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不怕走彎路,父母利用好“路徑依賴”,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陪孩子寫作業的段子,在微博上被傳播的熱火朝天,可以說很好的詮釋了現階段小學父母的生活狀態: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還有的媽媽甚至因為輔導五年級的孩子寫作業,而心梗住院,做了心臟支架的案例。

鄰居小愛的媽媽一直是個文靜的OL,可是隨著小愛年級越來越高,媽媽的嗓門也隨著變大,這段時間每晚十點多,就傳來小愛媽媽的大吼:“他倆是什麼關係?好好想想?想不到?互為相反數啊!!!!”然後接著又是小愛媽媽對小愛的大聲教育責罵。

各種各樣的聲音傳來,無一不在表明,很多孩子在學習上要麼是不入門,要麼是走彎路。可是一時走彎路,父母還有辦法,找輔導老師進行一對一輔導,爸媽專門盯著進行專項練習,或許都能解決。但是反覆走彎路就很可怕了。如果你家孩子也處於這種情況,那麼希望爸媽和孩子都要坐下來,好好思考問題發生的原因了,畢竟現階段,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入學考試及日後的就業擇業上非常重要。


孩子學習不怕走彎路,父母利用好“路徑依賴”,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孩子的學習為什麼會反覆走彎路?

現在孩子的課後作業一般是在家裡做,有的是父母陪著做,也有的奶奶或者姥姥陪著做,沒有家人陪的,父母也會送到輔導班,由輔導老師陪著做。在低年級的時候,孩子沒有自制力,或者自制力很弱,需要監督人時刻提醒監督作業的完成情況,那麼二年級以後,其實孩子就應該建立起自主寫作業的意識了,如果這時候還需要家人或者老師的陪伴,才能完成作業,那麼可以判定:孩子學習上的路徑依賴已經形成了。因為他需要他人的管制,才能完成作業,遇到不會的問題,第一想到的不是自己去解決,而是去問問監督人,時間久了,只會讓依賴更嚴重。也就導致了孩子在學習上總是走彎路,因為無法、不能、不會去獨立思考,獨立解決遇到的問題。

可是反觀那些獨立性高,自主解決問題能力強的孩子,他們的學習效率高,成績好,還有充足的時間培養自己的愛好。這就是兩個極端:

一種孩子的學習路徑依賴是:依靠他人的管束,遇到問題極度依賴他人的幫助,獨立意識差。

另一種孩子的學習路徑依賴是:獨立意識強,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喜歡研究,不喜歡被管束。


孩子學習不怕走彎路,父母利用好“路徑依賴”,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什麼是路徑依賴?

說道“路徑依賴”,其實這個概念是由道格拉斯·諾斯提出的,也基於對此理念的傳播和發揚光大,並據此理論闡述了經濟制度的發展和演化,道格拉斯·諾斯先生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簡單言之就是:和物理學中的“慣性”類似,事物發展會一直沿著它發展起來的路徑發展下去,比如你的朋友幫了你的忙,你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還會找他,這就是人際關係中的“路徑依賴”。而經濟發展天然具有這樣的屬性,人們會不由自主的按照已選的路徑實現報酬遞增,以及自我強化。

孩子的學習也是這樣,遇到不會的問題,問媽媽得到了答覆,這樣比自己思考或者查閱資料省時省力多了,他以後還會選擇問媽媽,而不是自己去思考。

他已經被媽媽管著管習慣了,沒有媽媽的強制學習,自己是沒有主動寫作業的意識的。

這些都是“路徑依賴”的表現。


孩子學習不怕走彎路,父母利用好“路徑依賴”,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孩子的路徑依賴是如何形成的?

