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患者糞便病毒檢測呈陽性,或需關注病毒對消化系統影響

2月1日晚間,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召開記者會公佈最新發現,該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做進一步分離病毒的研究。

因此,該院副院長劉映霞表示,提醒廣大市民,戴口罩的同時,要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也已有指明確診患者糞便中存在2019-nCoV。地時間1月31日,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First Case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該論文中也提到,美國第一例確診的2019年-nCoV感染患者在住院後的第2天出現了腹瀉和腹部不適。

而在腹瀉的糞便樣本中,美國醫生也檢測出2019-nCoV的存在(rRT-PCR結果陽性)。論文作者們還就此強調,該病毒對於在呼吸道外的潛在影響,“目前我們還不甚瞭解。”

而腹瀉這一症狀此前也早就出現在確診患者群體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一線臨床工作者和專家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1月30日發表於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在這份研究武漢金銀潭醫院99名患者的臨床數據中,有83%的患者出現了發熱,82%的患者有咳嗽。這兩者是最為常見的臨床特徵。但患者也會出現其他現對少見的症狀,其中包括2%的患者出現腹瀉。

實際上,科學家對冠狀病毒的研究顯示,該類病毒與人和動物的多種疾病有關,除呼吸系統外,還可引起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病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等人、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等人的研究都表明,和SARS病毒一樣,2019-nCoV的S蛋白主要和人細胞表面的一種叫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蛋白質結合。

而人的肺和小腸的上皮細胞都有豐富的ACE2。但根據以往對SARS病毒的研究,SARS病毒只對肺部細胞造成破壞,而很少侵犯腸道細胞。不過致死率高達35%的中東呼吸綜合徵相關冠狀病毒(MERS),感染者不但出現呼吸系統症狀,還會導致腹瀉等消化道症狀,甚至影響運動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