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管理」靠程序形成慣性,而不是靠吼叫形成慣性

什麼是程序

首先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程序。

程序的定義是:學生在教室裡完成各項活動和任務的方法以及步驟。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複雜,它是什麼意思呢?學生來到學校要做很多事,比如上課、記筆記、做操、做實驗等等,這些活動其實都是由一系列的步驟組成的。怎麼才能更好地完成?老師就得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做。也就是說老師要把容易理解的方法步驟設計成相關的程序教給學生,然後通過不斷地訓練,讓學生都能按部就班,根據程序來活動。

這麼說你大概就能明白,為什麼比起一般的課堂,高效能教師的課堂會更有秩序更有組織,因為他們能夠有效地運用課堂程序,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運轉。事實證明,學生是很容易接受一整套統一程序的,因為這樣操作簡化了在校的任務,更容易取得成效。

以上就是我對程序這個概念的解釋。現在我來說說與程序相對應的另外一個概念,慣例。

「課堂管理」靠程序形成慣性,而不是靠吼叫形成慣性

什麼是慣例

慣例是什麼呢?它是指無需教師的督促和監管,學生就可以自動完成的動作或者是步驟。

對老師來說,重點是要把程序教給學生,而對學生來說,落實了程序就能形成慣例。從程序到慣例,其實就是一個養成習慣的過程。從理論上講,養成習慣一般需要21天,鞏固習慣需要90天,從程序到慣例也符合這個時間週期。

所以只要你和學生堅持21天到90天,程序就可以轉化為慣例,成為學生的自覺。這和我們經常說的養成教育差不多。你肯定聽過一句話叫“行為日久成習慣”,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我們都知道養成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但你可能不太清楚究竟應該怎麼去培養。從程序到慣例其實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與養成教育的區別就在於它更具體也更注重實效。

「課堂管理」靠程序形成慣性,而不是靠吼叫形成慣性

關於程序的3種常見誤解

我在線下培訓的時候,發現很多老師對程序有一些疑問,最典型的問題有三個。第一個,有的老師問,有些學生根本不遵守規矩,教他程序有沒有用?第二個是,有的老師認為教程序太麻煩了,還不如直接訓斥來得快。第三個疑問是程序會不會讓學生變得整齊劃一,甚至變得很機械?那下面我就來一一解釋。

第一個,對完全不遵守規矩的學生來說,程序有用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必須得承認一點,那就是但凡學生聽不進老師的教導,要麼是教導的內容不在點上,要麼就是教導的方式出了問題,無論哪個原因都需要教師首先做出改變。

因為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先於我們做出改變,所以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眼睛不要只盯著學生的缺點和問題,多反思一下自己的方法和態度有沒有偏差,有沒有因此導致學生的牴觸心理。我的經驗是,只要你能找到正確的方法,學生是樂於接受教導的。從現在開始用課堂程序來引導學生,或許就是一個你與學生雙方重新開始的契機。

第二個問題是,有的老師說教程序要花這麼長時間,太麻煩了,如果學生干擾了課堂秩序,與其我一遍一遍對他強調程序,還不如厲聲制止來的迅速。

沒錯,老師的疾言厲色可能會最快地制止違紀現象,但這樣做只是用你的權威暫時壓制了違紀行為,學生未必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究竟在哪,他的行為習慣也不會有根本的變化。真正能夠對抗不良行為的只有良好的習慣,形成習慣需要21天的培養期和將近90天的鞏固期。

這個時間看起來確實有點長,但是如果只是貪圖一時的省事,就簡單粗暴地制止。那麼違紀行為還是會反覆出現,而且會一直困擾著你。我們發現,很多學生之所以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因為在學校裡一直都沒有老師重視過對他的習慣培養。現在的學校可能更強調分數,更重視升學率,但是如果你能清醒地意識到良好的習慣可以伴隨學生的整個在校生活,甚至他的一生,那麼花費時間去教程序是完全值得的。

第三個,有的老師說程序會不會讓學生都變得整齊劃一,太過於呆板和機械?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誤解。有的老師擔心程序會阻礙學生的個性發展,壓抑學生的天性。那你想一想,在美國的課堂中,這麼多年來都是用程序來管理課堂,這樣做究竟有沒有讓學生變得機械,有沒有讓學生失去個性呢?其實並沒有。

這是為什麼?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程序的作用,你就會發現,程序減少的是那些與學習無關,甚至干擾學習的動作和行為,它讓學習變得更加專注。所以這種整齊劃一並不是對天性的磨滅,恰恰是在對抗不良行為。這種整齊劃一也不是對個性的損害,而是對規則的敬畏。也就是說課堂程序的價值在於減少了多餘的行為,培養了良好的習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這樣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常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是在與慣性做鬥爭,而鬥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培養習慣。老師其實也是這樣,如果你能為自己的工作設計出有效的程序,你也會非常有成就感和效能感,在教導學生的時候你也會更有底氣。

「課堂管理」靠程序形成慣性,而不是靠吼叫形成慣性

程序對於學生和教師的作用

好,前面我針對你對程序可能會產生的幾種疑惑進行了解釋和澄清,下面來談談程序對於教師和學生分別有哪些作用,幫助你加深理解。

其實在生活中每件事都要有相應的程序,比如看電影,你要經過買票、候場、檢票、找座位等一系列的步驟。除此之外,像坐飛機、開車等,其實也都是這樣。讓學生學會遵守程序,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掌握這樣的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它也可以讓你專注於教學,讓你的學生自動自覺地完成他應該做的事。

下面我們總結一下程序的作用。

對於教師來說,程序的作用在於保持課堂教學一以貫之的連續性。比如說我是一個班主任,今天我有事不在班,但我的學生已經熟悉了班級活動的所有程序,所有學生都能按部就班,不會因為我在或者是不在而有所改變。

所以對於學生來說,程序的作用在於創造了一個可預測可信賴安全妥帖而又穩定的學習環境,

在這個環境中學生不會四顧茫然,也避免了因為未知而產生的焦慮,學生也不會因為科目、教師、學習方式的改變而發生行為上的改變這就是我們之前已經提到過的可見的學習。

除此之外,程序最大的作用是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成績。研究表明,學生的成績沒有起色,是因為他不清楚兩件事,第一是他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第二是他不清楚自己該學什麼。那麼怎麼告訴學生他該做什麼呢?那就來制定和教授程序吧!

好,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我們回顧一下:程序是學生在教室裡完成各項活動和任務的方法以及步驟。對於教師來說,程序的作用在於保持課堂教學一以貫之的連續性,而對於學生來說,程序的作用在於創造了一個可預測、可信賴、安全妥帖而又穩定的學習環境。教師通過設計和教授程序引導學生的行為,培養良好的習慣,最終促進了學生成績的提高。


「課堂管理」靠程序形成慣性,而不是靠吼叫形成慣性

愛上學習教師在線培訓即將開課,【零風險,免費用,無需加盟】

如果你是大學生、託管老師、輔導老師、學科老師、對語文有興趣者、請發我私信,我帶你進群(ps頭條不允許廣告)


「課堂管理」靠程序形成慣性,而不是靠吼叫形成慣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