  • 思想上的路徑依賴

孩子偶爾解出一道數學題,大家都誇讚他“數學有天賦”,他就懷著這樣的心態去聽課,刷題,以及時不時的要教一教其他孩子,每一次成功的解決自己或他人的問題,都是對他“數學有天賦”信念的強化,孩子對解決數學問題有著強大的自信。

  • 行為上的路徑依賴

有個孩子早起背唐詩宋詞,每天堅持半個小時,每週堅持六天,雷打不動,風雨無阻。期末之前學校舉行“我愛古詩詞”的比賽,這個孩子一舉奪得了冠軍,成績比高年級的孩子都要好。這就是孩子路徑依賴所形成的“報酬遞增”,這個“報酬”或許是記憶內容的增加,或者是技能的熟練掌握,只要他沿著這個路徑走下去,那麼這個孩子在這方面的能力會越來越強。


孩子學習不怕走彎路,父母利用好“路徑依賴”,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上面的案例都是指的孩子在積極的方向上形成的路徑依賴,那麼開頭指出的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是不是也是路徑依賴導致的結果呢?

兒童心理學教育專家曼恩曾經說過:習慣就是孩子爬向高處的纜繩,每天的訓練就好似在這纜繩上增加一股新索,時間用不了多久,纜繩就會變得堅不可摧。

孩子的學習總需要人盯著,管著,在他的認知中,沒有家人或者老師在旁邊坐著看著,他就想跑出去玩,或者這裡那裡的玩一會,只有監督人發話了,他才老實坐下來寫作業。

有問題不是查課本努力思考,而是張口就問媽媽。作業不是為了保證都做對,而是應付了事,老師能發現就改改,沒發現就可以多玩會。這種習慣不用一個月,就可以形成完整的路徑依賴,但是這種路徑是完全錯誤的,兩個月就可以將孩子的學習習慣及成績拉下來。

好的學習路徑,能讓孩子的成績事半功倍。壞的學習習慣,不僅短期內學習成績下滑,無法上升,而且長期來看,對孩子性格的養成也沒有積極意義。


孩子學習不怕走彎路,父母利用好“路徑依賴”,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怎麼讓孩子在學習中建立正確的“路徑依賴”?

拿破崙·希爾有句名言,想必每位媽媽都聽到過,那就是:“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

孩子在學習中建立正確的“路徑依賴”,對其後期的成長意義非凡。

1、 孩子不同的行為需要父母不同的關注方式

父母管理孩子的行為是義務,但是將孩子管到沒有自由和空間,也是不可取的。所以管理孩子,需要根據不同的行為,採取不同的關注方式。

孩子沒寫完作業要出去玩,這時候可以管他,規範他的行為,要他做到寫完作業才能出去玩。

孩子寫完作業後要出去玩,這時候可以給他適度的自由,比如交代好安全注意事項後,可以讓孩子出去玩耍。


孩子學習不怕走彎路,父母利用好“路徑依賴”,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2、 培養好的習慣,及時改掉壞的習慣,才能持續進步

“習慣成自然”,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孩子養成的習慣,不管是好的習慣,還是壞的習慣,都會是孩子解決某個問題時的路徑依賴。經常觀察孩子的習慣,根據孩子遇到的問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辦法,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改掉壞的習慣,及時糾正孩子的路徑或者培養孩子新的路徑依賴,孩子才能持續進步。


孩子學習不怕走彎路,父母利用好“路徑依賴”,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3、 經常練習,及時糾正,多多鼓勵

小孩子對於習慣的養成初級階段,會非常積極,並且執行力高,趁這個階段,多多鼓勵,及時督促孩子學習新的路徑,其實“一萬小時定律”也有科學的地方,那就是多多練習反覆磨練,比如希望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就可以引導,督促孩子多讀書,讀好書,陪伴孩子一段時間後,他會漸漸喜歡上讀書。


孩子學習不怕走彎路,父母利用好“路徑依賴”,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路徑依賴”既可以為孩子帶來“複利”般的學習積累,也會在孩子本來就薄弱的基礎上,離正確的航向越跑越遠。希望父母能以身作則,為孩子提供健康的正確路徑依賴,這樣孩子在學習上才不會一直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