沒有出現在舞臺上,大家都不知道我去哪裡了。所以說突然年過半百的一個人,來演十幾歲的林黛玉,很多觀眾就有些質疑你到底能不能演。”在種種質疑聲中,她反覆研讀《紅樓夢》原著,還留心觀察小姑娘的身姿神態,加之她自小的身世、敏感的心思和纖細的身材,多場演出下來,她扮演的黛玉形象便更加受到了普遍認可,這一演就是38年。

  讓演藝事業“無齡感”

陳愛蓮:永不停歇的時光逆行者

  “烏蘭諾娃50多歲還來中國演出,普列金斯卡婭70歲出演《天鵝之死》,古巴舞蹈大師阿隆索72歲演出《吉賽爾》。我怎麼就不能演好《紅樓夢》呢?”舞界前輩的傳奇經歷,讓陳愛蓮下定決心打破年齡的桎梏,一直跳到跳不動的那天。

  彷彿開了掛似的,陳愛蓮不僅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退出舞臺,反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她是新中國舞蹈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她是中國第一批科班出身的舞蹈演員;她是將芭蕾舞和中國舞結合演繹的第一人;她舉辦了建國後第一個個人舞蹈專場……這一路走來,陳愛蓮的身上揹負了無數個“第一”。而所有的第一,全都是她用自律換來的。只要沒有雜務紛擾,從早上八點到十點,陳愛蓮每天雷打不動堅持練功兩個小時,幾十年不變。

  從她的身上你能看到一個詞:無齡感。年齡對她而言只是一個數字,而不是衡量人生的唯一刻度。如今,她的同輩乃至許多後輩都已退出舞臺,只有她一直堅持在舞蹈藝術的一線。今年7月,80歲的陳愛蓮還在舞臺上,還在扮演她的林黛玉,成為世界上最年長的舞劇主演。陳愛蓮總說,演員不要因為年齡給自己設定一個終點站。

  “有人問我如何駐顏保養,我不愛聽,我對年齡無感。衰老不是由於時光的流逝,而是因為夢想的毀滅。我的年輕狀態就是不斷奮鬥的結果,我愛角色多於愛我自己,即使有一天我跳著跳著倒下了也是倒在舞臺上”

   芳華不朽 傳承不停

陳愛蓮:永不停歇的時光逆行者

  對舞蹈,陳愛蓮有永不熄滅的熱情,“我將舞蹈融於生命,每天練功,每天學習,所以今天還能站在舞臺上。”這份摯愛也轉化為責任與使命感,她甘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下海創辦自負盈虧的藝術團和民辦舞蹈學校,將專業舞蹈帶到民間,讓舞蹈傳承後繼有人。

  “我時刻記得自己是一個孤兒,是國家和人民培養了我。從進入舞蹈學院那一天起,我就樹立了一個信念,要全身心地回報祖國,回報人民。”十多年來,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財力投入了辦學。變賣自己的財產,拿出全部積蓄,建起2萬平米的校舍,購置大量的教學設備,使愛蓮舞校成為我國一流的舞蹈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四百多名優秀的舞蹈人才。

  與此同時,陳愛蓮也成功將中國的優秀舞蹈文化帶出國門,先後到美國、法國、德國、丹麥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舞劇演出,受到了世界各地廣大觀眾和文藝界的高度評價。陳愛蓮用六十餘年的舞臺生涯創造了舞蹈界的奇蹟,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當代舞蹈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

  “我很幸運,大家都說我的舞蹈生涯從側面反映了我們新中國建國之後舞蹈事業的里程。”陳愛蓮認為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我選擇在舞蹈事業中為國家做出貢獻,只要我還健康,還有這個能力,我就一直堅持下去。”

  無論時光如何變化,舞蹈賦予陳愛蓮的魅力永遠不會消失。舞蹈達成了陳愛蓮的自我實現,也駐留了她穿越時光的風姿,照見了一代代人對於美的追求。在苦難磋磨中,憑舞蹈支撐過來的她,褪去脆弱的表皮,靈魂也愈發光明潔淨,宛如掙脫淤泥、攀出水面的蓮花。

  帷幕輕起,時代的紅舞鞋仍在舞臺上旋轉不停,故事還在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